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座東北小城,可能是中國最懂性感的地方

一尺佈下的大生意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這是宋朝詩人陸游被酷暑折磨時發出的感慨。

今年的高溫天氣,似乎比以往來得更猛烈一些。連日來排山倒海的熱浪席捲全國,去到海邊,或者找個泳池泡在水裏,成爲不少人清涼消暑的首選。

顏色鮮豔,款式各異的泳裝,在泳池邊、海灘上,隨處可見。大部分人沒想到的是,這些泳裝,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一個東北小鎮:遼寧省葫蘆島市下的縣級市興城。

在這座面積僅有21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50萬人的城市裏,擁有着1200家泳裝企業,其中,規模在50人以下的小型泳裝加工廠超過1000家。目前,興城泳裝年產值高達150億元左右.

今年超長待機的炎熱,無疑帶給這座泳裝之城更多商機。

“今年天熱得早,持續時間又長,加上疫情沒那麼嚴峻了,泳裝生意比前兩年都要火。”7月19日,興城某泳裝工廠負責人歐鵬(化名)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光是這個7月,就有客戶都在他廠裏拿了4趟貨,每次都拿好幾個款,每款起碼下3千件。

另一名興城泳裝廠家劉啓(化名),同樣在近期接到“肥單”。“我剛接到一個單子,客戶要了5個款式,30件樣衣,看準了就會在我這裏長期下單。”

言談中,劉啓顯得有些興奮,這是他從年近花甲的父親手裏接棒廠子三個月以來,遇到的最大客戶。

小小的興城因泳裝聞名遐邇,一件件泳裝在興城人手裏變出花樣。

興城與泳裝的聯結,既有地緣,更有商緣。

泳裝市場迎來旺季

泳裝市場有兩個旺季。

據歐鵬介紹,一個是夏天的游泳季,一般從6月上旬開始,8月底結束;一個是冬天的溫泉季,從10月底持續到次年2月初。

“總體來說,肯定還是夏天賺得更多。”他哈哈笑道。

“就拿廠裏銷量最好的泳裝來說,這個月已經有1萬多件的下單量。”在歐鵬看來,這主要得益於老客戶返單。

歐鵬的客戶來自全國各地,但下單最勤的幾個商家,均來自河南及江浙滬,顯然與這些地區連日接受40度高溫“烤驗”不無關係。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6月以來(截至7月12日),我國平均高溫日數5.3天,較常年同期偏多2.4天,爲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不過,對高溫日數有貢獻的城市,不包括興城。據天氣預報24小時統計數據,2022年6月,興城市平均高溫爲25℃,其中,6月24日達全月最高溫度,僅爲32℃。 

但這不影響興城人靠炎炎夏日賺錢。“天氣一熱,大家都想泡在水裏,泳裝的銷貨自然就快。”歐鵬說道。

距離歐鵬的泳裝廠20公里之外,90後劉啓正密鑼緊鼓地生產備貨。

與只做國內市場的歐鵬不同,劉啓的泳裝還做出口外貿,席捲全球的高溫天氣,國內外市場的供不應求,讓他忙到不可開交。

“我們的爆款泳裝,從去年冬天開始就賣得很好,每個月平均能有1萬~2萬的訂貨量。”劉啓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們的“泳裝銷冠”沒有太多的繁雜的設計,僅僅只是一款普通的比基尼。

“泳裝不是主流的服裝,它就是一個季節性的快消品,簡單、便宜、帶點時尚感,就足以讓它成爲爆款。”他解釋道。

除去季節性因素,實現泳裝銷量利好,還與趨向平穩的疫情形勢有關。

歐鵬表示,行程碼“摘星”之後,市民旅遊出行不再受到限制,泳裝有了更多“用武之地”。“很多人會爲了去海南、青島等地的海灘度假,專門去買幾套泳裝拍照,旅遊經濟和泳裝市場其實也是息息相關。”他說道。

“興城是全國最大的泳裝產地。疫情前,全國各地的商家都會組團過來考察市場,談談生意,但疫情之後,這種情況就少了。不過,最近我又重新看到這樣的‘苗頭’。”劉啓表示,現在走在大街上,時不時能看見幾個外地廠商在泳裝店裏看版樣,就連他家工廠,最近也遇到過幾個從外地專門過來談合作的商家。

結緣源於地緣

興城與泳裝結緣,源於地緣。

興城地處遼寧省西南,遼東灣西岸,正處遼西走廊中部,在古是聯結關內外的咽喉要道,兵家必爭之地;在今是東北、華北的經濟圈節點城市。

似乎無論什麼時候,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都是個“香餑餑”。

在成爲著名泳裝之城之前,興城是明代古城,更是旅遊勝地。

來到興城不去古城走上一遭,在本地人看來,此行多少帶點遺憾。

這座公元1428年的方形古城,是中國十佳古城,也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

從古城正門而入,便可看到位於正中央的鐘鼓樓——這是古城內最高的建築,高達17.6米。順着臺階登上二樓,舉目遠眺,古城之下,洋溢市井氣息的大街,肅穆莊重的祖氏石坊,紛紛盡收眼底。

除了古建築,遼闊的海濱、壯麗的首山、海景無限好的菊花島、位於古城與海濱之間的興城溫泉,更是讓興城海濱擁有“第二北戴河”的美譽。無論夏冬,這裏總能招攬一波遊客前來觀光遊玩。

彼時,海濱旅遊業的興起,讓泳裝走進了興城人的視線。而泳裝的製作成本低廉,僅需幾塊布料,結合簡單的工藝,就能賣出不菲的價格——這在興城人眼裏,是妥妥的“發財路”。

劉啓的父親是興城早期做泳裝的廠家之一。在從事泳裝生產之前,他是興城某國企職工,在身邊幾個老友紛紛辭職經商的影響下,他也開始走上了做泳裝發家之路。

“最開始,我爸是在家裏用裁縫機做泳裝,後來才租了個小店,和幾個哥兒們一起幹。”劉啓表示,那時候的款式單一,淨色的連體款,製作難度不大,後來才加入泡泡袖等工藝元素,款式也越做越多。

90年代初,興城泳裝開始從零散的家庭作坊轉向規模化集羣運作。2006年,劉啓的父親集資開辦了泳裝工廠,據其透露,在廠子的巔峯時期,工廠年銷量可達近百萬。

泳裝廠房在興城不斷“冒出”,市場的名號越做越響,興城泳裝也從最開始在周邊城市之間兜售,逐漸賣到全國,甚至走向世界。

瀋陽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興城海關監管出口泳裝1431萬件,同比增加28.1%;貨值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7%。

翹起“泳裝地球”

觀研天下數據顯示,從地區分佈來看,目前我國泳裝企業大多聚集在福建晉江、浙江義烏和遼寧興城三大泳裝基地。

其中,晉江起步較早,產品品質好,外銷較廣;義烏主要以低價批發爲主;而興城佔全國泳裝市場銷售額的40%,佔全球市場的20%,是國內最大的泳裝生產基地,目前遠銷意大利、法國、俄羅斯、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及地區。

全國三大泳裝市場,爲什麼只有興城一家獨大?

從事泳裝行業7年的業內人士梁安(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晉江和義烏都是擁有祖傳商業基因的城市,很多泳裝外商來中國發展,都會首選浙閩安家。

“哪怕只是做貼牌代工,也能讓這兩個泳裝市場壯大。但東北沒有這樣的優勢,只能走研發品牌的道路。”梁安說道。

與複製粘貼的貼牌代工不同,做品牌就像培養孩子,生下來了,還得好好養着,才能成人。

緊跟市場銷量變化、調查客羣消費喜好……經過不斷嘗試,興城人發現,泳衣款式的改良與設計,能讓品牌快速打入市場。

能體現興城泳裝品牌設計力的,要數中國時尚泳裝第一品牌範德安。

官網顯示,範德安在工藝上,範德安擅長色彩、手工配飾、不同質感面料的匠藝設計,注重精緻的廓形剪裁和線條曲線,融入時裝的設計細節,延續泳裝設計的時尚審美。

據悉,範德安年銷售額已達3億元,超越澳大利亞的速比濤和法國的阿瑞娜等國際一線泳裝品牌。

光靠設計,沒有銷路,依舊成不了事。

識時務的興城人抓住互聯網渠道,泳裝網店、電商平臺在這片東北海濱上遍地開花。

據媒體報道,截至2018年底,興城的泳裝網店達到4萬多家,全國泳裝電商銷售中的80%在興城出貨。與此同時,當地第一家試水電商品牌“小桃泳衣”實現了近4億的年銷售額。

今年618期間,範德安斬獲游泳品類銷售第一,平臺銷量高達20萬件,銷售額同期逆勢增長25%,並領先同行業第二名1300萬。

在摸清海外泳裝市場的路數後,2014年年底,興城誕生了東北首個電商基地、首個泳裝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把泳裝賣到150多個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客戶量成功突破1000萬、北美線上泳裝銷售量TOP1、年銷1.5億元、亞馬遜好評率超97%的CUPSHE泳裝,合作廠商正是出自興城。

如今,成千上百的興城泳裝仍爲其源源不斷地供貨。

至此,興城成功拿下一個翹起“泳裝地球”的支點。

走出迷霧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響,興城泳裝也曾短暫蒙霜。

梁安住在“泳裝一條街”周邊。他至今記得,前年的這個時候,氣溫不算太高,但街上行人寥寥,時不時纔出現幾個騎車過來拿貨的人。

彼時,興城市工信局負責人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疫情確實給興城泳裝產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一是國外訂單損失很大;二是國內市場萎縮;三是企業復工復產遇阻,資金週轉困難。”

“我原來有兩個廠子,疫情最嚴重那會兒倒了一個。”歐鵬的語氣聽起來雲淡風輕,停頓數秒,他又開口,“不過都過去了,現在一個廠子運作得也不錯。”

劉啓表示,近兩年有一些泳裝工廠做不下去,但他家廠子卻“因禍得福”。“倒了的廠子供不上貨,他們的客戶又找上我們,儘管那會兒跑不了外貿,但是國內的單子也能保住大夥兒的飯碗。”

曾經迷茫的泳裝廠商,在逐漸復甦的市場中不斷求索,迸發新活力。

如今,歐鵬與劉啓的工廠都可定做瑜伽服;劉啓甚至還能做潛水服、救生衣、泳鏡等水上運動衍生產品。

直播帶貨方式也被興城人用在了泳裝銷售上。

2021年7月,位於興城的葫蘆島易麥電商直播基地,拿下抖音總部授權的全國唯一泳裝類目產品電商直播基地的許可。

據媒體報道,目前已經有100多家興城泳裝企業開通了電商直播間,通過直播帶貨的銷售量已經超過淘寶等電商平臺,佔到了興城泳裝網絡出貨量的60%以上。

觀研天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游泳用品市場規模爲310.9億元,同比增長7%,預計2022年中國游泳用品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元人民幣左右。

龐大的規模擴張背後,潛藏着逐漸飆升的人力成本。多名廠家向時代週報記者感慨,留在興城的年輕人還是太少。

好在,興城泳裝在近兩年似乎多了讓年輕人留下的意義。

“工廠流水線的工作比較苦,現在的90後、00後都看不上這些活。但是最近我們也新進了一個做設計的90後,年輕人還是適合做點腦力勞動。”歐鵬說道。

“搞設計搞研發,肯定是年輕人更在行啊,我們纔是潮流的風向標。”劉啓透露,在他接手廠子後,已經在招募“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的研發與設計團隊。

“希望我這一輩人,也能像父輩一樣,讓泳裝廠走向一個新的臺階。”他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