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央行逆回購操作再度減量。根據央行公告顯示,爲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2年7月26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爲2.10%,與前日保持一致。

但今日市場隔夜利率卻再度創下自2021年1月以來的新低。數據顯示,銀行間隔夜質押式回購利率(DR001)今日早盤跌破1%;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種再度下降1個基點至1.0080%,均創下18個月以來新低。

市場人士認爲,市場隔夜利率的下行,預示市場流動性較爲充裕。而此次市場利率持續低於政策利率已近3個月,在當前經濟已現復甦跡象、監管強調“不搞大水漫灌”的背景下,預計資金利率會逐漸向政策利率迴歸收斂。不過,從總體上看,今年市場流動性仍將保持合理充裕的水平,推測市場利率仍將在政策利率下方運行一段時間。

市場利率已跌至歷史較低水平

根據wind數據顯示,DR001利率今日最低至0.98%。不僅如此,進入7月份,市場利率持續下跌,已跌至歷史較低水平。除了隔夜利率以外,被看作是市場利率重要參考標準的銀行間質押物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7)近期亦有所下行,並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市場人士認爲,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光大銀行金融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表示,當前市場對後市流動性依然合理充裕保持了相對一致的預期,銀行間市場可融出的資金增多;同時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持續發力,這導致了市場利率的下行。

招商宏觀張靜靜團隊表示,多項指標表明,6月以來狹義流動性(指銀行間流動性)供給有所提升。在流動性研究框架中,有兩個指標指示狹義流動性的強弱:一是基礎貨幣增速,反映央行基礎貨幣供給;二是超儲率,反映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整體水平。

“從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出,6月基礎貨幣同比增長3.0%,扭轉年初以來的下滑趨勢;超儲率回升至1.38%。兩項指標共同指向基礎貨幣供給增加,儘管七月央行投放力度減弱,但財政支出持續發力,財政仍是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招商宏觀張靜靜團隊指出。

此外,隔夜利率持續走低,市場擔憂,可能會造成機構加槓桿套利等問題。根據招商宏觀數據顯示,近期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量增加至6.4萬億/天,加槓桿勢頭繼續上升。

央行每日投放量已有減少

對於市場的流動性問題,央行通常通過逆回購與市場保持溝通。進入7月以來,央行每日通過逆回購的投放量亦有所減少,今日逆回購量再度縮減至20億元,市場實現淨回籠10億元。

在今年7月之前,央行的逆回購操作規模在絕大多數交易日都是100億或100億的整數倍。而自7月4日至7月15日,央行連續進行30億逆回購操作,7月18日逆回購操作量爲120億,7月19日逆回購操作量爲70億。此後逆回購操作量多億以50億爲主。

中信證券認爲,此後央行逆回購操作規模可能會調整爲10億的整數倍,且變動頻率更高,以實現更加靈活精準的調控。新的框架下,央行每日逆回購操作數量變化並不能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只是爲了短期(7天)流動性更好地實現供需均衡。“價”可能比“量”更加重要,7天逆回購利率、DR007代表短期資金“價格”,MLF利率(中期借款便利)和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代表中期的資金“價格”。

招商宏觀張靜靜團隊認爲,逆回購每日投放是央行傳遞政策信號的重要方式,但“價”的重要性遠超於“量”,僅“量”的變化不足以說明貨幣政策轉向緊縮。央行縮減逆回購投放量旨在傳遞“控槓桿”信號,但資金利率並未因央行減少投放而顯著走高,說明央行仍將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

“隨着央行上繳利潤告一段落,下半年基礎貨幣投放將邊際回落,疊加經濟復甦‘寬信用’作用的顯現,銀行間流動性過度充裕的情形終將改變。”招商宏觀張靜靜團隊指出,資金利率將向政策利率靠攏,實現“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是央行流動性調控的目標。

後市市場流動性將如何演變?

展望後市,市場預計,貨幣政策仍將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但隨着經濟持續復甦,市場資金利率會逐漸向政策利率迴歸。

招商宏觀張靜靜團隊認爲,7月政策工具到期回籠規模少於歷史同期,其中,逆回購減少2400億,MLF減少3500億,因此流動性調控壓力不大。而本月15日MLF等額平價操作,彰顯穩中偏松的政策傾向。二季度金融數據發佈會上,央行披露上半年上繳利潤、結構性工具投放進度,表明其開始控制流動性投放速度和力度。同時,考慮到當前經濟復甦基礎尚未穩固,央行並不急於大幅收水。

“8月有6000億的MLF到期和400億的1月期國庫定存到期,回籠規模有所放量,央行中長期資金投放仍將以對沖平衡爲主。”招商宏觀張靜靜團隊預計,8月基礎貨幣淨投放2000-3000億,狹義流動性仍較爲充裕。

東吳證券分析師李勇表示,7月以來央行縮量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曾經一度引發資金利率上行,貨幣政策收緊的擔憂,而現實情況是流動性依舊充裕。資金面的寬鬆與央行上繳利潤、財政支出效應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密集發行結束有關,後期存在迴歸中性的可能,但在疫情反覆、房地產市場疲軟的情況下,仍有必要維持偏寬態勢。貨幣政策方面,近期召開的2022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發佈會有三大要點,即宏觀槓桿率、資金利率和結構性工具。

在2022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我國經濟已經呈現明顯的復甦勢頭,這也爲未來保持合理的條件。

不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張健華指出,下半年要關注和防止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他建議,要更注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更多運用直達實體經濟的政策工具,同時也應加大財政政策力度,防止財政政策出現空窗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上刪除了“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的表述,宏觀槓桿率尚不形成對貨幣政策的制約。有業內人士認爲,在外部環境的制約下,降息和降準等總量型貨幣政策的出臺存在困難,結構性貨幣政策仍將唱主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