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市場持續萎縮,ATM機的使用率正在逐漸降低。根據央行最新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ATM機共有93.67萬臺,較上季度末減少1.11萬臺,全國每萬人對應的數量環比下降1.17%至6.63臺。在分析人士看來,ATM機數量縮減主要是移動支付的快速增長對現金支付需求造成了衝擊,ATM機一方面需要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潮流,另一方面也需要從用戶體驗提升、用戶價值挖掘等層面切入來增強使用頻率、發揮更大價值。

ATM機數量再降超1萬臺

移動支付產業鏈對傳統ATM機的衝擊依舊在持續。

從近兩年的數據來看,ATM機數量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2020年ATM機數量較上年末收縮8.39萬臺,全國每萬人對應的ATM機數量由2019年的7.87臺下降至7.24臺。截至2021年末,ATM機共有94.78萬臺,較上年末減少6.6萬臺,每萬人擁有ATM機6.71臺,同比下降7.34%。

ATM機數量下滑背後是非現金支付業務的穩步增長,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國銀行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967.3億筆,金額1149.8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74%和7.91%。

談及ATM機數量下滑的原因,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分析指出,主要是移動支付的快速增長,對現金支付需求造成了衝擊。

近日,上海多家銀行ATM機被限制存取一體功能引發行業熱議。據相關媒體報道,不少上海市民表示,有多家銀行關閉了ATM機存取一體的功能,改爲僅能存錢或僅能取錢的單一功能,且不能循環存取。

對於銀行ATM機功能被限,取款市民討論不一,有市民認爲,出於運營維護成本的考慮銀行對ATM機維護不及時。也有市民表示,作爲存取現金工具的ATM機在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已大不如前,如果不能循環存取,當現金取完ATM機也就不能繼續服務,遇上“罷工”的機器只能自認倒黴。

王蓬博進一步指出,雖然數量在不斷下滑,但ATM機還是有其存在的價值,首先,在滿足用戶存取現金的基礎需求方面,ATM機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次,ATM機升級改造也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ATM機功能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取現、存錢、轉賬等業務,已經升級爲能夠提供智能化可交互的金融服務,這在未來實際上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間。

“卡位”數字經濟轉型

當前,銀行網點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已成爲趨勢,ATM機的功能也在不斷完善過程中。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當前各家銀行已開始對ATM機進行改造升級,產品功能不再侷限於取現、存錢、轉賬等業務,有部分銀行已將人臉識別技術、智能化交互服務進行提升。

在數字人民幣方面,2021年我國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和試點區域不斷擴容,逐步滲透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生活場景,越來越多的ATM機也在進行相應的升級。北京商報記者此前在實測過程中發現,數字人民幣取現交易非常便捷,在ATM機上選擇“數字人民幣”,然後輸入手機號,並在機具上輸入發送到手機的短信驗證碼,選擇服務項目點擊“兌回現金”,輸入兌換金額及錢包支付密碼,便可從鈔箱中取出現鈔。存現的流程前幾步與取現一致,在輸入手機號、短信驗證碼等操作後,在選擇服務項目時點擊“現金兌換”,並放入現鈔至鈔箱、輸入錢包支付密碼,便可交易成功。

ATM機廠商也抓住了這個機遇,廣電運通在2021年年報中指出,該公司實現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的發放、數字人民幣的存取等功能,增加公司產品創新,爲客戶提供多場景的支持數字人民幣功能的創新方案。恆銀科技也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行業廠商將從不同方向切入數字人民幣的技術研發、場景應用及市場拓展工作,在數字人民幣支付通道、銀行數字人民幣業務系統、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和數字人民幣開立設備,數字人民幣場景全鏈路建設能力等多個方面。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指出,伴隨“智慧網點”“數字人民幣ATM機”等項目推進,一些具有智能化、一體化特點,應用了最新技術的設備將擁有更爲廣闊的前景。因此,ATM機一方面需要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潮流,對業務流程及終端設備實施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也需要洞察用戶的實際需求,從用戶體驗提升、用戶價值挖掘等層面切入來增強使用頻率、發揮更大價值。

在王蓬博看來,ATM機廠商有兩個轉型方向,一個方向是自身的升級,從硬件廠商轉型升級成爲銀行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利用好手中現有資源提升對銀行的系統服務能力;另一個方向是做好ATM機服務升級,提供更多金融服務,提升金融網點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得性,例如增加數字人民幣存取服務等金融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