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深創投總裁左丁:硬科技項目藏在產業鏈深處,創投需融匯“產學研資”

“投硬科技首先要懂硬科技”

“投資,就是要聚焦硬科技。”深創投總裁左丁近日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說。

作爲國內頭部創投機構,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深創投”)對硬科技投資一直格外看重。最新數據顯示,深創投的投資企業數量、投資企業上市數量,在國內創投行業中均排名第一。

而這也得益於國內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2019年7月,A股市場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三年來,科創板上市公司從0增長到430多家,總市值達5.5萬億元。截至7月14日收盤,有147只個股市值超過百億元,5只市值超過千億元。

如果說科創板爲“硬科技”企業撐起了一片新天地,那麼專注於硬科技投資的創投機構則讓其越發茁壯。在科創板三週年之際,第一財經啓動“科創資本論”系列訪談,邀請國內頭部機構負責人,共同探索新形勢下資本與科技的互動方式。

左丁對記者表示,隨着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後續上市企業的分化會越來越厲害,缺乏深度研究的“砸賽道”打法劣勢將更加凸顯,投資機構需要苦練內功,去僞求真、優中選優。

投出科創板公司37家

從註冊制改革的試驗田到新高地,科創板制度體系逐步完善,發行上市也越發包容,爲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發展壯大提供便利。從科創板全景來看,高科技企業聚集效應顯著。

Wind數據顯示,科創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等領域。而這與深創投聚焦硬科技行業的風格不謀而合。數據顯示,深創投在2020年、2021年投資項目數量分別爲198個、245個,其中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行業投資額佔比分別爲33%、25%、16%。

據左丁介紹,深創投在投資時,主要關注具有自主技術、立足新興產業的企業,相關行業領域已經覆蓋信息科技、智能製造等在內的多個應用方向。

今年以來,受經濟週期及疫情影響,整個創投行業的大環境並不盡如人意,但深創投依然展現了亮眼的能力。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創投投資項目數量累計達1463個(1200多家),累計上市220家企業。其中,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有37家,佔該板全部上市企業的8.4%。

記者梳理項目時發現,這37家公司主要來自於半導體、電子設備和儀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及生物醫藥產業,包括珠海冠宇、天嶽先進、亞輝龍、安路科技等公司。

例如,首批科創板上市的西部超導正是其中之一。作爲全球唯一的低溫超導合金棒材及線材全流程生產企業,西部超導受產業影響,市場培育週期長、技術研發難度大、前期投資大。但深創投於2007年開始就堅定陪跑近12年,讓企業在資本的支持下完成技術革新,直至2019年順利登板。

西部超導並非孤例。深創投進行投資的特點之一,正是以中早期項目投資爲主。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初創期和成長期項目數量分別佔比20%、71%。

“在投資方向上,我們一直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理念。”左丁表示,尤其是近些年,深創投越來越注重早期的硬科技項目投資,支持硬科技企業漫長成長時間裏的多輪、全生命週期融資需求。

“產學研資”相結合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創投機構的立身之本就是業績。數據顯示,在深創投的項目中,投資回報倍數在10倍以上的上市企業有41家,投資回報在10億元以上的上市企業有11家。

所有顯性的成就,背後都有據可循,亦即長期積累的“投資之道”。記者注意到,即使在一度很火的互聯網、教育培訓等行業公司估值暴漲的時候,深創投依然堅守自己的投資邊界謹慎出手。

“正確的時間、合理的估值、不追風不擡價。”在左丁看來,投資不是投機,而是要尋找確定性更強的優質企業。“我們不會去博概率。對估值太高的行業,團隊會更加謹慎地對待,並尋找技術驅動而非流量驅動的企業。”他如是說。

不過,科技行業作爲典型的成長行業,相當多數炒作是來自對未來的樂觀預期以及當期高漲的情緒。如何能真正挖掘到有成長、有創新、有科技含量的優質項目,這對投資機構的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那麼,深創投是如何選擇標的?

“硬科技項目隱藏在產業鏈深處,所以投硬科技首先要懂硬科技。”左丁對第一財經表示,科創領域尤其是信息科技行業的細分領域多、體系複雜,需要實現“產學研資”相結合,才能找到真正有價值的企業。

據悉,爲保障在硬科技各個細分賽道都有專門的人才進行深入研究,深創投在2003年成立了國內創投行業第一家博士後工作站。“由相關行業的高技術人才或資深研究員進行產業圖譜梳理,通過研究去找到投資機會的打法是行之有效的。”他說。

創投的機遇與挑戰

受新冠疫情反覆、國際局勢變化等方面的影響,一級市場機構正在放緩投資節奏;同時,企業融資也面臨更多挑戰,部分企業面臨經營壓力、居家辦公、增長放緩、現金流緊張等難題。

對此,左丁表示:“去年以來,創投機構的募資面臨着一定的困難,部分美元出資人正在重新思考對中國VC/PE類資產的配置,加上不能現場盡調,也拉緩了投資人的調研節奏。與往年相比,我們也受到一些影響,但整體而言,投資節奏並未放緩。”

“我們始終緊跟國家戰略。”左丁表示,資本市場的變化對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創投企業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圍繞真正有技術含量的企業。

例如,基於我國在FPGA芯片領域存在的不足,深創投通過行業梳理,及時投資安路科技,助推企業快速發展,並隨其獲得較好的回報。

如今,中國資本市場已形成包括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以及期權股權市場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在註冊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創投機構會迎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左丁稱,近年來,註冊制改革緩解了創投機構項目退出難問題,縮短了退出週期,有利於資金回籠、提高收益率(回報),並對提振LP(有限合夥人)信心、改善募資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此外,份額交易興起、二手交易結構逐漸多樣化也爲創投機構的退出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

不過,隨着投資環境、項目估值、退出政策的改變,創業投資也迎來了很大挑戰。左丁分析,新股的供給短期內必然大量增加,退出時的收益可能不及以往覈准制下的收益;新股的走勢會進一步分化,新的價值創造可能成爲定價的核心邏輯;一級二級市場之間的分野可能會逐漸模糊,一級市場估值可能會過高甚至造成一二級估值倒掛。

談及後續的佈局思路,左丁表示,“投資就是要聚焦硬科技。”在具體的方向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製造、軍工航天、新材料依然是長期看好的方向。新基建支撐了許多應用場景、生活數字化和智能化,“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變革也讓能源供給側、新能源孕育着巨大的投資機會。不過在當前的時點,對創新藥和半導體等領域會相對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