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無法處理國內政治兩極分化,無法解決社會和經濟問題,導致失去重心,並嚴重削弱使其能夠與崛起的中國成功競爭的技術活力,那麼美國也會受到影響。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8月3日文章,原題:美國的中國挑戰  在今年7月的阿斯彭戰略安全論壇上,許多分析人士預測,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按市場匯率計算)將在下一個十年初超過美國。中國是否在尋求在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取代美國成爲世界頭號強國?一些人危言聳聽,將中國人描述爲“10英尺高”。但一位經驗豐富的與會者開玩笑說,與美國的6英尺2英寸相比,中國更像是5英尺10英寸。無論如何,中國過去幾十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美國戰略家稱其爲大國競爭中“步步緊逼的挑戰”。

未來30年會發生什麼,將取決於許多未知因素。從來沒有一個單一的未來,只有許多可能的場景,而哪一種場景變得更有可能,部分取決於中國的行爲和美國選擇的回應方式。同樣,美國應對中國挑戰時也面臨着許多可能的失敗。因此,一個審慎的戰略必須考慮到多種情況。最嚴重的失敗是一場大的戰爭。即使美國獲勝,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軍事衝突也會使俄烏衝突的全球經濟影響相形見絀。

第二類災難是美國國內政治對中國的日益妖魔化所引發的長期冷戰。這樣的結果將阻止中美在管理世界經濟或應對疫情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合作。同樣,中美競爭阻礙在減緩核武器和生物武器擴散方面的合作,將使各方付出高昂的代價。

如果美國無法處理國內政治兩極分化,無法解決社會和經濟問題,導致失去重心,並嚴重削弱使其能夠與崛起的中國成功競爭的技術活力,那麼美國也會受到影響。同樣,遏制移民或削弱美國對國際機構和聯盟支持的民粹主義的發展,也可能導致競爭失敗。

最後,美國的構想和價值觀也可能出現失敗。可以肯定的是,務實和審慎是成功的對華戰略的必要條件。軟實力是通過吸引而不是脅迫盟友使美國受益。這就是爲什麼美國對中國挑戰的成功回應要從國內開始。

美國當初創建國際機構以制定標準和管理國際依存關係,現在它應該加強對這些國際機構的參與和補充。在國際依存問題上儘可能與中國合作也很重要。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主張設定一個“有管控的戰略競爭”的目標。如果美國避免意識形態妖魔化和誤導性的冷戰類比,並保持其同盟關係,就能應對好中國的挑戰。(作者約瑟夫·奈,陳俊安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