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原標題:董宇輝不識“趣”

撰文 | 佘宗明

來源:數字力場

沒有幾個主播,能拒絕榜一大哥的大撒幣式刷火箭刷遊艇刷嘉年華

郭德綱說,觀衆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照這麼說,神豪是在直播間裏“賣藝”的主播們的再生父母。

再生父母得供着,所以,在時下的直播場中,早已沒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爲博褒姒一笑”的劇目了,只有褒姒們笑意盈盈地對周幽王們說:你,過來啊。

趣店老闆羅敏如果打賞的是其他的主播,那多半會收穫一句“謝謝寶寶點亮”。

可他打賞的是董宇輝。

主播千千萬,99%的都一樣,可董宇輝是那1%。

所以,故事變成了事故——

7月18晚,董宇輝直播帶貨時,羅老闆現身東方甄選直播間,連刷了10個嘉年華(約合3萬元)。董宇輝有些懵,連忙說,不要再刷了,這是賣菜的直播間;刷禮物,不如多買點農產品給員工。

到了19日,熱搜榜上就出現了“趣店創始人羅敏稱被董宇輝拉黑”的話題詞。

這是羅老闆意料之中的劇情嗎?未必。

那這是羅老闆不想看到的嗎?難說。

橫豎都是蹭,刷嘉年華蹭了一波熱度,自曝被拉黑再蹭一波,這樣的“買一贈一”,可以看成是董宇輝的曲線助攻。

但,董宇輝也只能幫他到這了。

01  

“趣店屢轉屢敗,羅敏屢敗屢戰。”

@零態LT這樣描述趣店和羅敏。

不得不說,在互聯網企業中,趣店無疑是個神奇的存在:

一方面,它似乎有些悲情:從信貸到汽車租賃、從電商到家政、從直播答題到幼教……它一直在追風口,卻一再掉坑裏。十多次創業,十多次失敗,羅敏要是個人IP再大些,“風口殺手”的標籤就跟他的本家羅永浩沒啥關係了。

另一方面,它不乏招黑體質:做校園貸起家,成了它的原罪。“大學女生因校園貸被逼自殺”之類的負面輿情,到現在都是它沒法完全抹去的污點。

連續創業者接連遭遇失敗,消極地說,是屢戰屢敗,積極地看,是屢敗屢戰。

在勵志小作文將“跌倒了100次,第101次站起就算是成功”的觀念植入人心的情況下,羅老闆沒有在哪倒下就在哪躺着,在公衆印象上算是加分項。

可被指“把大學生當韭菜割”的校園貸,是趣店跟羅老闆甩不掉的歷史包袱。

要知道,在社會評價體系中,放貸在商業模式鄙視鏈中的位階,可能僅高於黃賭毒。羅老闆的“貸王”綽號,對他無疑是聲譽上的負資產。

羅老闆顯然想來一場翻盤局。

他不是“孤勇者”,卻也想“戰嗎?戰啊”。

02  

豪擲上億殺入預製菜賽道,打賞“後四大天王”時代的直播帶貨準一哥董宇輝,是羅敏爲大幹一場造的勢。

有人這樣形容他:一個拿着一堆現金、身處下滑行業的CEO,四處找尋新業務可能,在俞敏洪身上看到了東山再起的希望,用預製菜入局了直播帶貨。

羅敏明顯也有意複製俞敏洪觸底反彈的轉型之路。在直播間裏,他也主動Cue起了俞敏洪:“我和新東方的俞老師一樣,在做業務轉型。”

乍看起來,他身上跟俞敏洪確實有着不少相同點:

身爲農村做題家的俞敏洪,白手起家把新東方做成了市佔率曾長期居首的中國教培巨頭;身爲小鎮青年的羅敏,也是憑着自身努力一度把趣店帶到市值曾高達130億元的規模。在抖音上,他給自己貼上了北漂、創業者等標籤。

俞敏洪不止一次“行走在崩潰的邊緣”,但他有着一股敗不餒的執拗勁;羅敏的“屢敗屢戰”,也差堪彷彿,把羅永浩的“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用在他身上也不違和。

這次瘋狂造勢直播後,18日下午美股盤前,趣店股價大漲,盤中一度漲超80%,今天股價雖有回落,但市值也從3億美元左右漲到了逾4億美元。

這讓人看到了東方甄選幫新東方股價翻盤的影子。

對趣店來說,用這波造勢拉昇股價,不啻爲續命——5月下旬,由於平均收盤價在連續30個交易日內低於1美元,低於紐交所的持續上市合規標準,趣店已被下了退市通牒。而今股價脫離危險區,總算將它從“退市”危機的邊緣拉了回來。

“上市公司CEO賣菜”的人設穩了;支持用戶開設線下門店+貸款的網也織好了……看上去,羅老闆賭對了。

但,他真的能拿到俞敏洪的劇本嗎?

03  

毫無疑問,羅敏不是俞敏洪,趣店不是新東方。

雖然所在領域都成了“時代的眼淚”,二者都經歷着轉型,但俞敏洪的轉型是業務重心轉軌,而不是能力內核轉移,羅敏則是來得快走得快,動輒180°轉身。

換句話說,新東方“像是轉了,又像是沒有轉”,而趣店則是“一直在轉型,從來沒站穩”。

新東方從教育切入雙語帶貨,本質上是在覈心能力的基礎上做拓展,是將既有優勢向新業務方向橫向平移。

很多人說,新東方老師帶貨是降維打擊——他們要知識有知識,要口才有口才,要特點有特點,要長相有在逃兵馬俑。

也就是說,切入直播帶貨的新東方,仍是在收穫核心能力的複利。其能力內核沒有變,依舊是知識。

可說到趣店,其形象錨點是什麼?難不成是“勤於轉型”?

看上去,趣店很會窮則思變:哪裏是風口,哪裏有機會,它就往哪去。

在我看來,趣店變來變去,沒必要用市場問題道德化視角去打量,企業的業務模式試錯,只要在法律道德維度上與合法合情要求對錶,就無可厚非。而趣店曾切入的某些業務,不全是死於市場因素。

但羅敏的折騰,在商業層面很容易招致“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的詬病。在校園貸被點殺後又轉向現金貸、房貸、高管貸的過往轉型經歷,也很容易落入“從一個掙快錢行業跳到另外一個掙快錢行業”的口水包圍圈中。

有觀察家認爲,羅敏“只有一個邏輯:韭菜夠不夠多,鐮刀夠不夠快”。

這說得有些狠,但在“長期主義or機會主義”的選擇題中,羅敏早已給出了答案。

問題是,長遠型機會很少眷顧機會主義者。

耐人尋味的是,在談到爲何要做預製菜業務時,羅敏表示,“我早就財務自由了,爲什麼還做(預製菜)?因爲社會價值特別大,它能幫大家省下時間陪家人,這是善莫大焉。”

雖然可能是“割美國人韭菜,補貼中國用戶”,但這套說辭,有着“體面人設”的俞敏洪說得出嗎?

當然了,羅永浩也曾批俞敏洪“披着理想的外衣,虛僞地賺錢……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沒有原則的人之一”。

但若以羅永浩的“原則”去衡量羅敏,他又會怎麼評價呢?

04  

羅敏和趣店這次押注預製菜,想必是有備而來。

“熱門賽道+直播投流滿池AII in+強力運營”的打法,確實很燒錢:

羅敏7月17日的直播中,又是送iPhone 13手機,又是推出定價1分錢的數十萬份酸菜魚、定價4.9元數萬份啤酒鴨,據瞭解,這些引流品的投入即已達數千萬。

還有好事者算了筆賬,若以800萬單銷售量、冷鏈成本15元每單計算,僅運費就至少虧1.2億元。更別說,網傳羅敏花了上億元在抖音千川採買流量。

羅敏看中的,自然是包括罐頭、方便速食、半成品菜在內的預製菜市場的前景。

艾媒諮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爲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未來中國預製菜市場保持較高增長速度,2026年預製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

但有幾點值得注意:

1,預製菜市場已成紅海。改用徐志勝的話來說就是:預製菜的市場是無限的,可預製菜市場的玩家也是無限的啊。

2,預製菜的命門在於供應鏈管理。趣店輕資產切入,怎麼去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管控、發貨速度流程把控等?

若從長遠轉型看,羅敏在佈局過程中理應對此周全考量,靠補貼起量沒問題,但既然切入預製菜賽道,就不妨把價值做深。若是基於短期拉昇股價等因素考量,炒一把就過,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畢竟,資本運作有資本運作的邏輯。

但這套邏輯,起碼應跟校園貸的路子區隔開來。

羅敏說,開設線下門店,不會去收割加盟商,但願其運作模式裏沒有引入“鐮刀思維”。

05  

同樣是轉型,趣店能不能畫出新東方那樣的曲線,接下來仍待觀望。

它也需要,羅敏和趣店在長期主義與機會主義之間,再做一次選擇。

爲了造勢而蹭和炒,沒問題。但蹭和炒不可持久,支撐不起一場成功的轉型。

至少就這次而言,心有所持所守、不解炒作風情的董宇輝,就不太識趣店羅老闆的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