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商務部答每經問:補齊家電市場短板 推動家電消費發展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 星

7月22日,國新辦舉行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釋放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潛力。商務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研究提出的《關於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已經國務院同意,將於近期發佈。

針對此次舉措的特點和亮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吹風會現場向商務部提問。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回應記者,當前,我國家電市場正由供給驅動轉向需求驅動,人民羣衆對綠色智能家電的升級消費需求旺盛,農村等下沉市場潛力巨大。《若干措施》着眼於人民羣衆生活品質提升需要,立足於加強政策支撐和措施保障,以市場化手段補齊家電市場短板弱項,推動家電消費可持續發展。

多措並舉激發消費潛力

據統計,2021年,全國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達到9340億元,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的6.1%,帶動家電流通和生產服務等行業就業480多萬人,在穩增長、促消費、擴就業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吹風會現場瞭解到,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3月份以來,家電消費面臨較大壓力,特別是4、5月份,受到較大的影響。爲此,黨中央、國務院及時作出部署,要求穩定增加家電消費。商務部迅速貫徹落實,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了9條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的政策措施。

談及本次措施的特點,盛秋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是以市場化手段激發消費潛力。近年來,各地聯動平臺、商家多措並舉,促進家電消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比如,北京市連續6年實施節能減排促消費政策,累計帶動家電消費達到420億元。

“對此,《若干措施》提出,實施家電以舊換新和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但不得設置不合理和歧視性的准入退出條件,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讓政策的紅利惠及更多的企業和羣衆。”盛秋平說。

其次,是以便利化措施提升消費體驗。目前,家電消費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家電超期使用的安全隱患大、回收利用不暢等問題仍然突出,既影響了消費的體驗,也抑制了消費的意願。對此,《若干措施》提出,實施家電售後服務提升行動,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全面提升家電從生產到銷售、從安裝到維修、從更新到回收的全鏈條服務水平,讓人民羣衆買得稱心、用得舒心、修得放心、換得安心。

推動家電企業轉型升級

盛秋平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要以產業升級優化消費供給。近年來,隨着家電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形成了以海爾、美的、格力、TCL、海信、長虹等爲代表的一批千億級家電生產企業,國產品牌在家電領域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但與不斷升級的綠色智能家電消費需求仍有差距。

盛秋平進一步指出,《若干措施》提出,優化綠色智能家電供給,一方面,推動家電生產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出更多滿足不同需求的綠色智能家電產品,吸引更多優質家電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持續以高質量供給滿足家電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推動智能家電標準開放融合,互聯互通,推廣互聯網智能家電全場景應用,加快發展數字家庭,切實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

根據工信部公佈的數據,2021年,中國家用電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74萬億元,出口突破了1000億美元,中國家電產品暢銷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有20多億家庭在使用中國產品。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以及廣大年輕人非常喜愛的小家電,包括手機,在全世界的產品產量佔有率都在50%以上。

盛秋平表示,商務部將統籌疫情防控和消費促進工作,組織舉辦家電消費季、家電網購節等活動,指導各地在步行街、商圈設立綠色智能家電展示專區。組織家電賣場、大型商超設立家電生活館、實景體驗區。

“開展家電新品首發首秀體驗活動,打造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消費場景,推廣綠色家電、智能家電等產品和服務,引領家電消費的新趨勢。”盛秋平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