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榆林學院黨委書記張新柱近日在該校更名大學推進會暨百年校慶動員會上提到,百年校慶之時,力爭簽訂一份省部共建榆林學院協議書。

據榆林學院網站消息,7月15日,榆林學院召開更名大學推進會暨百年校慶動員會,張新柱出席並講話指出,“經過艱苦奮鬥、協同作戰,更名大學工作整體上進展順利,各項指標高質量完成。比如,近期教育廳公示了全省高校科研項目申報立項情況,我校獲批41項,總經費149萬元,首次獲批4項服務地方重大專項,遠超其他同類院校,躋身高水平大學前列。上半年追趕超越專項任務完成情況良好,新校區建設加速推進,百年校慶籌備工作推進紮實有力,我們更加有信心、更加有自信、更加有激情,有志氣、骨氣、底氣、勇氣來建設高水平榆林大學。”

張新柱指出,我們更名大學有三大優勢:處於陝甘寧蒙晉接壤區的區位優勢;有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支持優勢;我們起步雖晚但更精準,有彎道超車的後發優勢。更名大學既是榆林市委市政府對我們的要求,也是陝甘寧蒙晉接壤區人民的需要,更是全校師生的殷切希望。經過去年的共同努力,我們有三大顯著變化:一是大學設置規劃順利通過教育部專家考覈答辯,是陝西省今年唯一一所入圍升級計劃的學院,增強了升大的自信。二是學生培養質量有很大變化。着力培養面向基層、紅專並進、理實交融,富有奮鬥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複合應用型人才,我們的學生招進來是E,經過四年培養達到了D,升學率和就業率居全省高校前列。三是經過一年多努力,學校各項事業正在向高質量轉變,縱向指標向大學標準看齊,博士引進向高層次高水平邁進。

就怎樣高質量推進更名大學工作,他指出,一是要堅定不移堅持一個定位,即紮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務榆林、貢獻榆林,按照“十四五”發展規劃確定的學科專業“五大方向”,堅持特色立校。二是堅如磐石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每年拿出6000萬元引進人才,堅持內培外引策略,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高師資質量,爭取“十四五”末博士學位教師佔比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三是堅持不懈進一步落實完善在實競爭中成長的新機制,人人都成爲發動機,以強大的內生動力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

張新柱指出,要通過校慶總結百年曆史,從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中汲取更名大學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團結奮鬥前進的動力。希望百年校慶之時達到四個“一”:開一場隆重而簡樸的慶祝大會;力爭簽訂一份省部共建榆林學院協議書;開工一項職工住宅樓民生工程;發行一本書《李子洲》、在新校區建立一座李子洲塑像、上演一臺高水平高質量話劇《李子洲》。

榆林學院是陝西省榆林市唯一省屬本科院校。學校從綏德師範走來,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23年。2023年5月4日,榆林學院將迎來百年華誕。今年3月,榆林學院召開更名大學工作動員會,“開啓更名大學新徵程,吹響更名大學集結號”。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