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藝

編輯 |

1

科創板三週年將至,A股市場本週限售股解禁市值大增至超過2400億元,規模爲全年第二高,7月22日爲本週解禁峯值,多爲“大非”解禁。

Wind數據顯示,本週共有95家公司限售股解禁,解禁數量99.81億股,以最新收盤價計算(下同),解禁市值2,433.66億元。

多隻股票宣佈自願延長限售期,包括中國通號(688009.SH)、容百科技(688005.SH)、心脈醫療(688016.SH)、虹軟科技(688088.SH)等公司,儘管如此,本週科創板解禁公司仍有48家,解禁市值高達1,878.65億元,佔據了77%的份額。

本週解禁規模超100億市值的公司多達八家,分別爲中微公司(688012.SH)、瀾起科技(688008.SH)、杭可科技(688006.SH)、中國外運(601598.SH)、西部超導(688122.SH)、上海臨港(600848.SH)、華興源創(688001.SH)、南微醫學(688029.SH)。

浙商證券研報認爲科創板解禁影響有限,原因在於“大非”解禁後股價往往易漲;“小非”解禁雖有影響,但1-4月已提前調整,7月“小非”佔比較低。

中泰證券研報認爲,當前科創板即將進入解禁股陸續釋放的階段,解禁後的短期集中減持的產業資本與逢低佈局優質科創企業的中長期資金或出現明顯的博弈。

7月科創板解禁以電子行業規模最大,相關公司2022年盈利增速預期改善的幅度較大。

半導體設備龍頭中微公司是本週解禁規模最大的公司。根據公告,公司7月22日有2.87億股首發限售股解禁,佔總股本比例46.64%,約合解禁市值328.49億元。此次解禁涉及股東共16位,包括公司8家法人股東和8位自然人股東。

中微公司爲高端半導體微觀加工設備公司,業績表現優秀。連續五年公司淨利潤倍增後,公司今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7億元,同比下滑約15%。公司預計上半年扣非淨利潤4.1億元至4.5億元,同比增長565.42%到630.34%。

中微公司在手訂單飽滿,上半年新簽訂單30.6億元,同比增長62%。未來一年的業績也因此有所保障。

上市以來,中微公司股價經歷過大起大落。最高時,公司股價高達298.00元/股,最新股價114.30元/股,市值超過700億元。公司發行價29.01元/股,最新股價較發行價還有近3倍的漲幅,原始股東通常持股成本更低,收益相應更高。

中微公司本次限售股解禁明細

芯片龍頭瀾起科技同日解禁市值也超過300億元。根據公告,公司有5.93億股首發限售股上市流通,佔總股本的52.33%,是解禁前流通盤的一倍。解禁股東包括中國電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內共16位。

在疫情影響之下,瀾起科技今年一季度仍取得了翻倍的增長,歸母淨利潤3.06億元。

股價卻難有起色。瀾起科技年內跌幅35.46%,最新股價54.13元/股較發行價有超過110%的漲幅。解禁壓力之下,股價將繼續受壓。

瀾起科技本次限售股解禁明細

解禁規模第三的杭可科技股價年內跌幅也超過30%,今年卻是公司業績表現最佳的一年。公司一季度淨利潤增幅約80%,達9,366.90萬元。

杭可科技本次限售股解禁明細

不過解禁並非減持,尤其是“大非”在減持前必須提前披露減持計劃,因此投資者可關注相關公司會否之後存在此類公告。

此外,解禁數量超過1億股的公司有17家,前三分別爲中國外運、上海臨港、宏和科技(603256.SH)。解禁市值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共計有34家。

解禁數量是解禁前流通股一倍多的公司共計有15家,華興源創、宏和科技(603256.SH)、咸亨國際(605056.SH)、中國外運、杭可科技、仕淨科技(301030.SZ)、瑞可達(688800.SH)、南微醫學流通盤大增超2倍,均爲首發限售股解禁。由於流通股份的大量增加,這類公司限售股解禁對自身股價影響相對較大。

從解禁股份的類型來看,僅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有33家,僅首發戰略配售股份17家,同時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和首發戰略配售股份3家,同時首發一般股份和首發機構配售股份解禁6家,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有16家,股權激勵限售股份16家,股權激勵一般股份4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