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發芾

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近日共同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醫保部門要及時調整與本通知不相符的政策措施,確保2022年12月底前同國家政策相銜接;同步按要求調整信息系統,保障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平穩過渡。《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辦規程》將於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是更好保障患者就醫權、健康權的重要措施,必須穩步推進。

目前,我國社會醫療保障取得了重要進步。截至2021年底,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逾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幾乎全覆蓋的醫保安全網,給人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對醫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影響巨大的就是異地就醫結算問題。

我國的醫保統籌層次相對較低,各地政策差異很大,遠遠沒有達到全國統籌、全國一張網的程度。這意味着,參加醫保的無論是城鎮職工還是城鄉居民,都只能在參保地就醫,而跨出參保地就醫就會遭遇困難障礙。但由於人口流動以及其他現實變化,跨越醫保統籌界限的就醫需求十分強勁。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我國人戶分離人口達到4.93億人。而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2021年,職工醫保參保人員異地就醫6434萬人次,居民醫保參保人員異地就醫4318萬人次,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440.59萬人次,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949.60萬人次。隨着人口流動愈加頻繁,異地就醫的場景會越來越多。在這個前提下,打通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所有堵點,讓醫保待遇可以隨時“跟人走”,就更加具有緊迫性了。如果不能進一步打破參保地的限制,實行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龐大的異地就醫需求者的幸福感、獲得感就會受到影響。

多年來,我國醫保在促進異地就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截至2021年,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服務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所有統籌地區、各類參保人員和主要外出人員,基本實現定點醫院的全覆蓋以及每個縣至少有一家聯網定點醫院的目標。具體來說,已經實現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常駐異地工作人員、異地轉診人員4種人員的跨省異地就醫備案;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從住院,到普通門診,進而拓展到門診慢特病,全國一半地區已啓動了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等5種門診慢特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今年年底,這5種門診慢特病異地直接結算將在全國所有統籌地區展開,爲慢特病患者帶來便利。

但是,這些成就還不能滿足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巨大需求。可喜的是,此次通知中,跨省異地就醫備案人員範圍繼續擴大,在此前4種人員的基礎上,再增加臨時異地就醫人員,如因工作、旅遊等原因異地急診搶救人員以及其他跨省臨時外出就醫人員,如此才能覆蓋更多的跨省異地就醫人羣。同時,各地規定的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起付標準、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額、門診慢特病病種範圍等有關政策千差萬別,沒有統一標準,這都要求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的政策更加統一,流程更加規範,服務更加便捷。

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既有顯著的必要性,也有現實的可能性。除了多年來醫保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爲進一步推動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外,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在技術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此前人們所認爲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最大利益障礙,其實是一種錯覺,並不存在。人們曾經認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可能帶來人口流出地醫保基金的支付壓力問題,這種壓力成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不利因素。但經權威機構追蹤調查,並沒有發現因爲直接結算而導致大量醫保基金從欠發達地區流走的情況發生,也就是說,對現在的醫保基金沒有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這樣,欠發達地區也就不會因爲利益問題而抵制異地就醫結算的政策實施,這就排除了這個讓人虛驚一場的“地雷”。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對相當一部分參保者是一件大好事,應鍥而不捨地堅決推進。各地醫保部門應及時調整與國家醫保局、財政部通知不相符的政策措施,同步按要求調整信息系統,保障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平穩過渡。接下來,尤其要加快推進門診的直接結算,特別是門診慢特病的直接結算。門診慢特病目前只有5種能夠實現直接結算,下一步要繼續擴大。同時,應加快推進基層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納入直接結算網絡。現在大量的隨遷老人,他們更多的需求是慢性病,需要到身邊的醫療衛生機構去拿藥,不一定是去大醫院,他們需要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便捷的醫保報銷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