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南紫晗

光伏產業正經歷上下游供需失衡的挑戰。

7月20日,在隆基綠能(601012.SH)董事長鍾寶申在2022年光伏產業供應鏈論壇上稱,由於市場需求旺盛,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之間存在產能不協調、不匹配。

光伏產業鏈上游主要是硅料、硅片等原材料,中游爲光伏電池,下游則是光伏組件,並延伸至光伏發電系統,最終對接光伏電站開發商。

去年以來,上游硅料價格漲勢兇猛,帶動硅片、組件等整個光伏產業鏈價格上漲,對下游企業產生了較大影響。

“由於市場需求旺盛,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產能不協調不匹配。在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其實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鍾寶申稱,光伏行業還處於青少年時期,所以大家對行業發展速度的預期不是特別準確,因此會導致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不平衡。

在他看來,這也體現了市場經濟的魅力所在,供應短缺導致某個環節盈利情況變好,資本就會選擇進行投資滿足需求。

鍾寶申認爲,目前光伏行業的資本非常充足,因此供應會逐步滿足需求,產業鏈將會進入到新的均衡狀態。

在產業鏈供需失衡的市場環境下,一體化發展成爲各大光伏巨頭應對風險的重要選項。

”企業是否進行一體化佈局,首先取決於產業特點和發展趨勢,其次纔是企業自身的選擇以及行業上下游的協作情況。”鍾寶申表示。

他認爲,光伏企業是進行完整的一體化,還是僅涉足產業鏈兩三個環節,取決於對自身能力邊界的把握。

鍾寶申稱,在具備差異化能力和領先優勢的環節,光伏企業可以考慮重點發展自身業務,在沒有優勢的產業鏈環節,則可以選擇與同一行業的頭部企業進行協同。

正泰新能董事長陸川認爲,在某一供應環節特別緊張的情況下,垂直一體化企業有着保供的強烈優勢,同時一些新的技術容易更快被驗證和應用。

但他同時表示,當某一環節嚴重過剩時,比拼的是該領域的精細化運作。此時,一體化企業則將面對較大壓力。

亞洲硅業總經理王體虎談到,行業內已經歷過多次垂直一體化佈局。在2008年第一輪硅料緊缺時,中下游企業希望向上延伸,而到了2011年硅料過剩時,上游企業又有了向下遊延伸的趨勢。

在其看來,終端市場是制約所有制造企業的瓶頸。“市場需求向好時,垂直一體化是一次機遇,可以抵抗產業鏈環節間的供給不平衡。”王體虎稱,“市場不好時,對於垂直一體化的企業來說,任何一個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環節都會成爲負擔,單一環節的製造企業則會經歷更大的經營波動。”

王體虎指出,歸根到底,只有通過不斷擴大終端市場的需求,纔是光伏產業整體健康發展的根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