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與小米分庭到被吉利收購,這些年魅族經歷了什麼?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齊介侖

來源:海克財經(ID:haikecaijing)

一時成功難掩整體羸弱。

深居幕後許久的魅族科技創始人黃章近日再度走到臺前。

這次拉他出來站臺的是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星紀時代收購魅族科技股權案於6月30日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審結並獲無條件批准,在4天后舉辦於杭州的戰略簽約發佈會上,李書福與黃章把手握在了一起。兩位出身和經歷多有相似之處的創始人還依照行業慣例,分別說了一番話。話的內容委實不大重要且頗爲公關腔,但這件事情本身對吉利和魅族來說,無疑都極具里程碑意義。

正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迅猛發力的李書福,迫切需要一個更高效更地道的智能手機業務作爲其未來商業藍圖的支撐,所謂打通兩個生態圈、實現超級協同。於此而言,無論是他已開啓的自研還是當下的收購,手機這塊拼圖看似早已不可或缺。放眼望去,國內智能電動汽車賽道日漸擁擠,李書福在加緊佈一個相較之前更大的局,而收購魅族是買入工具以助其向上攀升。

黃章及其操盤的魅族劃出的則是另一條曲線。

依照雙方談定並在6月13日公示於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的方案,星紀時代將分別從黃章(原名黃秀章)和淘寶中國手上收購魅族股權合計79.09%,進而取得對魅族的單獨控制。數據顯示,交易前,黃章和淘寶中國分別持有魅族股權49.08%和27.23%。交易後,淘寶中國將退出對魅族的持股和控制,黃章所持股權則將降至9.79%。

自2003年3月創立魅族迄今已逾19年,涉入智能手機研發亦已逾13年,黃章在國內智能手機行業有着獨特地位和貢獻,甚至有讚譽者不吝送出“國產智能手機鼻祖”這樣一枚稍顯大而無當的標籤。

但事業能做多大從來不是以出場順序進行排列。

近年魅族手機出貨量從高點一路下滑,聲勢已難望vivo、OPPO、榮耀、小米等後起友商項背,在IDC、Counterpoint等全球主流調研機構所作行業分析報告中,其已被歸入“others”或“其他”多時,即其所佔份額已小到近乎可以忽略。

而今被車企吉利收編,成爲後者戰略棋子,儘管這在商業上未必不是當前最優選,但如果我們從一個獨立手機品牌理想化演進維度予以考量,那麼行至這一步毫無疑問是魅族及其創始人黃章的巨大失敗。無論黃章接下去是否以及何時全面淡出,事實上都已無關宏旨,魅族黃章時代已然就此劃上句點。

多年維繫低調人設的黃章,眼下以其創立的魅族的黯然收場而不得不有所高調。而在這低調與高調中間,除了粉絲嘆惋,黃章視野和格局短板造成的戰略誤判尤爲值得提及。

01

打響第一槍

黃章發跡於智能手機的故事,業內熟知,而其草根逆襲得以成真,仰賴的顯然不只是天時和地利。

黃章是廣東梅州客家人,1976年出生於一個農村家庭。爲了生計,他16歲還沒讀完高一,就無奈輟學去往深圳打工。他白天做碼頭搬運工,夜裏自學家電維修方面的知識。

偶然之下,一家位於珠海的新加坡外商獨資企業Soken(愛琴)聘用了他。這家成立於2001年的數碼產品OEM企業,頗爲欣賞黃章在電器維修方面的才能,給了他一個技術員的職位。

這是2002年。從此黃章進入消費電子行業,逐步展現出技術和經營天分,幾年後被提拔爲公司總經理。

黃章主導公司轉型MP3生產後,Soken行業聲譽陡升,雙方衝突也由此多了起來。資方提出要將重心放在營銷上,加大廣告投放力度,黃章卻認爲技術纔是產品的根基,無需太過依賴廣告。

據稱因爲矛盾難解,黃章憤然辭職,2003年3月在珠海創辦魅族,繼續他所熟悉的MP3生產。2003年6月,魅族推出首款MP3產品MX。MX擁有較好的音質和合理的價格,獲得大批用戶讚許。

2006年,魅族成爲國產MP3第一大品牌,年銷售額逾10億元,很多年輕人成爲其消費者。也正是此時,黃章基於對產品和市場變化趨勢的分析,認定MP3在不久的將來大概率會被市場淘汰,公司需要轉型生產新產品。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爲黃章適時打開了一扇門。

2007年1月9日,大洋彼岸的喬布斯發佈了初代iPhone,石破天驚般開啓了全球智能手機時代。黃章被iPhone所震撼,確信這是未來方向,旋即推動魅族轉型,切入到了智能手機行業。

事實證明,黃章判斷力精準,且有力把握住了時間窗口。要知道,彼時中國即將進入3G時代,移動互聯網正在前期佈局,國內智能手機一衆競爭對手還悄無聲息。2年後的2009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向國內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發放3G牌照。1個月後的2009年2月18日,魅族M8上市。M8既是魅族第一款智能手機,也是國產第一款智能手機。

珠海是珠三角電子廠發祥地之一,深圳華強北電子產業鏈要素齊備,且處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區位緊鄰港澳臺,資源配套更爲強大便捷,同時訊息發達、政策靈活,這些都是黃章及其魅族最初風生水起的依據。

業界通常認爲,黃章是一位出色的產品經理,他對產品設計有着極致追求,一些人在褒揚他時用到了“工匠精神”,儘管這個詞後來被羅永浩在錘子科技創業期間幾乎用濫。

因產品問世最早,技術和設計都頗領先,M8上市5個月,銷售額過5億,一時引起轟動。

黃章在M8大賣的基礎上繼續加碼,兩年後的2011年1月1日推出M9。據海克財經瞭解,M8搭載的操作系統,系基於Windows CE 6.0開發的Mymobile,相對小衆;而M9則轉向了功能更爲強大的Android系統,可下載使用更多APP,體驗大爲提升,追捧者稱當年M9銷售之火爆可媲美iPhone 4。

那還是個山寨機在國內大行其道的年代,雷軍的小米遲至2011年8月方纔推出首款產品M1,OPPO的第一款智能手機OPPO R1則是更後期的2013年12月。山寨機拼裝簡單,銷路其實並不差,利潤還很可觀,但黃章志不在此,從M8到M9,魅族乘勝追擊,打響了國產智能手機攻城略地第一槍。

黃章治下的魅族走精品路線,曾獲很多忠粉認可,這些粉絲自稱“魅友”,後被諧音爲“煤油”,他們活躍於魅族社區,對魅族產品設計頗爲激賞,“中國的喬布斯”這頂高帽率先被粉絲戴給了黃章。

由於黃章等早期探索者努力,國產智能手機品牌憑藉出色性價比,逐步淘汰了山寨機,淨化了行業空氣,爲移動時代呼嘯而來及全面滲透奠定了基礎。

02

友商強勁碾壓

常人難以理解的是,在魅族爬坡關鍵時段,作爲魅族靈魂的黃章卻幾度從公司隱退,又幾度於無奈中出山。到最後,魅族“小而美”策略漸漸不合時宜。而在小米、榮耀、OPPO、vivo等後起之秀攜雄厚資本和線上線下資源大舉殺入之後,魅族先發優勢被強勁消解。

即便2015年2月魅族引入阿里5.9億美元戰投,亦曾在高光之下擴充產品線,高中低端同時發力,機海戰術之下,其2015年出貨量達到了2000萬臺,2016年出貨量攀至2200萬臺巔峯,但橫比友商,魅族仍相去甚遠。

IDC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OPPO、華爲、vivo、小米位列國產智能手機出貨量前四名,分別爲7840萬臺、7660萬臺、6920萬臺、4150萬臺,是同期魅族的兩三倍。

更爲重要的是,在這之後,魅族出貨量不升反降,面對友商進攻,節節敗退。而其早前堅定喊出的上市安排,直到現在都言猶在耳,但其底氣早已不在。

2016年1月22日,在魅族公司年會上,黃章現身並向員工拋出了“穩增長,創利潤,挺進IPO”的新年計劃。後魅族副總裁李楠就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市進程都在按照時間表進行,2016年來不及,2019年完成上市目標肯定沒問題。

一家不但想要做中國人生意而且還要做全球生意的商業組織,其創始人所要關心的,必然不應只是產品細節而已。事實證明,對內管理和對外連橫都是初中畢業的黃章所不擅長的,而在疊加了個人得失計算之後,黃章的眼界、胸懷、氣度都被指不夠大,而這對魅族發展爲一線大廠形成了障礙。可以說魅族的問題全部是黃章的問題。

2014年春節前,魅族原研發副總裁、UI設計總監馬麟拉着一部分業務骨幹跳槽,軟件部門人員流失嚴重。退隱中的黃章深受震動,出山安撫局面。眼看魅族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他在社交平臺上坦承,自己多年沒管公司是個錯誤。

黃章在數天後的2014年農曆正月初九主持召開了員工大會,宣佈自己迴歸公司日常管理,並調整了公司戰略。但在拿到前述阿里投資數月後,黃章表示因爲連續熬夜,導致健康受損,需要好好休養,在把日常工作交由白永祥、李楠等高管後,他再度選擇了退隱。

彼時雖然魅族產能在高速提升,但其成本也隨之大幅增加,虧損嚴重,後勁不足。

2016年10月21日,A股上市公司天音控股發佈公告稱,擬投資魅族總計2億元、佔股0.655%。稍加計算可知,天音控股投資魅族時,魅族估值約305億元。這與時下李書福收購魅族的低價位不在同一量級。天音控股公告披露,魅族2015年淨虧損10.38億元,2016年上半年淨虧損3.04億元。也即截至2016年6月30日18個月,魅族淨虧損13.42億元。

拿到阿里投資,信心大振,決心大幹一場的魅族,對賭之下,窮盡可能,14款手機齊發,把出貨量推了上去,但這卻是以燒錢爲代價,且後面未見其可持續性。

2017年2月10日,黃章在生日當天第二次宣佈復出,並表示要打造一款夢想機,以迎接即將到來的魅族15週年。

很多用戶對2018年3月14日這個時點抱有期待,這一天正是魅族成立15週年。但最終黃章的夢想機不夠夢想,它不但沒能激發用戶太多換機慾望,而且被一些用戶怒懟“失信於人”。

2018年3月16日,黃章在魅族社區表示,由於時間關係,即將發佈的M15只是他多年後迴歸魅族的小試牛刀,M16纔是他全力打造的產品。有用戶在魅族社區回覆稱,你愛怎麼玩怎麼玩吧,我是不陪你玩了,熱情耗盡。而跟蹤業內動態的人知道,2018年8月發佈的魅族16系列亦反響平平。

夢想機一戰近乎讓黃章陷入了自說自話,由此亦可見黃章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曾經敏銳的市場嗅覺,而其對魅族產品設計的迷之自信變成了自負,其對過去產品風格的堅持則異化成了偏執。

03

退至無需再退

黃章的偏執亦體現他對芯片的選擇上。因爲不認可高通昂貴的專利費,魅族產品在過去很長時間搭載的是聯發科芯片。後者產品性能最初並不很優秀,而這拖累了魅族,影響了其市場競爭力。

穩固而強大的合夥人架構亦在魅族看不到。黃章身邊一直缺乏真正制衡,以彌補短板和糾偏,而其高管隊伍,難言向心力。

業界稱許的魅族“三劍客”——白永祥、楊顏、李楠,對公司崛起功不可沒,但他們在2018年黃章全盤接手魅族事務後或主動或被動悉數拂袖而去。與之相關,魅族人才梯隊建設乃至接班人計劃更是無從談起。

2018年李楠在魅族16銷售渠道問題上與黃章產生過意見分歧,2019年離職時被黃章在魅族社區惡評:“對公司來說能掙錢的就是人才,不斷虧錢的就是費財。”“費財”的諧音,便是“廢柴”。

黃章格局可見一斑。

對員工及職業經理人嚴苛若此,對族人親戚則頗爲大方。儘管黃章2019年7月曾在魅族社區炮轟外界對魅族是家族企業的解讀,但據多家媒體報道,除了其胞弟黃質潘外,其姐姐黃小琴亦在魅族身居要職,另有多位親屬如黃柏濤、黃柏青等在魅族擔當總監、副總裁等重要職務。

據海克財經瞭解,黃章不僅拒絕媒體採訪,而且對連橫產業鏈各方,包括引入外部資本,都曾表現出不屑。他的觀念是,企業把自己的產品做好就行了,其他自然會水到渠成。這樣的認知在當前產業環境裏不但另類而且落後。

黃章與雷軍從惺惺相惜到勢若水火,雷軍一方始終未予正面具體回應,孰是孰非很難判定,但黃章數次炮轟譏諷,話鋒越來越尖刻,從中至少可見黃章處世仍遠遠不夠練達。畢竟如果證據確鑿,訴諸法律並非難事;而如果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何必讓自己多出一個敵人。

從黃章一方看,雷軍在擬投資魅族事件上不夠光明磊落。

據黃章2011年8月在魅族社區回覆網友問題時的表述,雷軍早年曾以天使投資人身份,利用珠海高新區領導關係,接觸黃章並套取了魅族商業祕密,而黃章在雷軍一次次誠意和領導好心敦促下被帶進了圈套。當然,在雷軍本人及其合夥人林斌、黎萬強等面晤黃章多次之後,雷軍創立小米並推出了小米手機。

大約總是覺得不夠解氣,2013年9月,黃章在魅族社區回覆網友有關小米某產品問題時繼續發難,直指雷軍“老流氓”“作惡”“無恥”“僞裝成聖人”“他就是一具高科技的行屍走肉魔鬼”等。後據稱因爲聽聞小米正在蒐集證據反訴他,黃章很快刪掉了很多相關帖子。雷軍則在2014年3月接受《人物》雜誌採訪時透露,黃章爲此還找人說情。

缺乏剋制而急於泄憤,卻又授人以柄反陷被動。魅族舵手黃章,其內在的“小”和“糙”無法迴避。

更難迴避的是,魅族手機出貨量自2016達到高點後步步向下。

2017年魅族手機官宣出貨量接近2000萬臺,也即至少掉回到了2015年狀況;2018年公司經營遭遇困境,出貨量腰斬爲948萬臺,官方同年6月發內部信確認裁員610人;到了2020年、2021年,魅族手機出貨量已分別滑落至120萬臺、45萬臺。

IDC數據顯示,2021年vivo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高居榜首,以7100萬臺,佔比21.5%,OPPO、小米、榮耀分別以6710萬臺、5110萬臺、3860萬臺,佔比20.4%、15.5%、11.7%。而魅族2021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佔比僅剩0.2%,2022年第一季度則進一步降至不足0.1%。這與vivo、OPPO、小米、榮耀等頭部品牌形成了巨大反差。

黃章此時沒有力挽狂瀾而是又一次選擇了退隱。

2021年2月,黃質潘接替哥哥黃章,成爲魅族新任CEO。黃質潘在2021年2月1日以CEO身份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提到,魅族接下去將繼續走中高端品牌路線,堅持以手機爲主體,探索AIoT、智能家居的“一體兩翼”的戰略佈局,不折騰、不冒進,以年度盈利爲各類運營目標的底線,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行嘗試。

黃質潘的戰略表述,拗口且並不稀奇,類似話術已被小米、OPPO等講了數年且已分別有多種產品落地,而從黃質潘所謂以盈利爲底線和在風險可控下創新中,足可見魅族回退到了何等保守地步。我們不難據此捕捉到些許黃章的影子。

這不是勇猛精進、再圖大業的策略,其着眼點在於維繫魅族當前基本盤。但友商何其兇猛,碾壓只會更大力度,幾無存在感的魅族退無可退,維繫所得只是幻想。

黃章不會看不到這一點,而其無論如何再度出山,都已無力迴天。退隱與出山更像個刻意營造的神人橋段。奈何黃章不是喬布斯,更不具備無邊法力,魅族早年的一時成功難掩後期長時段的整體羸弱,與其苦撐,不如放手。

大買家吉利爲退隱的黃章鋪出了一條下山路。不失顏面,尚餘傳奇。而魅族終局,那已是李書福所要考慮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