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投價報告在發行定價中“錨”的作用。

規範證券投資顧問業務,加強券商投顧隊伍建設,長期成爲監管重點。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官網8月1日消息,近期,中證協召開證券分析師與投資顧問專業委員會全體會議,會議圍繞加強提供投價報告執業行爲管理,提升投價報告質量,修訂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業務和證券分析師參加外部評選自律規則,推動證券研究業務與投資顧問業務高質量發展等進行了討論。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副會長孟宥慈和證監會機構部二級巡視員李瑩出席了會議。

安青松指出,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涉及監管理念、體制的深刻變革和證券行業機構能力和責任體系的重塑。證券行業機構需要不斷加強能力建設、強化責任要求。

一是提升發行定價能力,規範提供投價報告行爲。發行定價的市場化是註冊制帶來的重大變化之一,證券公司賣方研究爲發行人提供了增值服務和價格發現的基礎,同時體現了發行定價能力和競爭力。

“委員會要將提升投價報告專業水平作爲重點工作之一,進一步規範投價報告的形成過程,防範利益衝突,發揮投價報告在發行定價中‘錨’的作用。”安青松表示。

二是加強分析師、投資顧問隊伍建設,構建從業人員專業聲譽激勵約束機制。證券分析師、投資顧問提供的服務涉及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其一言一行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需要有較高的道德水準和社會責任要求。

建立健全聲譽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分析師、投資顧問聲譽信息全過程管理,探索建立聲譽資本積累制度,打造珍視職業聲譽的行業氛圍。

三是加強對管理型投顧的研究與探索,爲深化投資端改革提供支撐。發展管理型投顧讓中小投資者能夠享受專業化的投資管理服務,有利於增強資本市場資金供給的穩定性、專業性和多樣性,提升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

“委員會可在調研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和市場實際,借鑑國際經驗,積極研究相關制度建設工作。”安青松指出。

李瑩強調,證券分析師在註冊制改革中應發揮應有作用,履職盡責,提高定價能力和投價報告質量,促進形成公平有效合理的發行定價機制;積極踐行行業文化,維護行業形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