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以秦 辛曉彤

編輯/餘樂

7月28日,每日優鮮確認已全面關停“極速達”業務,這標誌着這家生鮮電商平臺放棄了其賴以起家的前置倉模式。

當日中午,《財經十一人》來到每日優鮮上海大木橋的一個前置倉門店,店裏僅剩一位騎手,門店裏還有一些未售出的商品,大多是飲料,貨架上已經沒有生鮮品,堆滿了空貨箱。該騎手稱,昨天(7月27日)晚上接到通知關店,停止接單,門店要如何處理還不清楚。

他同時表示,該站點的其他騎手都已去尋找別的工作。他還沒決定接下來怎麼辦,只希望7月的工資能夠正常發放。

據財聯社報道,每日優鮮工作人員稱,“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雲等業務不受影響。由於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

此前,每日優鮮的線上業務分爲極速達和次日達,前者是下單後30分鐘配送,後者類似於電商平臺,下單後由快遞配送,最快次日達。

所謂“前置倉”模式,指的是生鮮電商平臺預先將貨物運送到分佈於各個社區的小型倉儲空間,接到訂單後再由專人配送到家。由於配送距離較短,使用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完成配送。次日達是每日優鮮2021年才上線的新業務,用快遞的方式完成配送,不使用前置倉,因此最快只能次日送達。

依靠前置倉的極速達是每日優鮮起家的業務,也是其主營業務。在最高峯的2019年,每日優鮮有超過5000家前置倉,覆蓋20座城市。

每日優鮮財報中並未披露極速達和次日達業務的具體收入佔比,但一位每日優鮮的投資人向《財經十一人》透露,到去年年底,次日達佔每日優鮮整體收入約15%。

除極速達和次日達,每日優鮮還有智慧菜場、零售雲業務,但目前營收規模很小。放棄極速達業務,意味着每日優鮮將失去最大的收入來源。

“前置倉”虧不起了

採用前置倉模式的各家電商一直處於“燒錢”“虧損”的局面,目前其主要參與者包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美團買菜,以及從福建起家的樸樸,但各家均沒能實現盈利。財報顯示,叮咚買菜2019年到2021年,淨虧損分別爲18.73億元、31.77億元、64.3億元,2022年一季度的淨虧損4.774億元。

每日優鮮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每日優鮮淨虧損分別爲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2021年年報未發,此前每日優鮮公告預計的數字是,2021年淨虧損可能超過37億元。四年累計虧損可能超過100億元。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每日優鮮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22億元。按照每日優鮮的虧損預期,如果沒有新的融資,現金流很難支持公司接下來的發展。

7月14日,每日優鮮發佈公告稱,與山西東輝集團達成股權戰略投資合作協議,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這筆錢對於每日優鮮來說幾乎相當於“救命錢”,但由於每日優鮮是美股上市公司,這次投資屬於境外投資(ODI:Oversea Direct Investment),資金需要先置換成美元,一位投資人告訴《財經十一人》,正常情況下,需要3個-6個月才能到賬。

7月28日,一位接近每日優鮮的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這筆錢還未到賬,並且東輝集團有可能會撤回投資協議。每日優鮮官方回應《財經十一人》稱“不清楚”此事。

對於分佈於各個城市的前置倉將如何處理,每日優鮮尚未給出明確的說法。

前述每日優鮮門店騎手提到,通知關店的同時,店長的賬號也被收走。這個賬號可聯繫到門店所有的用戶。“公司說要把賬號收回去和京東打通,大概需要15天左右的時間,讓我們自己選擇是留下來等,還是離職找工作。”

目前每日優鮮的雲超業務,均由京東物流配送,從大倉發貨,不需要前置倉的配合。有業內人士向《財經十一人》提到,京東此前曾在北京試水了前置倉業務,與每日優鮮有過短暫合作,但是大概2個月就關停了,“前置倉太燒錢了。”

京東是否會接收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或者與後者進行某種方式的合作?截至發稿前,每日優鮮回覆《財經十一人》稱“目前沒有接到通知,沒法回應”,京東相關負責人則未回應。

如果沒有新的資金來源,每日優鮮很難通過業務調整來實現盈利。

一位生鮮電商行業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目前前置倉行業整體的履約成本大約24%,但次日達的行業平均履約成本也並不低,大約是20%,“因爲次日達的商品體積相對都比較大,而且配送的效率也受到訂單密度的影響,如果某個區域訂單量很小,配送成本就很高。”

此外,每日優鮮的次日達業務還出現了財務數據問題。7月1日,每日優鮮在其官網披露了財務數據審查情況,提到次日達業務在上一財年的交易中存在“可疑交易”。供應商和客戶之間存在未披露的關係。不同客戶、供應商的聯繫方式相同,某些交易還缺少物流信息。因此,2021年的某些收入可能並不準確。

“疫情紅利”未能挽救頹勢

前述騎手在每日優鮮工作超過三年,他提到,大木橋店是每日優鮮在上海相對比較大的前置倉門店,在今年4月以前,日均訂單量約1500單,4月和5月兩個月,受疫情影響,每日訂單量超過2000單,“當時每日優鮮大倉發不出貨,都是從附近城市調貨,一上架就立刻被搶空。”

到了6月,情況急轉直下。該騎手稱,過去正常情況下,一天會從大倉運兩車貨來,一輛貨車大概能裝300箱貨,6月時,每天只送10箱左右的貨,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由於嚴重缺貨,訂單量銳減,“最高的時候一天也只有200單”。

他不明白爲什麼大倉送貨量突然變少,他詢問了店長,並未得到答案。

此前有每日優鮮的供應商告訴《財經十一人》,這是因爲每日優鮮此前拖欠供應商貨款,導致不少供應商選擇停止合作,願意合作的供應商則大幅提高了進貨價。一位給每日優鮮送貨的司機稱,今年年初,每日優鮮曾經拖欠他3個月的貨運費。

前述大木橋門店騎手稱,倉裏一共有10個騎手,沒有底薪,過去每個月的收入在9000元左右,訂單量下滑後,6月的收入只有不到5000元。

7月28日,在Boss直聘、58同城等招聘網站上還能看到每日優鮮招聘騎手的信息。其中58同城在北京的幾條招聘信息都是近半個月發佈,最晚的是在7月27日發佈。每一條信息的招聘主體都不一樣,例如“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東城第四分公司”“朝陽第二十分公司”等。

《財經十一人》以應聘者的身份致電,大多未接通,其中有兩家表示不招聘騎手了,日後也不再招聘。還有一家直接詢問記者是否能加入他的團隊做美團的配送員,“工資和每日優鮮差不多,5.5元一單。”

每日優鮮成立於2014年,自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先後完成了11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10億元,投資方包括騰訊投資、中金資本、聯想創投、高盛集團、老虎環球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

2021年6月25日,每日優鮮以13美元/股的發行價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爲“生鮮電商第一股”。這是每日優鮮的高光時刻,但上市後股價一路下跌,最新股價是0.41美元/股,市值9736萬美元,較最高點跌去約96%,甚至引發退市危機。

《財經十一人》此前曾報道,每日優鮮在6月30日至7月2日的3天,連續關閉了9個城市的前置倉業務,僅剩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

目前,生鮮電商每日優鮮App上的極速達業務顯示停止,僅剩次日達的雲超業務。美團、餓了麼外賣平臺上,每日優鮮的門店均顯示“休息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