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 | 東籬

來源:伯虎財經

2015年,一則由汪涵主演的“裝修就上土巴兔”的廣告悄然佔據了公交、地鐵、電梯間的各個角落,洗腦且無處不在的宣傳讓土巴兔迅速走進大衆視野,成爲堪比清揚去屑、舒膚佳除菌的條件反射式的存在。

土巴兔瘋狂營銷的背後,是資本的財力支持。那一年,土巴兔獲得了由紅杉、經緯、58同城共同投資的2億美元C輪融資,創下互聯網家裝領域單筆融資之最,估值超10億美元,一躍而成公認的互聯網家裝頭部品牌。

然而,這樣一家獨角獸企業的創始人王國彬當時不過才33歲。那時的他可能會想到,3年後,他將帶領土巴兔“互聯網家裝第一股”的宏願衝擊上市,卻很難預料到上市會以失敗而告終。而且更戲劇化的是,這樣的失敗竟還連續重演了5次。

“江湖大佬”王國彬的第三次創業

王國彬1982年生於江西撫州,農村家庭,18歲就在老家開了第一家電腦培訓學校,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嚐到了甜頭的王國彬開始多元化發展,經營起了飯店、裝修公司、電腦銷售公司以及廣告公司,23歲時便賺到了1000萬,成了遠近聞名的“成功人士”。

彼時,百度成功登錄納斯達克,市值近40億美元,創下中概股之最,再度掀起了國內的互聯網創業熱潮。不安分的王國彬也躍躍欲試,開始入局搜索市場。可由於不懂資本市場,王國彬把之前賺來的錢都賠了進去,只得悻悻離場。不過沒多久,王國彬就捲土重來了。

2008年7月,王國彬回到江西南昌註冊了一家在線裝修公司——土巴兔。

家裝一直都是一個大市場,但行業集中度低,缺少頭部企業。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家裝的設計和品質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傳統家裝行業供給和需求兩端分散,行業配置效率低。此外,裝修“游擊隊”大行其道,市場魚龍混雜,整個裝修過程又牽扯到設計、建材、施工步驟等專業知識,外行的消費者根本難以分辨。加之裝修週期長,短則3個月,時間長的可達1年之久,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摩擦和痛苦隨着時間的流逝被無限放大。

可以說,一部裝修的發展史夾雜着無數消費者被坑的血淚史。隨着互聯網的普及,這些踩過坑的家裝“受害者”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在百度貼吧裏大吐苦水,而這恰好被當時創業失敗的王國彬注意到,也給了他第三次創業的靈感。

土巴兔成立後,迅速成長爲一家在線裝修平臺,從最初的匯聚設計師賣裝修圖紙轉而聚合裝修公司和客戶兩端,更高效地匹配家裝需求,並在2012年率先推出“先裝修後支付”的保障服務,合格才付款,且平臺可以幫忙驗收。據其官網,土巴兔目前已達成入駐130多萬名設計師、逾11萬家裝修公司,業務覆蓋國內300多個城市,累計登記業主需求4100多萬。

土巴兔發展壯大的同時,國內互聯網家裝市場規模也在持續增長。據灼識諮詢《中國互聯網家裝行業藍皮書》,2016至2020年,國內家裝市場總規模從2萬億元增長至2.6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6.5%,預計2020至2025年該增速將提升至9%。

行業前景一片大好,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企業體量規模擴大,是時候尋求上市了。於是在C輪融資3年後的2018年8月,土巴兔開始衝刺IPO。

先是折戟港股。有消息稱,或因其資金缺口太大,盈利模式不明,且存在6.5億元存管資金涉無證經營支付業務;而後在2021年轉戰A股創業板,也不甚順遂,連續數次因申請資料過期而被按下暫停鍵,直至今年7月18日土巴兔主動撤回上市申請,正式宣告其持續4年的上市之路告一段落。而土巴兔曾經最大的競爭對手齊家網在2018年便已成功上市港交所,一擊即中。

對此,土巴兔聯合創始人王國春在微博回應稱,企業的成功,是以能否爲用戶持續創造價值爲標準,IPO只是企業發展中的一個環節。未來將等待合適的時機重啓上市計劃。

但是,土巴兔還有機會嗎?

土巴兔難解家裝行業痛點

在伯虎財經看來,互聯網+的誕生,天生就帶有賦能或顛覆傳統行業的使命,以求化解行業積弊、解決消費者痛點。但這麼多年過去了,真正完成這一使命的企業可能有,但不多。土巴兔也沒能兌現“安心裝修”的承諾,反而給消費者添了不少堵。

截至發稿,黑貓投訴上關於土巴兔裝修的投訴有206條,已完成194條,其中關於土巴兔平臺把關不嚴、推薦資信差的裝修公司給消費者的投訴十分常見。另據天眼查數據,土巴兔共涉及500餘宗司法案件,其中超過26%的司法案件系裝飾裝修合同糾紛。

究其原因,或與土巴兔平臺管理失職,審覈不嚴有關。據中國網財經報道,土巴兔對入駐平臺的商家只審覈其是否有營業執照和辦公地點,有的甚至沒有裝修資質,裝修質量和商家信譽難保證。而對於家裝行業而言,互聯網家裝平臺監管不嚴不僅起不到過濾效果,反而產生了更多新問題。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住宅裝飾裝修委員會張仁指出,裝修行業本身就存在強力監管缺失的問題,互聯網平臺的興起讓企業更多關注線上運營,忽視了行業本身的產業鏈覆蓋,更多地採用層層分包制度,從而導致疊加的價格空間、質量把控不夠,以及責任不清晰等問題,造成裝修後各類扯皮、投訴現象增多。

除了失掉消費者的口碑,土巴兔也燒沒了錢。

前文中提到,土巴兔曾在2015年拿到2億美元的融資,並轉而把錢投入到了廣告營銷之中,先後簽下汪涵、雷佳音、佟大爲等多位明星。自2015年起,土巴兔每年的廣告投入均達數千萬元,加上2018年上半年投入的1560萬,至此總計燒了2億元廣告費,而2015年預期的2億美元融資最終也就到賬了2億元人民幣。

隨之而來的是連續3年的虧損。據招股書顯示,土巴兔在2015年至2017年的年內虧損分別爲7.5億元、5.6億、11.1億元。截至2018年上半年,土巴兔期內虧損6.3億,累計虧損超30億。就算此後三年土巴兔實現了扭虧爲盈,淨利累計也不到3億元,難以填補歷史遺留下來的虧空。

從收入來源看,2021年,土巴兔線上平臺業務收入佔比高達99.88%,包括智能訂單匹配服務、增值服務、金融推介服務和廣告業務。其中智能訂單匹配服務也就是信息中介服務是其核心收入來源,在2021年實現業務收入4.45億元,佔總收入的68.02%。

但信息中介服務本質上是一門倒賣流量的生意,隨着流量採購成本的持續增加,土巴兔的流量獲客費2021年已高達2.40億元,佔到當期收入的36.66%。超三成收入用於購買流量,嚴重擠壓了盈利空間,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存疑。

而更令人汗顏的是,曾於麾下招攬多名清北人才的土巴兔,似乎正倒退成爲一家家族企業。就在土巴兔第一次謀求港股上市前,包括財務副總裁、營銷副總裁、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平臺事業部總經理在內的近20名高管接連離職。而王國彬在公司重要的崗位之上委任了多名親友,如董事王國春爲其胞兄,高管謝樹英爲其配偶。上市之際大批高管離職,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這樣看來,土巴兔在實力和心理上,其實都沒有做好成爲一家準上市公司的準備。

互聯網家裝能否撐起第2家IPO?

2018年7月12日,齊家網母公司齊屹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敲鐘上市,一個月後,土巴兔也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然而,齊家網作爲“互聯網家裝第一股”似乎並沒有得到二級市場的青睞。

事實上,在香港公開發售階段,市場只認購了335.05萬股,遠低於發售的2420萬股,認購熱情明顯不足,甚至於上市當日直接破發,一路下探。如今三年多過去,齊家網的市值僅爲5.42億港元,較高峯期縮水90%。

當資本看好時,各大機構紛紛“砸錢”進場。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家裝行業獲得融資的就有22家之多。然而,風口過後,互聯網家裝的施工品質和服務質量開始遭受質疑,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房屋裝修類投訴10474件,投訴量同比翻番,優居客、一號家居網、美得你、蘋果裝飾等也紛紛出現經營問題,僅2018年上半年,全國倒閉的家裝公司已超過100家。

此外,自疫情暴發以來,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加,消費者更趨理性。加上近年來樓市調控政策不斷收緊,全國新房、二手房成交量低迷,同時商品房全裝修政策的出臺使市場上毛坯房的供給量進一步減少,家裝市場增長陷入瓶頸,裝修企業進一步承壓。

不過家裝仍然是個大市場。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3年家裝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2萬億。而“哪裏賺錢,哪裏就有BAT”,百度、阿里、京東、字節跳動、貝殼等互聯網大廠聞風而至,並接連上線了京東“家頻道”、貝殼“被窩家裝”、百度“裝馨家”、阿里“躺平家”等互聯網家裝平臺。

互聯網巨頭的入局無疑給土巴兔等“原生”平臺造成了更大的發展壓力,國內互聯網家裝行業或將在巨頭的攪動下迎來新一輪的大洗牌。

寫在最後

前幾年互聯網+模式備受追捧,但實際上很多商業模式都不過是“換湯不換藥”,YY學車和蛋殼公寓的暴雷已經證實,簡單用互聯網思維的“連接一切”來搭建平臺,只顧整合、營銷而不懂行業,很難走得長遠。

土巴兔沒能改變家裝行業的固有弊端,平臺入駐商家也沒能升級自身的裝修質量,長此以往,未來仍有家裝,但不一定有土巴兔。只有着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切實解決消費者痛點,創造價值,才能讓互聯網+真正賦能傳統行業,也才能在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經濟形勢承壓求穩的大環境中活下去。

參考來源:

華商報:土巴兔“折戟”IPO 互聯網家裝遭遇增長困局

中訪網財經:高毛利低利潤,3年花6.6億買流量,土巴兔的盈利模式能長久嗎?

東方網:土巴兔:堅當家裝產業數字化“弄潮兒” 直擊傳統家裝業痛點發展空間廣闊

樂居網:土巴兔IPO坎途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爲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繫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