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黄胜    

花费近2000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分别就职于理科、工科等不同方向的二级学院。日前,湖南省邵阳学院发布于该校官网的一份引进人才待遇公示,引发舆论争议。

7月19日,话题“校方回应花18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登上了微博热搜。

据新黄河,18日,邵阳学院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已经关注到网上对此事的争议,后续学校人事处会统一进行回复。

据新京报,18日,湖南省教育厅人事处一工作人员对表示,“我们已经关注到了网上的相关舆情,正在与邵阳学院衔接处理。”

邵阳学院多名二级学院院长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由于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学校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取博士,“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

引进博士公示引争议

7月7日,湖南省邵阳学院人事处发布的《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与同类型拟引进博士名单待遇公示》出现在该校官网主页上。

公示显示,该校本批次引进23名在菲律宾亚当森大学读取哲学(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生。每名博士生引进费35万元、科研启动费15万元、过渡性租房补贴14.4万元、不需解决配偶工作增加引进费20万元,合计84.4万元。根据这则公示,兑付上述23名博士的待遇,该校总计需花费1800万元。

公示显示,这23名博士均是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亚当森大学完成博士学历,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之前便为该校工作人员,职称包括讲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备注均为“毕业返校”。

据新京报,公示发布后,引发网友接连质疑:公示名单显示,前述23名博士统一毕业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专业,却分别就职于该校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等多个“专业不对口”的二级学院;

此外,这批博士的就读时间均是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相比国内高校主流的博士“四年学制”大为“缩水”,且亚当森大学并非当地名校,哲学专业也很一般。不少网友认为,邵阳学院此举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该校博士教师比例。

据新黄河,对于邵阳学院的做法,不少网友对此猜测,邵阳学院此次招录23个哲学(教育学)专业博士,主要原因可能是学校为了迅速达到教育国际化办学要求,才一次引进大数量的“外国高校博士毕业生”。

引进博士“碰壁”,内部选派教师出国读博

据新京报,邵阳学院体育学院院长陈日升介绍,此前,该校在对外引进博士的招聘中屡屡“碰壁”,即使高薪待遇也无法吸引人才加盟。为此,2019年,学校统一在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取博士。

2019年6月,该校20多名教师前往菲律宾,在亚当森大学攻读博士。“这些教师在菲律宾待了几个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他们就陆续回国了。之后,是通过在线网课的形式完成了学业。”

据陈日升所述,该校这批教师读取博士时的学费、住宿费等都由个人支付,校方给予他们每人每个月1000元左右的必要生活补贴。

陈日升表示,因为学校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选择自己的教师出国读博是一种无奈之举。

邵阳学院其他多名二级学院院长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引进毕业返校的国外博士是学校统一的安排,这些教师原本在各自的二级学院中担任不同专业的教师。邵阳学院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有合作计划,采取出国读博是一种“权宜之计”,学校的教师们对此事也有一定的争议。

据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显示,菲律宾Adamson University(亚当森大学)的确在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推荐的菲律宾高等院校名单之中。

然而,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网上,一则发布于2021年11月26日的《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显示,“我中心持续关注认证数据及相关举报情况,并从即日起对下列院校的认证申请进行加强审查。我中心将根据校方提供的材料以及相关调研情况进行独立判断,请涉及院校的文凭持有人与学校保持联系,获悉最新进展。”

该审查名单中,就包括菲律宾亚当森大学。

据新京报,7月18日,记者以留学生身份向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咨询亚当森大学的相关情况。工作人员表示,此前留学服务中心陆续收到多起举报,反映部分国外院校在疫情期间针对中国市场大肆开设低质在线课程,其中就包括亚当森大学。“如果您未申报亚当森大学,建议您慎重考虑。如果您已经在亚当森大学读完,可以提交材料递交给审查部门对学历进行认证。”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新京报、新黄河、公开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