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瓊

如今,低空經濟的發展需求日盛,無人機產業發展勢頭正勁。

中國作爲全球民用無人機最主要的產業基地,2021年市場保持了較快增長。數據顯示,全國共有12000多家無人機企業,行業總產值達到870億元。其中,僅深圳就有1500餘家,產值近600億元,消費級無人機佔全球70%的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佔全球50%的市場份額。

7月23~24日,主題爲“未來e來飛越夢想”的2022第六屆世界無人機大會上,歐洲科學院院士、世界無人機大會執行主席楊金才表示,2020年以來,雖然遭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但無人機因爲無接觸配送、智能化應用而逆勢上揚,保持30%的高速增長,無人機、無人系統等產品有了廣泛的應用,預計今年國內無人機行業產值將突破千億元。

低空開放是趨勢

低空公共航路網,簡稱“天路”,在當前無人機規模化、商業化運行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巨大的產業前景,是我國立體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低空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無人機作爲低空“動脈”,帶動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因此,要實現低空經濟更好發展,低空開放是必然趨勢。

但和地面存在密集公路網不同,低空沒有現成的公共航路網,無人機運行商需要自己完成空域申請、航線劃設、風險評估等,嚴重製約了低空開發進程和低空經濟發展。

目前,四川、湖南、海南、江西等多個省份正在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建設城市低空天路網,支撐無人機應用規模化商業化發展。

上述大會的一個特點就是以“天路”爲主題,就低空公共航路網規劃建設、風險評估、運營管理、地空一體等方面的戰略和技術問題進行了廣泛研討。

中國科學院無人機應用與管控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民航局民航低空地理信息與航路重點實驗室主任廖小罕表示,希望無人機產學研各界專家,遵循“優勢互補、雙贏合作、講求實效、共促發展”的宗旨,充分依靠科技和政策,探討低空天路基礎設施規劃構建科學方法和高效益運營的技術手段,在資源共享、合作研究、技術服務、人才培養和應用示範等方面開展廣泛學術交流與實質性合作。

2024年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1600億元

民航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行業無人機擁有者註冊用戶達78.1萬個,全行業註冊無人機共83.2萬架。

大會透露,預計到2024年,國內無人機市場規模約達1600億元。其中農林植保約360億元,地理測繪約450億元,快遞物流約300億元,警用安防市場約230億元,電力巡檢約爲260億元。

未來,物流將是無人機應用的重點領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長李健在大會上表示,要重點扶持一批無人機物流龍頭企業,加大力度釋放低空空域資源。

據瞭解,國家13個無人機發展試驗區中,有2個無人機物流發展試驗區、3個城市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區。

物流將是無人機應用的重點領域。目前,京東、順豐、美團中通、菜鳥、郵政等企業對此均大量投入並加強研發大型物流無人機,構建航空物流網絡。

同時,城市空中交通(UAM)、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汽車等概念成爲最熱門的創新領域和投資領域之一。多家企業獲得規模融資,成爲資本追逐的熱點領域。吉利、一汽、長城、小鵬等車企和億航智能、峯飛航空、瑋航科技等科技企業也積極開展飛行汽車研究項目,億航智能已研發出多款產品並在適航認證中,峯飛航空也完成首飛測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