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打破社保福利的地域壁壘,降低人口在全國自由遷徙的成本。

26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

《通知》大致有以下幾大亮點: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執行“就醫地目錄、參保地政策”的基金支付政策;範圍從住院擴大到普通門診、門診慢特病費用等,並搭建全國統一的業務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規範框架;通過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打造全國統一的經辦服務規範,推動異地就醫的便利性等。

其最直接效用是逐漸打破社保福利的地域壁壘,降低人口在全國自由遷徙的成本。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有助於勞動力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配置。社保服務的屬地化是當前影響勞動力在全國自由擇業的重要堵點,近年來中國在養老方面積極佈局了推進全國統籌,並取得了一定進展,目前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擴容,無疑促進了醫保服務的跨省結算乃至全國統籌,勞動者無需在就業地參保都可以享受到就地醫保服務,將緩解醫保等公共服務屬地化帶來的地域束縛,爲人們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空間,從而促進勞動力在全國市場的優化配置,促進人盡其才,進而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提供重要支撐。

另一方面,有助於緩解子女父母異地分居帶來的養老難題。目前中國正步入深度老齡化,隨着上世紀60年代第二次嬰兒潮的居民進入退休年齡,鑑於這些老人大都是獨生女子家庭,因此今後老人養老問題將面臨新的挑戰。目前中國90%的老人以居家養老爲主,7%爲社區養老、3%爲機構養老,由於相當部分老人與獨生子女兩地生活,居家養老給家庭帶來了許多煩惱,如一些與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尋醫問藥後很多費用需折返參保地報銷。顯然,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範圍的擴大,將促使爲子女與父母合居或鄰近居住提供便利,既方便提高居家養老質量,又能讓子女安心工作。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積極意義還表現爲,推動醫療資源市場化改革,促進醫療資源在全國優化配置。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下,居民將具有基於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選擇消費地的自由空間,這將激發醫療服務機構的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促進全國性醫療服務市場形成。當然,這也會推動優質醫療服務資源在全國範圍進行併購重組,打破優質醫療資源的地域獨佔和限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地域平衡,如人們不需要跑到北京上海,就能享受到同等優質的醫療服務。

同時,就醫地目錄、參保地政策,將使勞動者和企業選擇醫保支付範圍廣、醫保基金起付標準低、支付比例高的地方參保,退休人員選擇去醫保覆蓋度高和全的地方進行醫療消費,激發醫保機構的競爭和服務意識。

而醫保機構服務和競爭意識的提升,將促進醫保市場供需間的專業對稱博弈。

當然,有效提高醫保市場的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必須從制度等頂層設計上把握好尺度,即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就是要明確頂層設計必須致力於解決醫保體系中的公共外部性問題,儘可能避免政府部門通過頂層設計,基於邏輯理性直接制定全國統一標準,而應賦予各地醫保機構和醫療機構充分的自由博弈權限,讓它們在競爭中探索全國統一的標準和規範。

總之,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從較宏觀的角度有助於清除影響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的一些堵點,降低居民在全國範圍內自由遷徙的成本,從具體實務層面,將有助於完善醫保服務體系、提高醫保服務市場能力,爲醫療服務市場注入競爭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