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腰斬的業績,已給綠地控股傳遞出危險的信號。今年上半年,公司經營狀況持續惡化,歸母淨利潤大降近5成,再次敲響了警鐘。

今年上半年,公司房地產業務收入大降,基建業務同樣遭遇不順,也出現下滑局面。在當前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之下,這個綠巨人如何翻身?

業績大降近5成

今年上半年,綠地控股經營狀況繼續惡化,受各種不同尋常的不利因素影響,主要指標較去年的較高業績基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據業績快報,2022年1月至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47.36億元,歸母淨利潤42.0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7.64%和48.97%。

房地產業務和基建業務仍然是公司業務核心。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業務實現合同銷售金額680.99億元,同比下降58.5%。同期,克而瑞統計的百強房企銷售降幅爲50.3%。以全口徑金額計,公司在克而瑞上半年百強銷售榜單中跌出前十,位列第12位。

據公開數據,今年公司房地產業務銷售開局不利,第一季度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07.97億元,同比下降56.1%;第二季度持續疲態,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73.02億元,較上年同期大降60.3%。

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新開工面積85.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91.3%,完成竣工備案面積下降17.1%。停工幾乎成了常態,各地綠地樓盤延期、維權等消息不絕於耳。

在這種窘境之下,今年1月至6月,公司無新增房地產項目儲備。

公司另一主力業務基建板塊,受到行業影響,與房地產業務一樣窘迫。

基建板塊主要包括房屋建設和基建工程兩大業務。今年Q1,房屋建設實現總金額874.51億元,同比下降25.97%;基建工程實現總金額285.76億元,同比下降51.37%。Q2,這一狀況並未有所改善,房屋建設實現總金額同比下降46.58%,基建工程總金額同比下降19.05%。

經營之困

經營上的苦澀,綠地控股不是首次嚐到,去年公司業績腰斬,就讓外界大跌眼鏡。

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42.86億元、歸母淨利潤61.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43%和-58.80%。毛利率、淨利率分別爲11.67%和1.73%,盈利水平跌至近十年來的低谷。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業績頹勢延續,營收規模、歸母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27.62%和35.24%。與此同時,公司資金狀況持續惡化,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930.2億元,在手貨幣資金僅656.8億元,難以覆蓋短期債務。以至於公司對在6月25日到期的5億美元債券展期。

爲了化解債務,公司董事長張玉良曾公開表示,要在3年內出售2000億元資產保障債務償還能力。不過,在行業低谷期,公司處置自持的商業、酒店等資產能否達到預期,還是個未知數。

據2021年報,自三道紅線政策出臺之日起,公司累計壓降有息負債1476億元,截至去年末有息負債餘額降至2406億元,全年壓降有息負債812億元。

不過,這樣的舉措還是不能讓評級機構樂觀起來。前不久,標普將公司高級無抵押票據長期發行評級調爲CC級,並展望負面。這意味着在第三方評級機構眼裏,公司從項目銷售籌集新的流動性以履行債務義務的能力風險加大。

標普預計,未來12個月,綠地控股集團的離岸債務到期規模約爲24億美元,還有約96億元人民幣的境內債券和可回售債券,公司用來支持其償還即將到期債務的可用現金有限。

綠地控股成立30年,擁有超大規模,也有上海城投、上海地產集團兩大國資股東助力,實際盈利能力並不強。近十年以來,公司淨利率長期徘徊在5%之下,甚至在去年淨利率不及2%,營收規模超過5000億元,淨利潤不到百億。

據公開數據,2021年,行業典型上市房企盈利指標雖然延續2019年下行趨勢,但毛利率、淨利率中位數仍爲19.3%和7.7%,綠地控股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公司房地產業務早已落後友商。2014年,公司尚能以2408億元年銷售規模力壓萬科,榮登行業榜首。至2021年,公司年銷售規模仍僅有2902億元,已被同行遠遠甩在身後。

這7年時間,公司房地產業務未能持續鞏固,基建成爲第一大業務。去年底,公司悄悄地將所屬行業類別從房地產業變更爲土木工程建築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