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原本是接觸新冠患者的醫務工作者的專用防護服裝,但如今卻在民航廣泛被使用。

“前幾天西安40度,我保障從國外回來的飛機,穿了3小時防護服,在機坪上真的快熱暈了,今天西安稍微涼快點,我這會兒穿着防護服,衣服也溼透了。”

小張是一位在西安機場某航司工作的機務,它的工作主要是給出港的飛機放行,指揮進港飛機進場,之後上飛機進行檢查維修,每次接機送機都要在機坪上呆兩三個小時。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小張上機坪的着裝也有了變化,除了N95口罩,醫用乳膠手套,條形帽,接送部分航班還需要穿上“大白”防護服。

“大白”原本是接觸新冠患者的醫務工作者的專用防護服裝,但如今卻在民航廣泛被使用,除了機務,機場貨物裝卸工,航班清潔隊,以及執行國際航班的空乘機組等,也都要穿上“大白”工作。

而對於機務這一必須在機場停機坪工作的羣體,隨着今年入夏以來的熱浪席捲大半個中國,國內多個機場停機坪上陸續有機務人員中暑暈倒,甚至被送進ICU搶救。

要知道,相比普通的路面,機場停機坪的溫度會更高,動輒超過50度,而在發動機附近的溫度就更高,在高溫環境中,繼續穿着“大白”會阻止人體熱量的散發,大大增加中暑發生的概率。

要不要“穿大白”,各機場要求大不同

小張告訴記者,他所在的航司要求是,接國際航班以及國內中高風險航班都要穿“大白”,主要是機務,清潔隊,貨運搬卸工等要接近飛機的工種。

在西安,國際航班被劃定在一片特定的機坪區域,人員只要進入這個區域就要穿防護服。飛機落地後,機務就要穿着“大白”進場工作,引導飛機進場,然後在飛機停好後進行一般性檢查和維修。

小張說,根據飛機故障正常與否情況,在停機坪服務每個航班的時間長短不定,一般在三四個小時。

“每天公司都會發布中高風險航班名單,其實是機場讓航司發佈的,航司只能執行,”小張透露,不同的航班防護級別不同,比如2級防護就是全副武裝:N95口罩,醫用乳膠手套,全封閉式護目鏡/防護面屏,條形帽,防護服,鞋套/防水靴);1級加強防護則是除了防護服,其他都要穿。

需要穿“大白”的2級防護,主要是服務來自國內中高風險地區的進港航班以及所有國際航班;國內來自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城市的進港航班,則是穿“大藍”。

小張給記者展示了一串串公司發來的國內中高風險地區進港航班的通知短信,稱這些航班號每天都會更新,根據不同的航班號來調整着裝的防控級別。

像西安機場這樣的防控規定還算相對“區別對待”,但在國內其他一些機場,不少機務透露並沒有按照不同風險航班來要求是否穿“大白”,有的機場甚至要求不管什麼航班,所有人只要上停機坪都要穿“大白”,有的則要求服務要飛到國外去的客改貨航班也要穿“大白”。

一位來自廈門機場的機務則對記者透露,目前對他們的要求是保障國際航班需要穿“大白”,另外對國內中高風險航班,則是需要帶膠手套,但是“夏天胳膊都裸露在外的,戴手套的意義在哪裏?”

民航局指南怎麼規定?專家怎麼看

記者查閱了中國民航局發佈的最新版《運輸航空公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發現,對於航司機場維修人員穿着“大白”的要求,只有在“更換HEPA(空氣過濾網)時才需要穿一次性防護服”。

《指南》規定,只有負責應急處置的客艙機組、國際/地區航班旅客區域的監察員、更換高效空氣濾芯的維修人員、高風險國際/地區航班的保潔人員,民航局統一要求穿防護服;而對於涉及高風險國際/地區航班的客艙機組、地服、行李裝卸人員,以及消毒人員,民航局認爲可根據實際暴露風險和條件酌情選擇穿防護服。

不過,多位機務對記者透露,民航局在“穿不穿大白”這件事上並沒有管理權,其實航司也沒有決定權,他們在停機坪上的行爲主要受所在機場防疫督導的監督。

比如在國內某機場,用於消毒的集裝箱房間裏就裝有攝像頭,機場的人在辦公室實時監控,如果發現工作人員消毒步驟不標準,就會把攝像頭的畫面拍照發給所在航司,讓員工去自費隔離。這樣的攝像頭監控,同樣適用於監督機務在停機坪上是否“密封”穿好“大白”。

微博上的機務大v囚青最近就發了一條微博說:“現在有的機場是這樣管理一線工作者的:機坪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看攝像頭檢查,如果有人在停機坪隨意拉開防護服透氣之類,看到了就通報公司,甚至個別機場會要求你自費隔離。”

而就在幾天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團隊剛剛發文提示:在炎熱的環境中,繼續穿着“大白”會阻止人體熱量的散發,大大增加中暑發生的概率。事實上,被汗水浸透的“大白”防護作用也已經大打折扣。

張文宏團隊建議,夏日戶外環境下工作的非採樣人員,推薦正確規範佩戴口罩並注意手衛生即可;從事普通人羣採樣工作,近距離接觸時,也只需要N95口罩+戴面屏防護,不必穿着“大白”。此外,防疫人員都應該注意階段性休息與飲水,如有中暑症狀應及時暫停工作,轉移到陰涼通風的環境中補充水分。

而相比於採樣工作人員,機務在工作強度,時間和環境上,都要更惡劣的多,穿着“大白”中暑的概率也就進一步增大。

多位機務對記者透露,其實在上飛機維修之前,他們是接觸不到旅客和貨物的,但依然要在停機坪上穿着“大白”等待飛機停穩,而在上飛機之前,其實飛機也已經進行了消殺流程。這樣的加強防控,與去年暑運期間南京機場暴發的本土疫情有關,當時由於登上飛機的清潔隊中有個別人感染,導致南京疫情蔓延了大半個中國。

“國際航班穿防護服還能理解,國內航班還在各種加碼防疫,說到底還是怕出事後的追責,”多位機務對記者指出,最近不少同事在工作中中暑,大多也就是扶到陰涼的地方休息一下,如果公司對防控着裝沒有決定權,也希望能夠多發佈一些防中暑措施和中暑後的處理方案,對一線機坪工作者的處境多一些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