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發佈對安倍晉三的評論文章時,引用了安倍的一番話作爲轉發語:“安倍表示,他不能接受自己國家的後代,這些與戰爭無關的人,需要向戰爭受害國家道歉。”

據前後文看,安倍所謂“日本不該無休止地道歉”,是他認爲中韓等戰爭受害國總是“藉着歷史問題打壓日本”,百般阻撓日本成爲世界大國。而作爲媒體,《經濟學人》在轉述時也基本不加辯證地信服了安倍的觀點,並替安倍廣泛傳播。

這番話的問題在於偷換概念。因爲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以及對歷史事實持有公正態度的各國人民,都是要求日本官方對歷史罪行進行反省和道歉,要求日本政要停止參拜靖國神社,而不是什麼“逼迫和戰爭無關的全體日本人道歉”。

另外,中國和其他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從來就沒有阻止過日本的經濟發展,對於日本在國際社會謀求正當權益的訴求,也更談不上打壓

從文章看,《經濟學人》顯然並不是因爲無知才爲安倍這番言論站臺。

因爲在正文許多地方,本文作者多次提到安倍本人在日本修改教科書、推動修憲的作用和企圖,也歷數了安倍家族在日本歷史問題中扮演的角色。也對中國等國對上述行爲的憤怒相當清楚。

但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經濟學人》還是對安倍的行爲表示了贊同,甚至將其行爲和日本歷史上的“維新志士”做類比,稱安倍在帶領日本向新的未來前進。這樣明目張膽地把開倒車說成“進步”,妥妥的“顛倒黑白”的內容,在評論區引發了不少各國網民的批評。

一位網民放出了一篇關於安倍對歷史問題態度的文章,封面是安倍坐在編號爲“731”的戰鬥機的圖片,而看過這篇的網友表示:“上面的文章有許多關於731部隊的資料,我們在學校很少學到這些,這太嚇人了。”

評論區也有一些西方網民出於自己的角度,在看到安倍否定日本侵略史後依然對其評價很高,其中一位美國網民的回覆非常有代表性:“我是美國人,我熱愛日本和他們的文化,我們兩國政府是盟友,因此我們美國並不需要日本道歉,我們已經往前看了。”

瞭解歷史的人應該能聽出這番話的滑稽之處,雖然二戰期間美日曾經爆發過戰爭,但日本並沒有進攻美國本土,而且美國也藉助二戰後對日本的佔領爲自己謀求了許多利益。因此,在說到“日本侵略受害國”時美國人出來“認領”這個稱號,還以日本跟美西方現在的友好關係聲稱要“向前看”,就讓大家覺得既荒誕又耐人尋味了。

一位網民回覆這個美國人道:“我覺得大家說到受害國時,一般說的都不是美國”,而這個美國網民自己則表示:“或許你說得對,畢竟美國只有68位平民在珍珠港事件中遇難”。

在這些評論裏,有一位網民總結得非常到位:“我也支持日本能獲得更多的權利,但所謂‘日本註定要一直道歉’的說法並不合理,因爲日本並沒有真正誠懇地道歉過,在日本真正道歉之前,(歷史問題)將正當且不可避免地成爲套在日本頭上的繩索。”

一個世界性大國應當是負責任、對世界和區域繁榮穩定能作出重大貢獻的。從這個角度看,真正阻礙日本成爲世界大國的,並不是那些要求日本反省戰爭罪行的正義聲音,反而是歪曲歷史、屢屢勾結某些域外國家破壞東亞穩定的日本右翼政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