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在去年7月1日慶祝建黨百年大會上擔任領誦員的馮琳,此前已獲推免進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傳播專碩方向就讀。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現場6名未能上場的預備領誦員之一的沈倩,7月9日在個人微博曬出了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顯示她已被錄取爲中國傳媒大學2022級碩士研究生。此外,從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本科畢業的沈倩還獲得了“北京市優秀大學畢業生”的稱號。

北京日報客戶端去年7月1日曾刊文《6名未能上場的預備領誦員,他們也是棒棒噠!》介紹,6名預備領誦員,和四位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領誦員一起天天訓練,準備上場。

報道介紹,10名“千挑萬選”的孩子中,最終只有4人能真正站上廣場領誦的位置。如果自己落選了怎麼辦?沈倩用一個故事,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從小和媽媽學習曲藝的沈倩,在一曲越劇經典之作《梁祝》選段《十八相送》的助力下,輕鬆考取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如今,她已是一名大三的學生。2018年,沈倩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爲入黨積極分子。隨後,她被選拔加入了學校的青年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黨史知識等。

2021年3月,沈倩等20名學生被選中參加建黨百年慶祝活動中的獻詞領誦,開始了持續不斷的密集集訓。“這次有幸參加建黨百年慶祝活動,對於我來說,也是一次非常生動的黨史教育課。”指着自己右臂手肘一處已經結痂的傷疤,沈倩頗有些自豪地說,這是最難忘的一次“負傷”。

一次訓練中,培訓老師讓每三人組成一個突擊隊,想象自己正處於飛奪瀘定橋的場景中,必須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闖過瀘定橋。在“班長”的率領下,三人突擊小隊趴在房間的地板上,冒着敵人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懸空的鐵索向敵岸衝去。“前方機槍掃射!”“班長犧牲了!”培訓老師不斷喊出一個個指令。

聽到班長犧牲的消息,沈倩和只有六年級的小隊員劉元馳對望了一眼,一股悲壯之感湧上心頭。化悲憤爲力量,繼續前進!

那一刻,培訓的教室變成了殘酷的戰場。“沈倩負傷!”“沈倩負傷!”聽到老師的指令,沈倩一愣,立刻拖着“負傷”的手臂停在了原地,不知所措。明明已經衝在前方的“小戰友”劉元馳見狀,立刻返身回到沈倩身邊,伸出手,死命拽着她往前拉,邊拉邊大喊:“姐姐!別怕!我們一起往前爬!”“劉元馳還只是個孩子啊,在危急時刻,他不顧一切返回來救我。”沈倩被這個瘦弱而靦腆的男孩子感動了,她拼命忍住的眼淚,在眼眶裏不停打轉。肘關節在粗糙的地板上摩擦,不一會兒功夫就蹭掉了一層皮。但兩人手拉着手,繼續頑強往前爬去。“雖然我們現在處於和平年代,但‘經此一役’,我們之間的情感就像真正的戰友一樣。”在飛奪瀘定橋訓練結束後,眼神對視訓練環節也令沈倩感慨萬分。《送戰友》的歌曲聲中,兩名剛剛參加過飛奪瀘定橋的“戰友”面對面站立,注視對方的雙眼15分鐘。對視中,“負傷”的沈倩情不自禁地和“犧牲”的班長緊緊擁抱在一起。“班長你放心,我親眼看着元馳已經順利到達了對岸,我們的犧牲是值得的。”那一場“戰役”,讓沈倩學到了一個道理。勝利不屬於個人,無論哪一個人最終抵達彼岸,都是我們這個集體的勝利。在她心中,朝夕相處的10名隊員已像一家人一樣,會擰成一股繩去完成好獻詞朗誦的任務。

在天安門廣場進行獻詞朗誦時,飛奪瀘定橋的場景不斷在沈倩的眼前閃現,無數革命烈士成了自己傾訴和表達的對象。“我不會關注自己的聲音狀態是不是最佳,不會關注自己的動作表情是否到位,一句句獻詞脫口而出,一切都是渾然天成、發自內心。這種忘我的狀態纔是最真實的自我展現,也是最能打動人的表達。”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