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魏度

重工企業太原重工(600169.SH)在困境中掙扎。

7月19日晚間,太原重工的一紙公告再度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公告內容爲一宗司法訴訟,涉及10年前的一起合同糾紛,涉案金額約爲14.58億元。

高達14.58億元債權訴訟的背後,是太原重工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偏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這一指標的賬面價值爲68.46億元。

鉅額貨款沒有及時收回,影響的是現金流及償債能力。截至今年三月底,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81.79%。

鉅額債務產生的利息費用吞噬利潤。2021年,公司的財務費用爲7.36億元。當年,公司盈利數爲1.67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主業是虧損的。

實際上,近10年,太原重工的主業持續虧損,扣非淨利潤累計虧損金額達38.52億元,靠非經常性損益保殼。

10年前貨款至今仍未收回

太原重工飽嘗貨款難以回收的苦果。

最新公告顯示,太原重工因合同糾紛向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請判令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拉彈泡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與大慶遠景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償還公司欠款14.44億元及自2019年5月1日至實際付清之日止的利息。截至2022年5月1日,暫合計約爲14.58億元。目前,該案已經立案尚未開庭。

原來,2012年,太原重工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拉彈泡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黑龍江瑞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拉彈泡300MW風電項目”,太原重工提供項目資金和設備,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拉彈泡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未履約還款。

案涉14.58億元,對於太原重工而言不是小數目,這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 30.39%。

除了這一筆訴訟案外,太原重工及子公司發生的尚未披露訴訟還有3筆,涉及金額合計爲4645萬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0.97%。這三筆訴訟也是合同糾紛。

10年前的貨款至今沒有收回,足見公司回款能力急需增強。

實際上,太原重工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偏高問題一直未能較好解決。

從營業收入方面看,2009年、2010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80.69億元、96.54億元,2011年爲103.26億元,首次超過百億。2012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多在60億元至90億元之間波動,2016年最低爲64.28億元。

對應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賬面價值,2009年爲52.18億元,2010年爲68.49億元,2011年至2016年,在82億元至95億元之間波動。2017年、2018年在70億元級,2019年、2020年,分別下降至61.67億元、43.36億元。

從營業收入與當期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看,2020年,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下降明顯。

然而,2021年,公司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又增加至63.79億元。今年一季度末,這一指標值爲68.46億元,較期初進一步增長,顯示公司期後回款並不理想。

奇怪的是,儘管應收賬款較多,但公司計提的壞賬準備並不多。

數據顯示,2017年,太原重工計提的壞賬損失僅爲0.19億元,2018年爲0.94億元,2019年至2021年分別爲1.70億元、0.72億元、1.31億元。

市場不解的是,上述訴訟中合同糾紛欠款高達14.44億元,形成至今有多少年?爲何未全額計提,而僅僅計提壞賬準備5530.44萬元?

市場質疑,太原重工是否存在少計提壞賬準備以調節利潤?

另一方面,公司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也長期處於高位。

債權回收不及預期財務承壓

債權回收不及預期,太原重工的債務高懸,財務壓力較大。

近年來,太原重工在千方百計加大應收款回收力度,努力降低資產負債率,已經有一定成效。

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太原重工的資產負債率一直在80%至90%之間波動,2019年底,資產負債率最高,爲89.97%,2020年底、2021年底分別爲85.64%、81.33%。今年一季度末,資產負債率上升至81.79%。

與超過80%的資產負債率相對應的是,太原重工的有息負債較多。

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短期借款80.9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4.02億元、長期借款40.45億元、應付債券12億元,長短期債務合計爲157.39億元,其中,一年內需要償還的短期債務爲104.94億元。

與之對應的是,同期,公司賬面貨幣資金爲31.20億元(含受限資金)。現有貨幣資金與短期債務的差距高達約73億元,償債壓力可見一斑。

從經營現金流方面看,2017年,太原重工的經營現金流淨流入金額爲10.94億元,2018年至2021年分別爲5.81億元、3億元、1.97億元、1.08億元,逐年在減少。今年一季度,經營現金流淨額爲0.71億元。

經營現金流淨額逐步減少,表明公司回血能力在不斷降低。而這,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公司的償債能力。

鉅額債務不僅讓太原重工揹負着沉重的債務包袱,鉅額債務產生的費用還年年吞噬公司利潤。

根據年報,2017年至2021年,太原重工的財務費用分別爲7.28億元、8.13億元、8.88億元、9.84億元、7.36億元,五年合計達41.49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太原重工設立於1998年,前身爲太原重型機器廠,1998年9月登陸A股市場,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風力發電設備、軌道交通設備、鍛壓設備等。

上市24年來,太原重工的經營業績整體上較爲糟糕。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累計數爲-0.72億元,公司累計派發的紅利僅爲0.98億元。

近10年,太原重工基本上處於保殼狀態。2012年至2021年,公司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持續虧損,2016年曾鉅虧19.42億元,2019年虧損8.96億元。2021年,雖然公司經營有明顯好轉,但扣非淨利潤仍然虧損0.67億元。

2012年至2021年,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盈虧交替上演,微利2年鉅虧1年,而這10年間公司主業連續虧損,扣非淨利潤累計虧損38.52億元。如2020年,公司其他收益4.85億元,使得當年淨利潤0.34億元,同比實現扭虧爲盈,而扣非淨利潤爲虧損4.30億元。

今年以來,太原重工的經營形勢似乎有所改善,但能否持續改善還是個未知數。一季度,公司實現淨利潤0.35億元、扣非淨利潤0.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2.99%、154.2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