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壹零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中國有贊,這個昔日的“微信生態第一股”,也曾經坐擁百億美金市值,爲市場娓娓道來講述電商SaaS的風雲往事,哪曾想會淪落至今,股價只要一毛錢。

一毛錢,買不了喫虧,買不了上當,買得下有贊曾經輝煌過卻早已稀碎的SaaS夢想,卻留不住一個流量爲王、技術爲王的時代與未來。

“依附”刻在基因中 賣水人有贊與被“拋棄”的命運

根據官網的介紹,有贊是一個商家服務公司,當前的業務分爲社交電商、新零售、美業、教育及國際化市場五大板塊。但有贊最主要的業務還是在社交電商領域的SaaS業務,通過標準化SaaS產品與相應的增值服務,幫助沒有技術設備或更多運營經驗的商家在各個電商平臺上建立店鋪,並提供一定的系統定製、運營諮詢、廣告投放、營銷推廣等服務,爲商家提升經營效率,帶來流量。

如果說商家是電商紅利下的淘金者,那麼有贊則是這門生意背後的賣水人。

幾年前,淘寶和微信還在互相屏蔽的狀態中,商家很難通過微信生態中的流量達成在淘寶平臺的交易。因此,通過有讚的SaaS產品在微信生態中建立公衆號、維護客戶流量成爲商家們的不二選擇。2017年,微信小程序發佈,微信生態給了商家們直接通過微信流量達成交易的機會。通過電商SaaS工具,商家可以搭建公衆號、店鋪小程序等路徑,在營銷、運營、管理等方面更有效率。

而有贊也在這樣的機遇中迎來了蓬勃發展。換句話說,這個時期,依靠着微信生態較爲封閉的流量,電商SaaS、商家、平臺能夠實現三方共贏。

然而,好景不長,2020年,微信小程序上線了微信小商店,商家無需開發、免費開店,能夠快速生成賣貨小程序。微信小商店降低了商家在微信經營和賣貨的門檻,更多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創業者都可以低門檻地在微信平臺上開展電商業務。

微信平臺的親自下場,還打出了免費的招牌,讓需要收費SaaS工具的境況變得尷尬。後者不得不通過降價、增加運營營銷服務等方式彰顯自身的存在感。

無獨有偶,近乎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有贊與快手之間。

2018年,有贊與快手達成合作。有贊帶着從微信生態中積累的商家客戶,藉助直播、短視頻的紅利,通過“短視頻導購電商解決方案”幫助快手發力電商。彼時的有贊有着無限風光,僅2019年上半年,有贊商家在快手的成交額就已經達到10億元,2019年全年有贊GMV達645億元,同比增加95%。

但曾經共創的成績有多輝煌,快手的“拋棄”就有多決絕。2020年,嚐到了電商甜頭的快手開始自行搭建電商體系,逐漸上線快手小店和快手聯盟,將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政策制定的傾斜,快手對通過有贊開店的商家逐漸“排擠”,只有通過快手官方服務的商家才能夠獲得流量和相應補貼的支持。而這對於有贊和有讚的商家客戶都是一記重擊。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的雙十一,快手下發了要關閉有贊商家外鏈的通知,也就是說,有讚的商家將無法參加快手的雙十一,失去這個年底衝業績的最佳機會。雖然經過高層的協調,最終斷鏈的日子被延遲到雙十一之後,但有贊被快手“拋棄”,已成定局。

再之後,有贊又抱上了小紅書的“大腿”。

以種草基地著稱,擁有超1億的月度活躍用戶和4300萬分享者的小紅書,扶不起電商,卻一直有着電商夢想。而今年5月,有贊宣佈全面打通小紅書平臺,聯合推出基於小紅書小程序的電商解決方案。有讚的商家無需開發便可快速接入小紅書,商家可以通過小紅書做筆記種草,再直達小程序完成商品交易,小紅書的用戶和達人不僅能夠鏈接到商家賬號,也能夠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提升交易效率。

一個解決方案,三方受益。但觀察這其中的商業邏輯以及有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便可以看出這或許只是有讚的“換湯不換藥”式自救。小紅書的電商野心由來已久,微信、快手的模式借鑑在前,未來推出自己官方的電商服務工具或不過早晚的事情,而有贊對小紅書的價值不再後,或也難逃被“分手”的命運。

而有讚的商業模式中,刻着這一命運的基因。雖然對標Shopify,但中國的電商發展環境與國外並不相同。商家想要開拓線上交易渠道,自身建立獨立網站往往很難成行,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依賴於主流電商平臺巨頭。而中國消費者的線上消費習慣也往往聚焦於綜合性電商平臺,獨立平臺的不論是在流量還是在規模方面都很難與綜合電商平臺相媲美。

也就是說,有贊想做商家的SaaS生意,必然繞不過電商巨頭。

雖然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有贊對自身的SaaS業務做了很多的升級與轉變,也開發推出了很多新的產品與服務,但歸根結底,其商業模式的本質並沒有變化。不論是與曾經的微信、快手,還是當下的小紅書,有讚的商家客戶都需要搭建在電商平臺上,繼而有讚的生意也是對於電商平臺的附屬與寄生。

當電商平臺想要更多地掌控流量,搭建流量閉環的時候,有讚的存在就是可有可無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瓜分了平臺的蛋糕。

而電商平臺爲什麼能夠如此輕易得對有贊“趕盡殺絕”呢?除了上文所述的利益驅使之外,是因爲和大廠相比,有贊很難稱得上有競爭優勢。一方面,電商SaaS工具的功能與技術並不複雜,電商平臺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自行開發;另一方面,平臺對於自身的領域與流量等更爲熟悉,能夠對商家給予特別的流量與補貼支持,特別是在初期能夠通過“免費”來吸引商家用戶,而這是作爲第三方的有贊所難以做到的。

由此來看,既在商業模式上依附於電商平臺,又在產品業務的競爭優勢上很難與其相提並論,有贊只得被大廠當做入局電商的“工具”,在其站穩腳跟後再被“拋棄”。

當金礦被巨頭盯上,能夠不費吹灰之力操控這場遊戲時,賣水者的生意自然也就面臨了被淘汰的終局。

留不住客戶也賺不來業績 仙股之行難見回頭路

業務陷於困局之中,業績自然也難逃萎靡。

雖然幫助了千千萬萬的商家客戶提升了經營效率,獲得了更多的流量,但有贊自身卻在上市後的財年內從未實現盈利,其自身的客戶也在不斷流失。

根據財報顯示,除2020年以外,有讚的營收規模在近5年間持續增長,其虧損的金額卻在不斷擴大,從2017年的1.22億元擴大至2021年的9.04億元。雖然2020年實現了虧損收窄的,但2021年卻再次一夜回到瞭解放前,虧損同比增大197.37%。

而在最新的2022一季度財報中,有贊僅實現了3.63億元的營收,與去年同期的4.17億元相比減少了13%,與此同時虧損卻近乎翻倍般的擴大,虧損3.48億元,而去年同期的虧損金額爲1.69億元。

與此同時,有讚的付費商家數不僅增長逐漸放緩,流失數卻在不斷增加,而這對於一家SaaS公司而言,危機是致命的。特別是在2021年,有讚的存量付費商家數量首次相較上年減少,由97158減少至88395。而在2022年Q1,雖然存量付費商家數量有所回升,但幅度並不明顯。

也就是說,當下的有贊,留不住客戶,也賺不來業績,雖然業務與產品鋪的很廣,但終歸是困於電商SaaS的迷局之中。

更令人唏噓的是有贊在資本市場中的表現。2018年,中國創新支付公司用55億股股票換有贊51%的股份,有贊成爲中國創新支付的第一“大股東”,成功借殼在港上市。雖然彼時0.58港元的股價也並不高,但總體市值也超過60億港元。

2020年之後,由於疫情的蔓延,受益於電商與直播的火熱,附着於微信快手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有贊,股價一路攀升,來到了4.52港元/股的高點。然而這樣的好景並不長久,接連的虧損讓市場對有讚的態度從追捧到理智再到剋制,股價的下跌也再無盡頭。今年5月,有讚的股價甚至出現低於1毛錢的情形。截止今日收盤,有贊爲0.159港元/股,而這一仙股之行,難見回頭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