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題:推動南北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構建共同富裕發展格局——民革中央2022年度重點考察調研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琦、鄒明仲

立足新發展階段,增強南北方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受中共中央委託,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常務副主席鄭建邦率調研組,圍繞“推動南北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構建共同富裕發展格局”開展2022年度重點考察調研。

爲給這一調研課題提供有效的建議支撐,今年3月,調研組委託北京、吉林、浙江等16個民革省級組織開展預調研。4月,調研組召開專題中山議政會,聽取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並通過線上視頻座談會的形式開展對遼寧、黑龍江的調研。隨後,調研組還委託民革遼寧省委會、民革黑龍江省委會在當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

實現高質量發展,充分釋放市場活力,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

調研組瞭解到,目前,遼寧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平均辦理時間已縮減80%,“一網通辦”實際網辦率超過75%。黑龍江深化“放管服”改革,分別賦予自貿試驗區、哈爾濱新區多項省級事權,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在運作中借鑑了深圳的管理模式、先進經驗,吸引企業入駐。

“從深哈產業園可以看到南北方區域合作所能實現的發展理念、體制機制、科技創新、高端產業的融合。”民革黑龍江省委會主委谷振春介紹。

調研組認爲,解決南北方發展差異,需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切實轉換思想觀念,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可以出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政策,改善北方地區營商環境,將市場機制同北方產業政策、產業佈局、產業項目融合,爲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釋放發展動能創造良好環境。

激發北方地區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離不開構建富有活力的經濟圈。

環渤海岸線涉及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串聯遼、冀、京、津、魯五省市。近年來,環渤海岸線地區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調研組認爲,環渤海岸線是當前我國北方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可以構建以京津冀爲核心、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爲兩翼的經濟圈,打造工業產業、高新技術、農產品等產業集羣,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強化京津冀城市羣輻射作用,促進東北振興,帶動整個北方地區高質量發展。

提升北方地區開放程度,需建設開放合作發展新高地。

調研組瞭解到,大連正打造開放發展新優勢,大連自貿片區在制度創新、項目落地、企業註冊、經濟運行等方面跑出“加速度”。民革遼寧省委會主委溫雪瓊建議,可加快推進中日韓經濟合作和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形成東北亞產業競爭新優勢。

調研組建議,可緊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落地生效機遇,圍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拓展國際市場等深化協作。進一步提升北方地區開放程度,加強“一帶一路”北向海陸通道建設,打造開放合作發展新高地。

探索北方地區共同富裕的差異化發展新路徑,需發揮比較優勢,深挖潛力。

調研組注意到,北方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但資源優勢並未充分轉化爲產業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爲此,調研組建議,要統籌完善產業政策供給機制,加強戰略規劃和政策引導,發揮北方地區在糧食、冰雪、森林、中藥材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發展冰雪、康養等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新生態。

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離不開人口作爲支撐。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北三省2020年總人口比10年前減少了1101萬人。其人口減少,受到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對此,調研組建議,東北地區要樹牢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發展理念,完善人才管理服務體系,深化科技人才的支持作用,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營造北方人才發展新生態。

中央統戰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有關專家學者參與調研。(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