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淨增人口僅爲48萬人,一方面,人口繼續向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集聚。另一方面,中心城市繼續成爲人口流入重點。

那麼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之外,有哪些普通地級市人口增長比較多呢?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21年,共有10個普通地級市常住人口增量超5萬人,其中嘉興、蘇州、佛山位居前三。浙北城市嘉興成爲2021年唯一一個人口增量超10萬人的普通地級市。

從區域來看,這10個城市全部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分佈在5個省份。其中,廣東3個、浙江3個,江蘇2個,福建、河北各1個。整體上,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城市羣最爲集中。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經濟發達地區,產業集聚,這是人口增長的基本動力。在城市化加速時期,農村人口會向城市集聚,欠發達地區人口向發達地區集聚。

這其中,浙北城市嘉興位居第一,2021年人口增加了10.5萬人。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嘉興人口的增加與長三角一體化深入推進緊密相關。在上海和杭州之間的嘉興,首先獲得了上海的能量輻射帶動。嘉興既有上海本身的功能的進一步紓解和外溢,也有嘉興本身經濟發展到了進一步提升的階段等因素,多個因素疊加,帶動更多人口流入到嘉興。

嘉興之後,蘇州和佛山兩地分列二三位,這兩地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過了9萬人。蘇州和佛山均爲製造業十分發達的GDP萬億城市,均緊鄰一線城市。兩地人口的增加,既有本身產業發展和升級帶來的人口流入,也有一線城市的功能紓解與外溢等因素。

以蘇州爲例,蘇州GDP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列第六,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四個一線城市和直轄市重慶,蘇州也被稱爲“最牛地級市”。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達41308.1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兩年平均增長10.4%。年末全市共有境內A股上市公司17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38家,北交所上市企業4家。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蘇州背靠上海,受益上海的溢出效應特別明顯,近年來,上海強大的科教資源和現代服務業助推蘇州轉型升級。

分省份來看,江蘇兩個進入2021年人口增量前10的城市是蘇州和常州,均來自蘇南地區。整體上,2021年,蘇南人口增量要遠超蘇中和蘇北。其中,蘇北的經濟大市則減少了5.54萬人。

浙江的三個城市分別是嘉興、金華和溫州,分佈在浙江三個不同區域。其中金華增加了5.8萬人,金華人口的快速增長中,義烏做出了較大貢獻。數據顯示,2021年末義烏全市常住人口188.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27萬人。

廣東的三個城市分別是佛山、東莞和湛江。其中佛山和東莞來自珠三角,湛江則地處粵西經濟欠發達地區。湛江2021年人口增量較多,主要與當地的人口出生率較高,人口自然增長較多有關。

數據顯示,2021年,湛江人口出生率達到了12‰,自然增長率達到了8.12‰,自然增長人口爲5.69萬人。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粵西的湛江、粵東的潮汕等地吸引的外來人口比較少,人口增長是以自然增長爲主,雖然這些地方近年來生育意願也在下降,但是受傳統的生育文化影響,相對其他地區,這些地方的生育意願仍比較高。

福建的泉州是民營經濟大市,此前曾連續二十多年位居福建經濟總量第一,直到2021年才被省會福州超過。泉州人口總量大,加上閩南地區的生育意願也比較高,因此增加的人口也比較多。

河北的廊坊是北方唯一一個2021年人口增量超過5萬人的普通地級市。2021年,在省會石家莊、河北第一經濟大市唐山以及臨近的兩大直轄市北京、天津人口都出現下降的情況下,廊坊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5.23萬人。

廊坊人口的增長也跟一線城市的功能紓解、外溢緊密相關。牛鳳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廊坊地處京津兩大直轄市之間,產業集聚能力很強。北京的產業向外紓解和轉移,廊坊就成爲很好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