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晚,新浪財經連線著名經濟學家,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一同就“加息、通脹、債務與美國經濟衰退,世界這麼亂、中國怎麼辦”的話題展開討論。

朱寧表示,美國經濟復甦狀況優於其他發達國家的原因有三:

  1.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經濟轉型還是比較成功;
  2.雖然未必可以持續,但是隻要大家相信經濟不錯,經濟還是能夠有好的增長。
  3.其他國家大多都是跟隨美國被動加息,債務對於經濟的增長形成了很大壓制。

以下爲連麥實錄(有部分刪減):

主持人:說回近期,同樣是被疫情重挫,中國是個例外,因爲我們國家做得很好,我們沒有被疫情打倒。歐洲跟日本其實復甦比美國慢很多,或者說這一輪疫情之後,除了資源國家是例外,只有美國一家真正從疫情之中走出來了,韓國、日本增長也很乏力,歐洲整體上都不行,美國一定是做對了一些事情,做對了的這個事情是它最先開始大規模印錢嗎?是它最開始給老百姓無差別地發錢嗎?這是不是一種可以借鑑的政策性選擇呢?

朱寧:這是美國學界乃至全球學界和政策界都還在撓頭,都還在爭論的一個話題。經濟是一個特別複雜的現象,每個人都儘可能地能夠去僞存真、去粗取精。有幾個不同的因素,即使在疫情之前,美國經濟相對於日本經濟和歐洲經濟,仍然是處在一個比較健康的狀態,無論是它的人口結構、就業水平、激勵機制、消費意願,美國經濟都比歐洲和日本的經濟要強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對於中國的經濟也會是一個很大的變數,就是人口結構問題。人口的老齡化、人口的少子化、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育的這種趨勢,這其實之前在日本、韓國都有類似發生過。我爲了研究中國的經濟,對於韓國和日本的經濟發展歷史有很多研究。我們現在走過的歷程和70、80年代的日本和80、90年代的韓國有很多很類似的地方,對於年輕人來講,內卷是韓國人的選擇,而躺平是日本人的選擇,這都是在當時日本經濟和韓國經濟增長開始失速,然後就業機會逐漸下降,代際的整個財富相差比較大,在機會比較欠缺的時候,日本人可能比較佛系就躺平了,韓國人可能比較血性,就內卷。在韓國考個大學、考個律師、考個公務員比國內還要難。這其實反映了什麼?反映了整個經濟在創造就業和創造消費的時候內生的動力不足。爲什麼要結構性的改革?無論是因爲之前的財政政策,無論是因爲你的稅收政策,無論是房地產的價格,肯定是有什麼原因壓制了年輕人願意進一步地投資於他的人力資本,願意進一步地努力健康地工作,享受生活的整個過程。爲什麼中國經濟過去發展那麼快?大家一定不要忽略一個問題,就是中華民族是全球最勤勞的一個民族。你們去很多國家不要說996,很多中國的企業家去海外投資,發現很多人是按照星期上班的,領了一個星期的工資就回家了,等錢花完了之後過兩個星期之後又回來上班,這在中國是屬於沒法想象的。大家投入了多少獲得了經濟增長的潛力。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這兩年爲什麼美國的經濟復甦會更加強勁一點呢?有三個很重要的原因:

一是美國確實在高科技領域,經濟轉型還是比較成功的,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企業、全球最大的科技企業,它確實是一個全球性的紅利在美國這一個國家身上體現。有的朋友去過蘋果的總部,去過微軟的總部,總部的人的工作都沒有那麼辛苦,蘋果背後寫的是“design  in    California”加州設計,幾乎沒有一個部件是加州製造的,但是最後其實大部分紅利都回到了蘋果公司自己的口袋和蘋果股民的手裏。

二是未必可以持續,過去兩年美國因爲發錢導致股市和樓市的大爆發,很可能美國樓市漲價的水平比國內樓市漲價的水平還要大。這種財富效應促生了消費的增長,促生了投資者的信心。我覺得這個是對經濟有很大的活力。

可能經濟不咋地,但是隻要大家相信經濟不錯,經濟還是能夠有好的增長。

三是在整個貨幣政策的調整的過程中,其實歐央行一直處在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它如果不加息的話,歐元已經跌破了平價,一美元已經能兌超過一歐元了,在歐元誕生以來這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不願意加息,但是一旦加息,它知道歐洲的經濟已經非常脆弱,歐洲其實債務對於經濟的增長形成了很大壓制,這些錢都幹嗎去了?2009年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這些錢都被歐洲國家借了債,又去發放養老金和救濟金,這是另外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我個人覺得可能更加中長期的問題,我們看到美國仍然通過它的高等教育體系,通過它的就業機會,從全球在掐尖,仍然在吸收全球最優秀的人員。疫情結束之後,今年中國留學生去美國又創出了歷史的新高。大家都在說美國疫情這麼嚴重,怎麼還會有這麼多中國的小朋友想要去。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定也是做對了什麼,對全球的整個高尖人才是一個虹吸效應,這一點我個人覺得是保證了美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很重要的基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