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出六大金融措施 兩部委出招提速文旅行業復甦

來源:北京商報

7月25日,人民銀行、文化和旅遊部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文化和旅遊行業恢復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爲支持文化和旅遊行業恢復發展,推出了六大金融工作措施,其中包括繼續加大對文化和旅遊行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爲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文化和旅遊企業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等。在具體措施方面,《通知》還提出要積極支持文化和旅遊企業抵禦疫情影響,不得盲目限貸、抽貸、斷貸等。在一些旅遊企業看來,金融工作措施的出臺將有效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都要上

《通知》提出應繼續加大對文化和旅遊行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運用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改善和加強對文化和旅遊企業的信貸服務。

此外,《通知》要求應着力降低文化和旅遊企業的融資成本。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完善對文化和旅遊企業金融服務的定價、風險轉移及分擔等機制,強化科技賦能,進一步提高對文化和旅遊企業的金融服務效率。並鼓勵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依託現有資金渠道,加大對受疫情影響的文化和旅遊企業的貼息支持力度。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教授谷慧敏認爲,政策的出臺在爲各文旅企業“輸血”的同時也建立起了信心,只要有信心總會有辦法來克服困難。“在現在各文旅企業現金流較少的情況下,雖然企業不具備以前的還款能力,但政策出臺後,符合條件的企業也會得到銀行的金融支持。”谷慧敏談道。

新增、展期和續貸一個不能少

此次發佈的《通知》還提出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文旅企業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

具體來看,《通知》提出,爲落實各項金融支持政策提供保障服務,鼓勵有條件的文化和旅遊金融服務中心發起成立行業紓困基金;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則要結合自身功能定位,按照市場化原則,通過新發放貸款、展期或續貸等方式,積極支持文化和旅遊企業抵禦疫情影響,不得盲目限貸、抽貸、斷貸。

今年6月底,在文旅部召開的2022年二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文旅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表示,文旅部將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密切合作,爲文化和旅遊企業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

谷慧敏表示,此次的政策採用的是金融支持,通過經濟手段進行扶持,根據不同的企業對基金的要求來進行相應的紓困解困,但具體怎樣在現實中落地,可能還是需要有比較複雜的體系化的政策來支持,要了解不同企業現在真正所面臨的困難是什麼,要“對症下藥”。

衆信旅遊集團媒介公關經理李夢然看來,《通知》切實關注到了旅行社方面的資金壓力,從資金方面幫助旅遊行業持續、健康、良性發展,相信通過這一政策的落實和進一步完善能夠切實有效地幫助旅遊行業緩解資金壓力。但後續成效還要看銀行、金融機構等主體具體如何落實這些措施。

鼓勵多種措施穩定從業人員

受疫情影響,不少原本從事文旅行業的專業人才紛紛離開,而穩定行業中的從業人員也關乎到文旅企業能否繼續發展。

文旅部此前發佈的2021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末,納入統計範圍的全國各類文化和旅遊單位32.46萬個,比上年末減少1.70萬個;從業人員484.4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89萬人。

爲穩定文旅行業從業人員隊伍,《通知》提出應改善對文化和旅遊行業從業人員的就業和徵信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據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提供的文化和旅遊行業從業人員相關信息,根據貸款人申請,靈活採取合理延後還款時間、延長貸款期限、延期還本等方式調整還款計劃,並依據調整後的還款安排報送信用記錄。

“對於很多業務無法正常開展的旅行社行業來說,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無疑是極大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也給從業人員增加了信心。”一位旅行社業內人士談道,“不過我們也希望在業務開展方面獲得一定的資金支持。”

李夢然也表示,目前旅行社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業務無法正常開展。衆信旅遊希望未來有關部門能夠在動態清零的政策方針下,更加靈活地讓旅行社開展相關業務。

“除了金融方面的‘輸血’,旅遊企業也需要‘回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雲表示,“可以適當地放寬對旅遊企業的限制,使其可以拓寬自己的業務領域。此次發佈的《通知》可以幫助旅遊企業降低成本,增加現金流。在此基礎上如何保證企業持續發展,實現新的營收,也是需要被關注的話題。”

北京商報記者 吳其芸 張怡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