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本福德”號導彈驅逐艦19日過航臺灣海峽,20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回應稱,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在一週時間內,“本福德”號在中國周邊敏感海域連續三次實施挑釁行爲。對此,軍事專家認爲,“本福德”號一次出航多次挑釁,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美國海軍爲了降低執行這類任務的成本。

美國第七艦隊19日在官網聲明,“本福德”號導彈驅逐艦當日在國際水域進行“例行的臺灣海峽過境”。聲明稱,“本福德”號通過臺灣海峽表明美國“對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的承諾”。美國軍隊“會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和行動”。

對此,20日,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回應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美頻頻挑釁、作秀造勢,充分說明美是臺海和平穩定破壞者、臺海安全風險製造者。戰區部隊隨時保持高度戒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最近一週,“本福德”號很忙,但同時也是被解放軍全程跟蹤監視警戒的一週。13日,美“本福德”號導彈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批准,非法闖入中國西沙領海,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進行跟蹤監視並予以警告驅離。16日,“本福德”號在南沙羣島附近航行。路透社稱,這是美艦一週內第二次在南海進行此類所謂“航行自由”行動。雖然此次解放軍沒有進行公開回應,但可以肯定的是“本福德”號一定在被監視。

軍事專家張學峯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本福德”號一次出航三次出現在中國周邊敏感海域。先是穿越中國西沙領海,然後按照美方的說法,穿越中國南沙“爭議海域”,這次又過航臺灣海峽,一次出航就三次挑戰中國的海洋權益,這在以往是較少看到的。“這表明,美國意在增加挑戰中國海洋權益主張的頻次。不排除美國打算未來將這種模式常態化的可能,即從橫須賀出發的戰艦,一次出航多次挑釁。”張學峯進一步分析指出,之所以近期“本福德”號頻繁出現,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美國海軍爲了降低執行這類任務的成本。“本福德”號母港就在橫須賀,只需要稍微調整航線,就能執行這類任務。

軍事專家宋忠平同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本福德”號連續性的挑釁行爲恰恰體現出美國反華、遏華政策不僅變得常態化,勢頭還有所攀升。“同一艘軍艦在西沙,南海、臺灣海峽頻繁挑釁,充分暴露美國現在是狗急跳牆,加大對中國大陸的挑釁力度。”

宋忠平認爲,美方聲稱美國會衆議長佩洛西計劃今年8月率領國會代表團訪問亞洲,其中包括臺灣。“如果將美國軍艦在臺灣海峽的挑釁和佩洛西竄訪臺灣聯繫起來,不難看出美國無論是政界還是軍方都在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人爲製造和中國的緊張關係。”

6月10日,中美防長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期間首次面對面會談。7月7日,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應約與美軍參聯會主席進行視頻通話。爲什麼兩軍高層對話之後,美軍的行動頻率反而有所增加,其背後有怎樣的原因?

一位匿名軍事專家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從美軍行動可以看出,中美目前仍然是各說各話、表明立場,在重大熱點焦點問題上沒有達成共識。其次,美方需要以行動顯示其“不妥協”的姿態,“如果佩洛西真的竄訪臺灣,則是在升級施壓,繼續測試中方紅線底線”。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郭媛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