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頭部生鮮電商走到了生死存亡關頭。28日下午,就在每日優鮮被曝“就地解散”的同時,一段會議錄音曝光。會議主持人是每日優鮮一位HRBP以及商品供應鏈負責人。會議傳達的主要內容是,每日優鮮投資款尚未到賬,工資繼續延期發放,且大部分員工28日起停止工作。

一時間,每日優鮮“就地解散”“公司破產”的消息刷屏網絡。人們在關注事情進展同時,也在討論,一家在美股上市僅一年有餘的企業,爲何走到這步田地?每日優鮮,何以變成“每日憂錢”?

據中新經緯記者29日上午實測,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每日優鮮App仍未恢復正常下單。值得注意的是,無法下單的亦包括次日達商品。

目前,每日優鮮App瀏覽界面中仍有商品展示,顯示最快次日達,且可加入購物車。其中,部分產品因無貨加入購物車後顯示失效。當對購物車選中的產品進行下單時,界面顯示“抱歉,本單購買的商品在當前地址下無貨”。

截至發稿,每日優鮮App上的客服人員均無法正常聯繫,即使在正常工作時間,也顯示“暫無客服在線”。

這意味着,每日優鮮原本承諾的不受影響的次日達業務,前景也充滿了變數。

對於每日優鮮App爲何不能下單、何時能恢復下單等問題,中新經緯記者聯繫每日優鮮方面,一位仍在職的公關回應稱,“這個問題我真的目前不太清楚。”

jwview

80%員工被就地解散

據參加了28日線上會議,且在當日下午離職的每日優鮮員工陽陽(化名)向中新經緯記者透露,“會議主要內容是告訴大家公司沒錢了,工資繼續拖,社保下個月(8月)停掉,讓大家自謀出路,還一時半會給不了離職證明,很扯。”

更令陽陽感到氣憤和心涼的是,在會議期間,上述HRBP和商品供應鏈負責人還表露出“不代表公司,僅通知大家”的意思。陽陽還表示,“整個會議沒有轉達丁點兒管理層的想法和打算,也沒有安撫,更沒有高管層出來說話,一副擺爛狀。”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危機爆發前10天左右,每日優鮮曾發生了工商變更。聯合創始人曾斌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經理。除了曾斌,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每日優鮮副總裁李漾、每日優鮮智能生鮮市場業務負責人孫原、每日優鮮CFO王珺等一衆高管也從公司主要人員中退出。

上述每日優鮮公關人士表示,“管理層沒有對外發布公告,也沒有召集全體員工講這些事,但各個部門都在做一些努力,HRBP召集開會的目的就是把上面的意思傳下去,(管理層)沒有公開發聲不代表沒有一層一層去交代這件事。”

言下之意,28日下午的線上會議是在管理層的安排下進行的,裁員決定管理層也知情。

據陽陽透露,在會議結束後很短時間,自己的內部賬號等就被停用。不過據她觀察,並不是所有員工都被“就地解散”了。“這次會議前公司辦公軟件還有大概900人,被通知停止工作的大概有700多人,差不多佔比80%。而在鼎盛時間,公司有2000多人。”

而對於裁員比例,上述公關人士則表示,“(28日)下午的事發生得比較突然,目前公司無法給出具體的裁員數字和比例。”

據瞭解,每日優鮮除了本公司員工,還有一些外包員工,對於這些員工的安置,目前仍是未知數。

此外,每日優鮮還欠了大量供應商貨款。值得注意的是,每日優鮮到現在也沒公佈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及當年年報。其2021年三季報顯示,每日優鮮尚未支付的供應商欠款淨額爲16.52億元,同比2020年三季度末的10.88億元增加了34%。這些應付賬款裏包括三大類供應商貨款、外包配送公司運費、營銷服務提供商的服務費。

jwview

錢都花哪了?

每日優鮮危機集中爆發後,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每日優鮮爲何走到這步田地?爲何沒錢?錢都花哪了?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6月25日,每日優鮮頂着“生鮮電商第一股”的光環在美納斯達克上市。不過,每日優鮮入局的生鮮電商是一個燒錢的買賣。每日優鮮最近一次公佈的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優鮮的累計虧損達30.175億元。而據其招股書顯示,每日優鮮2018年至2020年三年累計鉅虧67.902億元。

尤其是每日優鮮來說,其起家業務“30分鐘極速達”燒錢更是厲害。據每日優鮮App介紹,極速達即收貨地址在每日生鮮前置倉三公里以內,可享受最快30分鐘送達服務的區域。用戶熟悉的生鮮電商賽道其他玩家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也是前置倉模式。

每日優鮮尚未公佈極速達業務與次日達業務各自佔比,據媒體援引投資人消息稱,次日達業務僅佔每日優鮮交易15%左右,這也就意味着極速達是每日優鮮燒錢的主要陣地。在回應關停極速達業務時,每日優鮮也突出了此舉是爲了“實現盈利的大目標”。

此前6月底,每日優鮮已經在逐步關停大部分極速達服務:6月末,每日優鮮在全國僅剩13個城市有前置倉站點,6月30日,蘇州、南京前置倉關閉,7月1日至2日,杭州、青島、深圳、廣州、濟南、石家莊、太原等城市前置倉紛紛關閉。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爲,每日優鮮的“崩盤”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於行業長期惡性競爭,主要表現爲價格戰,導致其長期虧損,又遲遲拿不到新的融資,進入惡性循環。對於每日優鮮主打的“30分鐘極速達”模式,李成東也認爲其在越來越多玩家入局的情況下,失去了優勢。“前置倉模式能不能跑通,需要訂單量平衡,但隨着越來越多玩家進入,訂單被稀釋了,模型就被破壞了。”

上述公關人士也提到,其實公司一直將盈利作爲很重要的目標,但衆所周知,生鮮電商成本很高,模式也不是很健康,公司也在一直努力調整。

一位早先從每日優鮮離職的員工表示,每日優鮮此次危機直接的原因就是2億元沒拿到,難以爲繼,撐不下去了。

公開資料顯示,近日,每日優鮮曾宣佈與山西東輝集團簽訂了戰略投資協議。按照協議規定,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官網信息顯示,山西東輝集團公司於2005年正式註冊登記成立,是一個集煤碳、有色金屬、新材料、新技術、文化旅遊產業爲一體的跨國企業。東輝集團目前共擁有16個全資子公司,註冊資金19.72億元。

不過,根據會議錄音顯示,目前這筆新融資仍在交涉的過程中,每日優鮮已經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公告和備案。也就是,這筆投資款尚未到賬,無法使用。

公開資料顯示,在2021年上市前,每日優鮮共拿到了11輪融資,總金額超過了110億元。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常濤:[email protected]

文:常濤 編輯:雷宗潤 審校:羅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