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恢復的關鍵時間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還需各方付出艱苦努力。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能否實現?穩經濟有哪些“底牌”?促就業還有哪些新招?政策合力應向何處使?針對這些問題,澎湃新聞專訪了十位經濟學家,推出系列專題《問計穩增長》。

二季度和上半年中國經濟分別增長0.4%、2.5%,該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下一步對於保就業、促消費、穩增長,政策又要如何發力?

近日,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指出,看統計數據,不能只盯住一個數來講它的大小高低,而是要善於把握這個數的變化,通過對數據變化的分析,進而把握事物發展的狀態,並且找出它的規律性。

姚景源建議,要儘快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刺激汽車消費或可以考慮取消地方對汽車的限購政策。當前已經下達的地方專項債要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也需要提前下達明年地方專項債額度至少1萬億。此外,他表示,當前存款準備金率也具有下調空間。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要有大手筆,但也要精準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

以下爲澎湃新聞與姚景源的採訪實錄(略經編輯):

主要數據在回升改善,但也要看到經濟恢復的基礎並不牢

澎湃新聞:您怎麼看二季度和上半年的GDP數據?不知道跟您此前的預期相比如何呢?姚景源:二季度增速0.4%確實低於預期,什麼原因呢?我覺得還是二季度中國經濟的內外挑戰、不確定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具體講還是疫情,上半年全國除了西藏以外,剩下幾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區都受了疫情的影響和衝擊。

上半年2.5%的這個增速,雖然數值不高,但來之不易。上半年近30個省市自治區受疫情衝擊,而且主要衝擊的是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廣東省對全國GDP的貢獻率約10%,長三角更是佔到近25%,而且全國80%以上的城市和上海都有產業鏈、供應鏈的聯繫。這就導致了上半年疫情衝擊比2020年一季度的衝擊還要大。

通過月度數據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情況,1、2月份中國經濟還是保持了較好的增長,3月份經濟增速出現了下行,4月份急速下滑,5月份出現邊際改善,6月份主要指標總體回升。將6個月的數據畫成一張圖,就是個“V”字。

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方面反映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抗風險能力強,也就是說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另一方面也說明,黨中央、國務院推出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是及時、科學、有力的。一、二季度經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經濟V型反彈,印證了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政策效果顯現,我國經濟體量大、市場空間廣、發展韌性足、改革紅利多、治理能力強的優勢將進一步發揮,經濟有望保持恢復發展的態勢。

所以,我們看統計數據,不能只盯住一個數來講它的大小高低,而是要善於把握這個數的變化,通過對數據變化的分析,進而把握事物發展的狀態,並且找出它的規律性。

澎湃新聞:您怎麼看當前的經濟形勢?姚景源:雖然6月份的主要數據在回升改善,但還是能看出來當前經濟恢復的基礎並不牢,特別是經濟內生的動力還是不充足的。

當前投資中,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面臨一些問題。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1%,我覺得這個增長並不高,過去我們這一部分的增速能達到20%甚至30%。另外,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了5.4%,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了22.2%,商品房銷售額下降了28.9%,應該說房地產拖累了整個投資。

下半年,要進一步加大出口力度,要保持出口實現13%-14%的增長,當然難度很大,需要政策扶持。在投資領域,一定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消費當前也面臨着一些難題,下半年在擴大消費上面也應該採取更大更果斷的措施。

澎湃新聞: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要如何發力呢?姚景源:對於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有超前建設的意識,它不僅能形成有形資產,爲整個經濟發展打下基礎,也能增加消費,一般來說基礎設施投資中會有20%形成消費,起到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和增加就業的作用。

我們到2035年計劃建成16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目前是12萬公里,至少還有3萬多公里的潛在空間,這些都是經過論證的。我認爲這3萬公里規劃不用等到2035年,現在就能進行建設,下半年就可以籌劃進行,這方面我們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加大力度促進汽車消費

澎湃新聞:對於擴大消費,您認爲應該採取哪些辦法?姚景源:上半年特別是6月份,汽車對整個經濟回升拉動是比較大的,但當前還不夠,我們汽車消費的潛力還非常大,可以鼓勵擴大汽車消費。

美國現在每千人平均擁有800臺車,日本每千人擁有600臺車,而我們只有170多臺,差距是相當大的,我主張在這方面一定要加大促消費力度。對於促進汽車消費,最有力的措施應該是解除汽車限購。

當前中國汽車的保有量約爲4.06億輛,而擁有汽車駕駛執照的居民超過4.4億人,這中間有好幾千萬人有駕照沒有車,怎麼解決?一方面要讓汽車價格回落,讓大家買得起。另一方面,要儘快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汽車工業關聯着包括電子、化工等150多個行業,汽車行業的增長對整個工業和經濟增長都能提供強大拉動力,一定要把汽車工業搞起來,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居民還有相當強的購買力和需求,如果放開汽車限購,消費一下子就上來了。特別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居民可能會購買幾十萬元的汽車,這將對拉動消費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至於放開後可能會出現堵車等問題,可以通過提高城市管理能力來應對。當前技術發展已經給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創造了很多空間。建設智慧城市,促進大數據和數字經濟發展等方式都可以提高城市管理能力,而簡單的限購則是一種“懶政”。

穩物價和激活市場主體活力比追求5.5%的GDP增長更重要

澎湃新聞:上半年很多城市的社會經濟受到疫情嚴重衝擊,接下來將如何恢復?全年5.5%的目標還能實現嗎?姚景源:從統計分析角度看,上半年經濟出現低位,很重要的原因是東部地區經濟下降的幅度大。

二季度,東部和東北部分地區受疫情衝擊影響較大,但中西部地區工業生產總體穩定,支撐了工業生產。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9%和6%,均快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二季度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分別增長2.3%和2%,增速也快於全國。

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中西部地區增長是快於東部,上半年中部、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均增長7.3%,快於東部地區5.1個百分點。中部、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10.7%和8%,分別快於東部地區6.2和3.5個百分點。

但是東部地區經濟基礎好,如果控制住疫情,經濟反彈速度和力度都會很大。比如6月份上海、吉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和6.3%,而上個月分別爲下降30.9%和4.9%。

我認爲,如果下半年中西部還能保持上半年的狀態,並且再好一點,東部地區也有迅速地回升,我覺得爭取5.5%的目標還是有希望的。但是也要看到,對全年經濟來說,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在這個情況下,其實做好穩就業,穩物價和激活市場主體活力比追求5.5%的GDP增長更重要。

儘管實現全年目標確實難度很大,但我們仍然要努力,下半年工作要以這三點作爲發力點:

一是要保住就業,要解決好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儘管當前城鎮調查失業率正逐月回落,但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16-24歲青年人失業率達到了19.3%,這是個大事。這個羣體涵蓋了大學畢業生,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充滿朝氣,對自己的人生充滿激情。國家和社會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實現理想抱負的平臺。年輕人就業在一定意義上說不單單是就業問題,它關係到社會穩定,關係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二是穩住物價,繼續保持物價運行在合理區間。對於穩住物價,我們面臨的內外部壓力還是很大的。一方面歐美通貨膨脹率達到40年來最高點,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面臨高通脹問題,所以輸入性通貨膨脹肯定是有壓力的。另一方面,國內很多商品的價格也在波動,比如豬肉價格連續兩三個月都在上漲,所以我們也要穩住國內價格。

三是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既要實施好宏觀政策,又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當前社會消費在下降,銀行儲蓄存款在增加,說明了市場預期偏弱,要扭轉這個局面。我們現在有1億6千萬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要激活它們的內生動力,讓預期由弱轉強。1億6千萬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了,就業自然就會有較大的提升,經濟回穩的基礎就會更加牢固,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就沒問題。

澎湃新聞:對於保住就業、穩定物價和激發市場活力這三件事,接下來具體要怎麼做呢?政策需要從哪裏進行發力?姚景源:在財政政策上要加大對就業的扶持力度。當前政策給了企業一些穩崗基金,政策效果更多是集中在防止失業,而下一步要做的是鼓勵企業吸納新的就業,這一點很重要。

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內,國家要能出一個招法,實實在在地扶持新增就業。比如,對今年創造新增就業崗位的企業、對於青年人自主創業,能不能給他們一些低息乃至無息的貸款?

財政政策要對擴大就業、穩定物價和激發市場活力都有精準地發力。今年面臨的困難和不確定性都大於去年,財政政策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不能搞大水漫灌,要精準,但也要有大手筆。

應提前下達至少1萬億地方專項債

澎湃新聞:如果下半年經濟再次受到疫情衝擊,政策工具箱裏還有什麼“底牌”嗎?姚景源: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內外環境都有諸多不確定性,還是“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三句話。

在疫情防控上應當更加精準,儘可能處理好疫情防住和經濟穩住的關係。上半年上海疫情之後,一些省份出現了物流不暢、高速公路不通等情況,給經濟社會帶來了很大影響。所以防住疫情和穩住經濟要結合起來,以一個系統工程角度來考慮。今年上半年我們也在探索,在這方面大家的認識也越來越統一了。

如果面對更加嚴峻的形勢,政策工具箱裏也還是有工具的。貨幣政策的責任是要給市場主體降低融資成本,融資成本低了,貸款需求自然就增大了,資本活力也就增強了。現在降低融資成本有兩條路徑,一個是降低利率,一個是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我覺得這兩條很重要。

但是調整利率面臨現實的問題,美聯儲加息縮表給我們的貨幣政策也確實帶來了約束,但我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還是有很大空間的。現在存款準備金率綜合起來約9.5%左右,在全世界都算高的,我覺得這方面還有空間。

對於財政政策,我覺得今年減稅降費的力度是相當大了,去年減了1.1萬億,今年目標是2.5萬億,後來又增加了1400億。同時,今年新增專項債限額是36500億元,而上半年專項債的發行已超34000億元,基本完成了全年下達額度,效果還是不錯的,就是下半年預留的空間實在是太少了,我認爲應當把明年地方政府專項債計劃額度提前發放一部分,至少要1萬億以上,已經下達的地方專項債需要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牽引力,這將對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起到很大作用。

我們確實面臨着很大的不確定性壓力,當前通脹率是1.7%,我相信只要把穩住物價作爲一個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今年通貨膨脹要是不超過3%,也就爲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留出空間,不用擔心物價飛漲而畏手畏腳。

澎湃新聞:對於打通經濟循環,促進社會消費,您認爲還需要在哪裏加力嗎?姚景源:現在很多地方用發消費券的辦法來鼓勵引導大家去消費,進一步去拉動消費。我覺得這是一個好措施,要進行研究,同時也要有新的政策引導預期。

在經濟下行狀態下能把收入穩住是不容易的,要使大家預期增強,因爲消費的根本在於居民有沒有錢,這取決於兩條,一條是短期內收入是否穩定,另一條是未來的收入預期會不會增加。如果這兩條做到了,居民有收入,也認爲未來工資還會漲,居民就敢花錢,所以一定要引導預期由弱轉強。

當然,鑑於各地情況不一樣,發放比例不好拿捏,這就需要地方政府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測算,發放消費券能拉動多少消費、能解決多少企業增長問題、能帶動多少就業,這需要算賬,全國各地情況不同,這實際上也是提高地方政府管理政府事務水平的過程。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