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国文 曹学平 北京报道

7月29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启动北京市中成药集采。

此次北京市中成药集采的药品范围包括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64个药品和市场竞争相对不足的20个药品。据了解,2022年1月以来,已有湖北18省联盟、广东联盟、山东等启动或正在进行中成药集采。

8月2日,行业资深人士、医药云端工作室创始人“点苍鹤”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采用带量联动和带量谈判是北京独有的。两种方式结合比较好的地方是可以在其他各省的基础上得到比较合适的价格。

截至目前,湖北和广东在今年1月和4月牵头进行的多省联盟中成药集采还没有完全落地,中成药集采省份已经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不过,国家层面组织中成药集采短期内来看可能性不大。

全国渐成趋势

北京中成药集采采用带量联动和带量谈判两种采购形式。

带量联动药品联动全国各省级或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价格水平,按照带量分包的方式,通过购销双方互相选择,确定中选药品,实行带量采购。带量谈判药品根据全国各省级或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价格水平,制定药品成交参考价,通过邀请议价、量价挂钩的方式进行带量谈判。

据此次中成药集采目录,带量联动药品包括百令片、金水宝片、血塞通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丹参注射液等64个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药品。带量谈判药品共20个市场竞争相对不足的药品,包括复方丹参滴丸、连花清瘟颗粒、喜炎平注射液等比较知名的独家品种,也有脉血康胶囊不是独家品种,有两家企业生产销售。

此次北京中成药集采范围涵盖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非公立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医保定点协议要求参与。鼓励其他医药机构自愿参与。

点苍鹤对记者分析指出,采用带量联动和带量谈判是北京独有的。不只是这次中成药集采,包括以前的其他药品和高值耗材集采,北京都是采用带量联动和带量谈判两种方式。对于竞争充分的药品,采用带量联动的形式,在其他各省已有的现成的价格基础上,让企业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对于竞争不充分的,只有一到两家企业供应的品种,采用带量谈判的形式进行集中采购。

自2018年以来,国家已经组织进行了7批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据国家医保局披露的数据,前6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53%。通过3年的集中带量采购,国家组织集采节约费用2600亿元以上。

国家对于中成药集采启动较晚,这与其特殊性较多不无关系。不过,正如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负责人所指出的,行业的特殊性不是虚高药价的避风港。

2021年12月,全国首次中成药联盟集中采购启动,由湖北省牵头,联合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中成药省际联盟。

2022年1月,全国首次中成药联盟集中采购结果公布,共有157家企业的182个产品参与报价,采购规模近100亿元。其中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率达62%,拟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

今年4月,由广东牵头,山西、河南等6个省份共同参与的广东联盟中成药集采结果公布,本次拟备选的产品共有112个,平均降幅为37.34%,降幅最高的达到92.86%。

另外,7月21日,山东省第三批药品(中成药专项)集中采购启动,此次山东中成药集采还在进行中。

从具体参与集采的中成药品种来看,北京中成药集采与湖北、广东等省联盟的中成药集采有较多重合。

对比其他药品种类的集采,除了启动较晚之外,降价比较温和是已经进行的两次省际联盟中成药集采的一个特点。

不过,对此,点苍鹤认为,中成药集采的药品价格降幅没有化学药那么高,实际上也不算低,并且要考虑到中药行业的特殊性。“湖北的平均降价是42%,广东的是56%(名义降幅),总体来看,这跟历次国家集采的平均降幅差不多是接近的。另外,也要考虑到中成药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而且弹性非常大,有的中药材是‘靠天吃饭’,而化学药的原料药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和透明的,波动没有中成药那么大。成本因素是中成药企业在报价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不能唯低价是取。”

行业迎来变革

随着集采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中成药集采在全国逐渐铺开,中药行业迎来变革。

据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发布的《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三医联动改革、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集采制度逐渐应用成熟,中成药集采在2022年逐步落地,并将继续扩大集采区域和集采品种范围。

在今年2月举行的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药品集采在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全方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重点聚焦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品种,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国家组织和省级联盟采购,实现平均每个省覆盖350个以上的药品品种,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到5个以上,使之成为新的集采常态。

据米内网2021年国内市场销售额排名前20的中成药产品数据,2021年销售额最高的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销售额为20.7亿元,销售额排名第20的为舒血宁注射液,销售额约为8亿元。2021年国内市场销售额前20的中成药中,共有11个产品被列入此次北京中成药集采名录。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2021年销售额排名前20的中成药产品从2016年到2021年多数处于销售下滑状态。有的2021年销售额甚至连续下降至2016年的1/4。其中,销售额下滑比较大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从2016年的近80亿元下滑至2021年的约20亿元,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从2016年的57亿元下滑至2021年的约15亿元,喜炎平注射液从2016年的约46亿元下滑至2021年的约12亿元。少数产品如连花清瘟颗粒、参麦注射液等增长较快。

对此,点苍鹤分析指出,这几年,中成药销量确实下滑得比较厉害,这是现实。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对用药结构大幅度调整,中成药受影响较大。目前,DRG/DIP(按病种付费)等在全国还没有完全铺开,如果DRG/DIP全面铺开,对中成药销量的影响可能会更大。无论哪一个药品,对医院来说,未来都是成本。如果中成药疗效不明显不确切的话,医院就不大会采用。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宏观的扶持中成药的利好政策,但是在现实中,这些年,整体销量确实是在下滑。

点苍鹤认为,国家层面组织中成药集采短期内可能性不大。“有一些药品品种是由地方来牵头组织进行,不一定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湖北、广东等中成药集采联盟,目前还尚未完全落地,山东、北京等省、市中成药集采正在进行,国家层面组织中成药集采短期内来看不大可能。”

药品集采扩大至中成药领域,也成为不少投资者关注的问题。8月3日,针对中成药集采问题,康缘药业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对于中成药集采,公司一直在积极应对和探索。一方面公司独家品种较多,另一方面公司非独家品种原本销售额较低甚至部分品种无销售额,可以通过集采放量。

对于中成药集采下的企业应对策略,华安证券研报认为,集采常态化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而厂家更多的是需要策略去适应。一方面,提高自身产品的深度,掌握相对更强的话语权,提升品牌价值,比如广东集采中独家产品的降幅就明显低于非独家产品。另一方面,扩大自身的产品面,借助中药发展的浪潮,以创新的方式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从另一个维度,院外市场(零售端)和上游市场(中药材)等方面不会受到短期集采影响,是厂商延伸拓展的新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