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吒芯片行業的趙偉國失聯了?

據財新網消息,因個人所控公司和原紫光集團旗下公司之間存在利益輸送,比如設備採購、裝修工程等未經公開招標等,趙偉國於7月上旬被有關部門從北京家中帶走。

對此,7月27日,時代週報記者嘗試聯繫紫光集團及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紫光國微(002049.SZ)等。

紫光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趙偉國)已經不再擔任集團董事長,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也不會有任何影響,至於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還需要進一步調查,目前不清楚具體細節。”

在此之前,紫光集團歷時近一年的破產重整,進入收官階段。7月11日,紫光集團公告稱,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原股東全部退出,公司100%股權登記至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智廣芯”)名下。

同時,紫光集團董事會選舉智路資本實控人李濱爲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取代執掌紫光集團13年的趙偉國。

自此,紫光集團的“趙偉國時代”落幕。2009年,趙偉國接掌紫光集團總經理時,集團資產規模僅13億元,到2020年6月總資產增長至2966億元,業務覆蓋手機芯片、存儲芯片、可編程芯片FPGA、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等各大環節,成爲中國芯片產業的一支主力。

紫光集團搭建起的龐大商業帝國,與趙偉國的長袖善舞不無關係。2013年以來,趙偉國帶領紫光集團耗費巨資進行併購、入股,先後將展訊通信、銳迪科、華三通信等收入囊中,後因長期的海外收購、短貸長投出現債券違約,引爆債務危機,不得不進入破產重組。

回望趙偉國治下的紫光集團,曾經波瀾壯闊,也曾混沌失控。如今,紫光集團進入新篇章,趙偉國卻難以全身而退。

7月27日,一名紫光展銳員工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聽過他(趙偉國)的傳說,但之前一直沒機會接觸到他,他的離開對我們底層員工也沒什麼影響。”

資本高手

中國半導體領域,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後改爲電子工程系)85級是個特殊的存在,他們自稱EE85,佔據了中國A股半導體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

據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EE85成員包括趙偉國、韋爾股份(603501.SH)創始人虞仁榮、兆易創新(603986.SH)創始人舒清明、卓勝微(300782.SZ)聯合創始人馮晨暉、格科微(688728.SH)創始人趙立新,以及趙立東、任志軍、高峯、劉衛東、呂煌、鬱羣慧等10餘名半導體上市公司的創始人或高管。

其中,55歲的趙偉國一度是紫光集團的靈魂人物。

據報道,2009年,經營困頓的紫光集團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造,趙偉國開始增持股份,到2013年,趙偉國實際控制的健坤集團持有紫光集團49%股權,並被委任爲紫光集團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全權掌控運營。

此後,趙偉國通過收併購拼湊出一個龐大的“芯片王國”。

媒體對趙偉國進入芯片產業有過生動描述:趙偉國一開始並沒有思路,他描述自己,“像女人逛街一樣”,瀏覽國內外財經網站,試圖在刷刷流過的海量信息中抓住一絲光亮。當2012年看到展訊通信,“那一瞬間,我知道展訊是可以收購的”趙偉國說。

收購展訊通信進展順利,趙偉國又盯上展訊的競爭對手銳迪科,以“不按規矩出牌”的方式將其收至麾下。

按趙偉國的預想,展訊通信與銳迪科被紫光合並整合爲紫光展銳,成爲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廠商。

在對內管理上,趙偉國也常出驚人之舉。據媒體報道,收購展訊通信之後,紫光集團向展訊通信約4000名員工發放了價值40億元的股權,屬於無償贈予。

最意氣風發的那幾年,趙偉國一路買買買,因爲半導體領域此前從未見過這種橫衝直撞的“暴力打法”,媒體紛紛稱呼趙偉國爲“餓虎”“大鱷”。

而趙偉國自己在一次行業論壇上說,紫光並不想被外界標上資本高手的標籤,而是更願意做好中國科技產業重炮手的角色,做好科技產業革命軍的馬前卒。

瘋狂併購

據媒體報道,從2013年到2018年的5年間,紫光集團斥資千億買下20家公司,其中有16家是芯片公司。

產業佈局的巔峯時期,趙偉國有過不少宏願:斥資230億美元收購美國存儲芯片廠商美光;試圖以38億美元買下美國硬盤廠商西部數據15%的股權,成爲其第一大股東;還曾揚言要入股芯片代工巨頭臺積電,買下手機芯片廠商聯發科。

遺憾的是,即使收購或入股的公司均是優質資產,但紫光在重組後並未展現出可以與之匹配的管理能力。

熟識趙偉國的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曾對媒體表示,趙偉國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資本運作、產業運作,“他不會親自去整合收購回來的公司,也不管具體的業務,而是在每個業務板塊確定核心公司,找到合適的領軍人,由着下面去衝鋒陷陣。”

趙偉國自己也說:“我們管戰略,管審計,不管業務。”

紫光集團在收購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投資性現金流大幅流出,2020年,紫光集團出現現金流斷裂。

2021年7月,在債權人申請下,紫光集團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由管理人對外招募戰略投資者,化解債務風險。

黯然退場

在見諸報端的報道中,趙偉國的辦公室裏,掛着一張“惶者生存”的條幅,可見他清楚舉債擴張的風險。

2021年12月,紫光集團召開第二次債權人會議,財產擔保債權組和普通債權組以近100%的投票率通過《重整計劃(草案)》。

在第二次債權人會議上的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中,趙偉國和健坤集團均投下同意票。

此前,趙偉國曾一度反擊。最終,他還是放平心態,選擇“盡人事,聽天命”。在一首發給媒體的打油詩中,趙偉國寫到:江湖百戰譭譽間,金戈鐵馬意正酣;了卻家國天下事,不求生前身後名。

一場浩浩蕩蕩的重整落定,趙偉國也黯然出局,紫光集團新任董事長李濱能力挽狂瀾嗎?

7月13日,紫光集團新任董事長李濱在《致紫光集團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表示,紫光集團將設立三個總部,分別是業務總部、賦能總部和管理總部。

李濱認爲,紫光集團控股了10餘家高科技企業,規模已經很大,但業務發展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加上資金問題和債務的重壓,面臨的競爭和挑戰非常大。

7月21日,李濱履新後首次視察旗下產業公司。當日,在紫光股份董事長兼新華三集團首席執行官於英濤的陪同下,他參觀考察新華三集團杭州總部創新體驗中心以及位於杭州蕭山的紫光股份智能工廠。

李濱能否帶領紫光集團再續輝煌仍需時間驗證,但屬於趙偉國的時代正逐漸遠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