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期待百靈系統能像信貸領域的AlphaGo一樣,讓小微信貸變得可交流,可互動,有人情味。”7月18日消息,網商銀行對外發布“百靈”智能交互式風控系統(下稱“百靈系統“),在行業內首次探索人機互動信貸技術,填補市場空白。

具體來說,當小微企業主想提升自身貸款額度時,可以把手裏的合同、發票、甚至自己的店面照片、貨架照片等資產拍照上傳,百靈系統會嘗試識別這些材料,從中分析對方的經營實力,判斷一個更爲合適的貸款額度。

網商銀行CTO高嵩認爲,“百靈”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在千萬級的規模上爲小微提供專家級數字信貸服務的可能。

據瞭解,“百靈系統”目前可識別的憑證類型有26種,在對照測試中,其與人工的審覈一致性達到80%,但是審批效率要遠優於人工。試運行半年以來,有超過200萬用戶藉此提升了信貸額度。這也是網商銀行繼服務於農村金融的“大山雀系統“、服務於供應鏈金融的“大雁系統”後,又一次新的技術探索與創新。

51%小微期待更高額度,百靈系統:讓數字信貸有“人情味”

數字信貸在國內發展超過10年,解決了許多小微經營者貸款“有沒有”的問題,但是還未解決“夠不夠”的問題。調研顯示,51%的小微商家期待更高額度。

以物流貨運司機爲例,王師傅運營着一家小型物流公司,“我們跑物流的,只有貨運單,很難拿到抵押貸款。之前網商銀行給了10萬多額度,如果遇到旺季,要租車,就有點不夠。”

網商銀行CRO孫曉冬介紹道:“之所以不夠,是因爲金融機構對小微商家的畫像刻畫還不完整。雖然識別出了徵信、工商、稅務、移動支付流水、網絡經營行爲等數據,但是依然還有很多個性化資產沒有被數字化,無法被識別。“

數字信貸效率很高,但缺乏互動性,很難像銀行網點的信貸經理那樣與用戶交流,聽取用戶的需求,瞭解用戶更細緻的情況。怎麼讓數字信貸也有“人情味”,具備雙向互動性,是一個挑戰。“百靈系統要解決的就是這些個性化問題,將小微商家的畫像刻畫得更爲完整。”孫曉冬表示說。

“上個月我上傳了我貨車的照片,道路運輸證和拉貨的合同,發票,沒想到幾分鐘以後網商銀行就給我提到20萬了。這下旺季不怕了。”王師傅表示。

與傳統客服機器人的固定套路相比,對話模式能夠有效提升用戶留存和回應率,使得對話能順利進行,引導用戶提供有效的行業、流水、進貨關係等信息,實時推薦合適的提額方式,並對客戶上傳的憑證和照片進行校驗——就像有一個7X24小時的駐場信貸員一樣。

智能信貸員的“火眼金睛”:可感知26種憑證

每個小微企業主手裏,都有一些可以證明自己經營實力和穩定性的材料,比如合同、發票、流水、店面、存貨等等,但是這些材料種類繁多,五花八門,要識別出來,難度很大。這背後需要AI信貸審批員有一雙“火眼金睛”。

以合同爲例,它包含印刷文字、表格、手寫體簽名和公司印章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對機器而言,準確識別合同上的信息需要用到至少三種多模態感知技術,且都達到很高的準確率,另外還要考慮防篡改、翻拍等驗真問題。

“百靈”目前已經支持包含合同、發票、營業執照在內的26種憑證,以及包含工程車輛、店面門頭、貨架商品等超過400種細粒度物體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5%以上,並且通過多尺度摩爾紋算法等驗真技術,保證信息真實有效,可被風控系統採信。

在此基礎上,網商銀行以圖計算技術爲基礎,構建了目前業內最大規模的動態企業圖譜和行業圖譜,將行業的經營週期、資產構成、上下游邏輯也都納入風控評估。同時,嘗試與行業專家合作,將他們對行業的經驗和判斷轉化成可用於風控的知識庫,這些都能讓百靈更“懂行”,能夠理解材料背後的意義。

網商銀行介紹,“百靈系統”推出的提額自證任務可以幫助用戶平均提升3萬元,不少用戶甚至能獲得超過10萬元的信貸額度提升。

交互式自證方式:或成數字信貸行業趨勢

隨着《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及《徵信業管理辦法》的陸續出臺,各界都更加註重對用戶信息的保護。在“百靈系統”中,用戶基於自身需求,有選擇性地提交自身的個性化材料,整個過程可感知、可選擇、可管理。

據瞭解,網商銀行佈局計算機視覺技術已有一段時間,在ADE20K,cityscape等多項國際權威圖像識別榜單上,網商銀行持續保持第一名,同時在榜的還有微軟谷歌亞馬遜等全球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

科技讓數字信貸的交互式自證方式成爲可能,同時讓用戶掌握對自身信息的“主動權”。“過去,數字信貸都在探索‘他證’模式,用戶授權之後,金融機構從別的機構處獲得用戶信息;未來,數字信貸會是‘他證’和‘自證’相結合的方式,用戶自己直接提供信息,讓金融機構對自身的瞭解更加充分。“高嵩表示說。

在業內通用的數據風控模式面臨着數據可得性瓶頸的背景下,“百靈”所代表的以智能驅動的交互式自證模式,或許爲行業提供了新的解題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