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孟德馨

近日,外媒報道稱,2022年6月29日或成爲人類發明原子鐘以來歷史上最短的一天。假使地球繼續以更快的速度自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再次打破這一紀錄。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8日報道,由國際天文聯合會和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共同創立的機構——國際地球自轉服務(IERS)宣佈,2022年6月29日這一天的時長比正常時間縮短了1.59毫秒,這是自20世紀50年代人類使用原子鐘報時以來歷史上最短的一天。此前最短一天的紀錄是2020年7月19日,其時長比正常時間短1.47毫秒。

2020年,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的《古海洋學與古氣候學》雜誌刊文指出,7000萬年前,地球上的一天時間約爲23.5小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員則表示,雖然自公元1820年以來,地球的自轉速度一度減慢,但是在過去的幾年裏,地球自轉開始加速。假使地球繼續以更快的速度自轉,它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再次打破這一紀錄。

美國海軍天文臺前研究人員丹尼斯·麥卡錫表示,地球自轉加速可能與地球表面形態的改變有關。“這可能是由於冰川均衡調整,或冰川融化造成的土地移動造成的。”由於氣候變化,兩極的冰川正在融化,地球頂部和底部受到的壓力減小,地殼向上移動,使得地球變得更圓,質量越來越接近它的中心,進而增加了旋轉速度,“這和花樣滑冰運動員增加和減慢速度的原理是一樣的。”

同時,也有學者認爲地球自轉加速可能與“錢德勒擺動”有關,即由於地球本身不是一個標準的球體,其表面的小幅度運動可能會影響到自轉軸,使其出現一定的偏差。

據悉,爲了讓“協調世界時”(UTC)與地球自轉一圈所需的時間相匹配,科學家截至目前已爲“協調世界時”增加了27閏秒。新華社此前報道稱,上次增加閏秒還是在2016年,“協調世界時”于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當年12月31日23時59分增加了一秒,然後才跨入2017年。這多出的第61秒就是全球實施的第27次閏秒。

爲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的“世界時”(UT)和基於原子振盪週期的“原子時”(TAI)。由於兩種時間尺度對秒的測量方法不同,隨着時間推移,兩個計時系統結果會出現差異,因此有了“協調世界時”的概念。“協調世界時”以“原子時”秒長爲基礎,在時刻上儘量接近“世界時”。1972年,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當“原子時”與“世界時”的時刻相差達到0.9秒時,“協調世界時”就增加或減少1秒,以儘量接近“世界時”,這個修正被稱作閏秒。

對此,麥卡錫表示,隨着地球自轉速度加快,人們或將閏秒去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