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戶外運動、露營熱度的上升,對防曬服的需求會不斷上漲,未來的防曬服飾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細分。

近一個多月來,高溫天氣橫掃全國多地,行走在“火爐”中的人們紛紛穿戴起防曬服飾保護自己。

目前小紅書上有400多萬條防曬相關筆記,相較兩個月前增加70多萬條,防曬相關產品累計銷量超過10萬。在淘寶,不少防曬服月銷逾10萬,另有50多款防曬服銷量過萬。對防曬服飾的迫切需求也延至外賣平臺。據美團外賣介紹,7月以來,防曬用品銷量同比增長近2倍,其中以防曬服飾爲代表的物理防曬用品增長最快:防曬面罩增長668%、防曬帽增長369%、防曬服增長300%、冰袖增長137%。從下單時間看,早晨上班前是訂單高峯期。

在上海市民陸先生的印象裏,最早起防曬作用的是厚厚的棉質工作服,日常穿的防曬服則在最近幾年裏快速更新迭代。“前幾年我買過錦綸的防曬衣,不透氣,現在很多防曬衣都是滌綸的,透氣性很好,穿着舒適。”

隨着人們護膚意識增強,防曬服飾市場在過去幾年中迅速增長。灼識諮詢數據顯示,我國防曬服飾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459億元增至2021年的611億元,預計2021~2026年間,將以每年9.4%的速度增長,2026年將達到958億元。今年的高溫天氣無疑將助推防曬市場再次步入繁榮。

在很多人的記憶裏,天堂傘的防曬傘在炎炎夏日隨處可見,但由於其專注傘類,如今面臨品牌老化的風險。而若干年前,孫儷、古力娜扎等愛美的女明星也曾帶火一批防曬品牌,如遮陽帽、防曬服。

淘寶直播防曬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對防曬的消費力、消費頻次均有提升,消費水平開始追趕護膚單品。由於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雙管齊下”的防曬觀念開始普及,防曬服賽道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從最開始的北面、迪卡儂、哥倫比亞等專業戶外和運動品牌,到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再到蕉下、Oh!Sunny等專業防曬品牌。波司登安踏李寧等國潮品牌也試圖分一杯羹。

防曬服飾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不斷細分。從款式上看,有披肩、護頸、面罩、帽子;從設計上看,有長款、短款、超短款,花紋和版型各異,向時裝靠攏;從功能上看,不少防曬衣兼有風衣、雨衣的功能,令人目不暇接。

品牌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出挑,少不了黑科技的加持。市面上的防曬衣單價普遍在百元以上,Oh!Sunny的一款晴雨兩用、防曬防雨的風衣,售價超過400元,蕉下也有400元以上的防曬衣,主打輕薄透氣和高防曬能力。

有消費者非常樂意嘗試物理防曬領域的新品,不少人每年在防曬裝備上至少花費1000元;也有網友質疑高價防曬服是否屬於“智商稅”。今年4月赴港上市,衝刺“中國城市戶外第一股”的蕉下時常因重營銷、輕研發,品牌溢價高被詬病。2019年至2021年,其廣告及營銷開支佔總收入比例從9.6%上升至24.4%。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蕉下的防曬服常常被評價爲涼爽但防曬能力差,性價比不高。

由於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市面上的防曬服質量參差不齊。今年4月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發佈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防曬服裝的質量監督抽檢情況。來自17個商家的20件商品中有6件不符合標準。今年年初,陝西省市場監管局發佈了150批次防曬商品、溼巾、紙製品等網絡交易商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其中13批次防曬商品防紫外線性能不達標。

目前我國防曬服飾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主要穿着場景爲城市通勤。可以預見,隨着戶外運動、露營熱度的上升,對防曬服的需求會不斷上漲,未來的防曬服飾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細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