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着各自的夢幻舞步,誰又能撐到終曲?

在剛剛落幕的山東濟南光伏展上,南京創維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南京創維光伏)與行業巨頭隆基綠能簽訂了2GW的組件採購框架協議。

這場簽約,將國內光伏行業一個相對特別的羣體再度引入人們視線。即便家電龍頭“闖入”光伏領域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可這一跨界之舉在“雙碳”的宏大背景之下,無疑給自身增添了很多想象空間。尤其是對於部分家電企業而言,已經嚐到甜頭。

如今,耳熟能詳的家電品牌,包括TCL、格力、創維、海爾,都已經現身光伏賽道。但它們能發揮的空間有多大?

“大部分家電企業佈局光伏的初衷,是與其自身在家電銷售建立起的渠道優勢相關。”一位新能源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今,隨着資本實力和戰略目標的差異性凸顯,部分家電企業也將觸手延伸至產業鏈上下游。

家電巨頭跳起了光伏夢幻舞步之後,於己而言,斷不能成爲一支短舞。

在屋頂上“鬥舞”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瞭解,此次南京創維光伏與隆基綠能簽約的組件採購產品爲Hi-MO 5,該產品主要應用於分佈式光伏市場。並且,雙方還在分佈式項目的開發與建設領域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

創維集團進軍光伏領域是最近兩年的事。

2020年1月,該集團設立子公司深圳創維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元。以此爲核心載體,創維集團鋪設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光伏股權版圖。其中,南京創維光伏設立於2021年7月,經營範圍包括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銷售,光伏發電設備租賃等。

在創維集團的2021年年報中,光伏業務已然成爲一塊獨立且具有業績效益的板塊。

“光伏公司抓住國家‘雙碳’政策的風口,積極推進分佈式光伏業務發展,全年分佈式光伏電站裝機總量躋身國內行業龍頭之一。”這是一段出自於該集團2021年年報中“主席報告”的節選,從側面反映出,對於時任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賴偉德而言,光伏業務已經可以成爲一項值得向股東們彙報的成果。

那麼,光伏業務在創維集團的分量有多重?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其新能源業務實現收入41.01億元,佔集團總收入8.05%。相較於前一年僅1.04億元的營收數據,該業務增幅顯著。而到了2022年一季度,創維集團再次用“大幅增長”來形容其新能源業務發展的突飛猛進——報告期內15.16億元的數據,較2021年同期增長878.10%,並且其營收佔比提升至13.92%。

從產品上看,創維光伏以戶用分佈式光伏業務爲基礎,並尋求工商業光伏電站的機會。而從模式上看,該集團採用的是融資租賃模式,即用戶作爲承租人與創維光伏合作的金融公司華夏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簽署融資租賃協議,前者在租賃期內向華夏金租支付租金,享受發電收益。

這也是典型的戶用光伏發展模式之一。但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目前戶用領域,最爲廣泛的模式是合作開發模式。而融資租賃模式推廣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家願意投資戶用電站的金融機構,這成爲該模式在後續進行市場推廣時的受制因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份,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晶科科技等光伏龍頭企業,不約而同地推出了“光伏貸”。這一模式在幫助解決資金問題之時,也將電站所屬權歸於用戶,成爲戶用市場開發漸漸興起的第三種模式。

當然,無論上述哪種模式,都不可避免地面臨市場推廣問題。

創維的一種營銷手段便是,將其與旗下家電產品綁定。這體現了通過自身的營銷網絡,借力用力的意圖。

家電巨頭再創業

然而,面對競爭激烈的戶用市場,創維集團的對手不僅僅是專業的光伏公司,也包括家電領域的老對手。

創維集團迫不及待地需要擴大光伏業務的發展規模。

以至於,在年度報告中,創維集團毫不猶豫地表示,要加快光伏業務發展,做好光伏產業鏈佈局,形成新能源板塊的發展優勢。

這也是其他躬身入局光伏領域的家電企業共同的目標。例如,早在八年前便喊出“光伏空調”的格力電器、大筆一揮拿下光伏製造龍頭中環股份(現已更名爲TCL中環)的TCL科技,以及今年豪擲1億元設立新能源公司的海爾集團。

從家電產業與光伏產業的共性上看,面向終端的戶用光伏電站在推廣過程中,兼具着與家電產業類似的採購、銷售渠道模式。在這一共性下,“屋頂上鬥舞”便成了情理之中的場景。

今年6月份,光伏逆變器企業禾邁股份宣佈與康佳集團合作,雙方將聯合組建合資公司,並以合資公司爲平臺,開展農村戶用光伏電站、工商業光伏電站的建設。

稍早前的5月份,TCL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明確針對分佈式光伏業務的拓展、市場推廣與銷售。這也預示着,TCL光伏版圖,最終從製造環節延伸到了終端市場。

而無論是康佳、創維、海爾還是TCL,當各方都具備經年累月形成的家電銷售渠道網絡優勢之後,其在戶用市場的爭奪將堪稱硬碰硬。

事實上,家電巨頭們借力光伏東風再創業,亦是一場向光而行的旅程。只不過,不同道路的選擇,決定各自看到的風景不同。

豪氣如TCL科技,參與中環集團股權混改的併購大戲,讓業內看到了資本跨界的“野蠻”和強勁的實力。而如今坐擁國內單晶硅片龍頭的TCL科技,已在光伏產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意外如康佳集團,去年初通過控股子公司江西康佳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進軍光伏玻璃製造。在近期的機構調研中,該集團表示,“本公司新能源業務將依託光伏玻璃等項目,積極向光伏產業上游、下游拓展。”

老牌的家電巨頭們,在觸碰到主營業務發展的天花板後,紛紛走上了再創業之路。

但如今,跨界者趨之若鶩,市場競爭魚龍混雜。尤其是對於絕大部分家電企業而言,其看到的只是光伏產業高增長的商業機會。即便是面向終端用戶的戶用光伏,這一產品依舊與家電產品存在着本質的屬性區別。這也意味着,新的商品屬性決定在後續的開發不能照搬家電的營銷邏輯,過往的渠道經驗也不能完全復刻。

面對新的商機,家電巨頭們一致登臺起舞。但誰能撐到終曲?

(作者:曹恩惠 編輯:張偉賢)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