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宿遷8月4日電 題:從“貧困生”到“優等生”:蘇北“花鄉”十年蝶變之路

中新網記者 劉林

“基地內溫度、溼度、氣壓以及光照強度,都可在智慧大棚智控系統上顯示,這些數據實時傳輸到管理人員的手機客戶端,實現蘭花種植24小時管控。”時下正值酷暑,在江蘇“花鄉”沭陽縣耿圩鎮蝴蝶谷內,不同品種蘭花爭奇鬥豔、競相開放,項目負責人喬闖告訴中新網記者,這得益於數字化管控,突破了傳統花期限制,實現“四季花常開”。

3日下午,江蘇省宿遷市新聞辦舉辦“奮進新宿遷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沭陽專場,沭陽縣委書記彭偉在發佈會上表示,花木是沭陽的特色傳統產業,該縣大力推動由苗木向鮮花、種植向園藝、綠色向彩色、地栽向盆栽、線下向線上、賣產品向賣風景“六個轉型”,積極探索“互聯網+三農”模式,集聚了淘寶、京東60%的花木類賣家,花木電商銷售額佔全國三分之一,獲農業農村部“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榮譽稱號。“如今,‘網紅成爲新農民、手機成爲新農具、數據成爲新農資、直播成爲新農活’這一新變化讓沭陽鄉村更加令人嚮往。”

沭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郎麗娟介紹,近年來,該縣緊抓產業重點,壯大農業項目能級,發展花木特色產業集羣,以“穩面、提質、增效”爲總方向,加快推動花木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花木生產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目前,總投資達30億元的華東花木大世界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矩陣直播”的新方式也推動花木電商邁上新的發展快車道。今年,沭陽成功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

3日下午,記者走進沭陽經開區的江蘇慧典新材有限公司生產區,在車間內看到,電腦前的操作人員正在監控生產;生產線上的原料經過刨切、篩選、打磨、烘乾、鋪裝、熱壓等工藝,全部實現智能化運作,全程不落地、不經人手,機器嗡鳴聲不絕於耳。

“我們每天可生產板材4萬張,從原木到產品,從生產到管理,在這裏只有86個人,而同樣產能的傳統企業則需要近3000人。”該公司董事長張育棟說,公司由江蘇宇濤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興建,計劃投資52億元,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60億元。

目前公司第一條生產線已於今年4月18日順利投產,第二條生產線已啓動建設,正在採購設備,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設備安裝,下半年實現調試生產。

工業領先纔是真正領先,沭陽縣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不斷強化內培外引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蘇北工業強縣,2021年工業稅收、工業用電量、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分別是2012年的4.61倍、2.15倍、4.92倍,總量分別攀升至蘇北第一、第二、第二位,連續七屆入選全國工業百強縣。

數據顯示,十年來,沭陽持續推進“小微企業進規模、規模企業衝億元、億元企業上臺階”梯次培育計劃,全縣規上工業企業795戶,是2012年的4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42戶,是2012年的8.35倍。

“過去十年是沭陽發展史上綜合實力提升最快、人民羣衆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從‘貧困生’向‘優等生’轉變,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彭偉介紹,沭陽曾是江蘇扶貧開發重點縣,“十三五”期間,全縣低收入人口總量和佔比均爲全省最多。“十餘年來,我縣盡銳出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前一年摘掉了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帽子,和全國、全省人民一道,昂首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徵程。”(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