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家 | 中國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全方位服務實體經濟 助力高質量發展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系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部署。保險業作爲兼具資金和風險保障優勢的市場主體,始終緊密關注並理解政策背後的內涵,持續貢獻着保險業獨有的力量。

作爲保險業頭部機構之一,中國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常務副總經理陳心穎近日接受上海證券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公司能成爲國內大型保險集團,離不開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和政策支持。“未來,我們將爲實體經濟持續輸血、爲國家經濟恢復貢獻力量。”

紓困實體企業 助力穩就業

穩經濟,要充分發揮保險經濟“減震器”、社會“穩定器”功能,同時堅守保險姓保本質,全方位服務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快速恢復,首先要紓困實體企業。陳心穎表示,中國平安首先會立足金融主業,一方面深度推進壽險改革,強化產品和渠道端能力;另一方面發揮綜合金融優勢,爲受影響的社會大衆和小微企業紓困。

“我們將創新定製化產品和服務,實現對小微企業的‘精準滴灌’。”她說,未來將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體量的企業,開發更具針對性的產品服務,提升小微企業面臨不確定因素的韌性。

據瞭解,爲紓困實體企業,針對批發、製造、建築、交通運輸等行業,平安普惠推出“4+1+1”小微扶助計劃進行定向幫扶;針對“專精特新”企業,平安銀行爲之打造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匹配差異化、綜合化的金融產品。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陳心穎說,“迴歸自身經營,我們不僅強化科技力量,確保疫情下服務不掉線、復工復產迅速銜接;並積極響應國家‘保就業’的要求,持續推進校招、社招以及代理人招募等,積極創造就業崗位。”

加大投資力度 潤澤實體經濟

保險資金具有穩定性、長期性的特徵,應當充分發揮險資跨週期資產配置優勢,將資金投向穩經濟重點領域,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

用保險資金“活水”持續澆灌實體企業,助力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陳心穎表示,在險資投資方面,中國平安正發揮險資的長久期特點,結合集團綜合金融的平臺優勢和科技方面的領先技術,積極支持國家重大項目、基礎設施、科技創新以及重點薄弱環節的建設。

她進一步表示:“未來,我們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佈局,響應‘共同富裕、雙碳戰略、科技創新’等政策要求,在區域發展、碳中和與新能源、產業升級、科技投資方面增加配置。”

據悉,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平安在保險資金投資方面,多措並舉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1年底,中國平安綜合運用保險資金、銀行信貸及資產管理等金融資源,累計投入超5.9萬億元,參與到京滬高鐵、白鶴灘水電站等諸多項目建設中。

堅守責任投資理念,依託綜合金融優勢,中國平安還充分發揮綠色保險、綠色投資和綠色信貸作用,助力“雙碳”目標達成。截至2021年末,中國平安綠色投資規模達2245.80億元,綠色銀行業務規模達898.13億元,環境類可持續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達445.69億元。

創新保險保障 助推高質量發展

有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穩經濟政策,爲保險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中國平安始終將服務國家戰略放在首位。陳心穎強調,中國平安自成立之初就意識到,一個企業要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持續創新發展主業,更要與社會、國家同頻共振,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就我們看來,高質量發展即長期、平衡、可持續增長。”

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需從保險保障功能出發。據陳心穎介紹,在主業方面,中國平安從需求側全力推動以產品和渠道雙輪驅動的壽險供給側改革,持續推動“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戰略升級,提升服務民生、經濟質效。

“在產品端,我們推出‘保險+健康管理’‘保險+高端康養’‘保險+居家養老’的三大產品及服務;在渠道端,我們在代理人渠道上創新‘三好五星’評價體系,帶領隊伍向高素質、高績效、高品質轉型,並創新銀保優才、社區網格化、兼職代理人渠道等,開拓新增長途徑。”她說。

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國平安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彰顯企業擔當。陳心穎表示,一是大力發揮綜合金融優勢,積極加大對國家項目建設的金融支持;二是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平安銀行、陸金所控股、平安普惠等子公司通過自主搭建的一系列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以科技手段賦能普惠金融服務能力;三是充分發揮綠色保險、綠色投資和綠色信貸作用,助力“雙碳”目標達成。

爲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中國平安針對3億新市民所需進行諸多創新。據陳心穎介紹,在保險產品上,中國平安推出“僱主安心保”“店家保”等創新業務,也創新打造了“心安+”系列產品,滿足新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消費和保險保障需求;在融資服務端,平安銀行在常規信貸流程的基礎上,增加服務新市民的新評估形式;在消費者保護和風控上,全新的平安普惠“行雲”貸款系統、“雅努斯”風險決策引擎等工具都已更可持續的方式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此外,公司還多措並舉、聯動政企社各方力量,強化新市民金融知識和素養。

“未來,我們將繼續依託‘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的資源優勢,以切實增強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爲根本,爲新市民打造‘省心、省時、省錢’的美好生活。”陳心穎表示。(何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