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

長征二號F火箭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

它將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

和3名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

啓航前

長二F火箭還有一段“超短途旅行”

經過1.5公里長的軌道

從技術區到達發射塔架

而這段“超短途旅行”的起點

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93米高的巨大廠房

是整個酒泉發射中心的核心建築

在這裏,神舟飛船和逃逸塔與火箭對接

完成船、箭、塔的合體

並歷經數個月的測試

以保證其太空征程的安全順利

爲什麼需要一座巨型廠房?

建造這樣的廠房會遇到哪些挑戰?

今天,小新爲你揭祕!

01

“站着”轉場的中國神舟

說起垂直總裝廠房

第一個關鍵詞是“垂直”

1997年前,我國火箭的轉場

大多是“躺着”進行的

水平測試、分級運輸

火箭的芯級、整流罩等構件

被分段運輸到發射區

在發射塔架上進行吊裝、對接和測試

而如今

更多中國神舟是“站着”轉場的

“站着”的背後有“三個垂直”

——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和垂直轉場

“三垂模式”將工作重心前移

主要的測試都在技術區解決

減少發射區壓力

而“三垂模式”的核心

就在於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火箭在廠房內完成組裝、對接和測試

可以減少戶外風沙雨雪等

惡劣氣候影響

提高可靠性

發射區不再需要重複檢測

縮短火箭在發射區的停留時間

發射效率得以提高

據統計,水平轉場時代

火箭需要佔據發射工位約14天

而三垂模式下

時間縮短至三五天

分割流程,也能分散風險

得以“減負”的發射區

能夠集中精力做好發射這一件事

02

戈壁灘上的高難度建築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中國建築旗下中建八局建造

是“三垂模式”下

我國首座垂直飛天港

要在戈壁灘上建造

一座38層樓高的龐然建築

且中間不能有任何樓板隔斷

這在中國乃至亞洲建築史上

都未有先例

爲容納身形巨大的火箭

及其複雜的組裝需求

它需要高大,而且中空

但對建造者而言

要讓一個厚度15米

平面面積3000平方米

重14000噸的箱型物穩穩當當地站立

更是一個技術難題

建造者們最終採用了混凝土框架

和鋼桁架聯合支撐方案

不同於歐美髮達國家常用的全鋼結構

這套創新技術節約了300噸的鋼材

節省造價的同時

它還在耐火、保溫、隔音、抗震

等方面展現了實力

酒泉還有一扇火箭的專屬巨門

僅鋼門架就高80米,重達240噸

爲確保大門升降定位準確

自動聯鎖牢固可靠

建造者們連續奮戰120天

最終完成了這扇巨門

在大風天氣的酒泉

以及海南文昌

近百米的高大廠房

還需要應對風荷載的壓力

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夠有效減少框架變形

2014年7月

18.4級颱風“威馬遜”在文昌登陸

總裝測試廠房無恙

03

“雙廠房”助力太空征程

作爲目前我國最年輕的航天發射基地

文昌擁有兩座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將用於發射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長征五號的垂直總裝測試廠房

同樣由中建八局建造

其高度達到了99.4米,超越酒泉

成爲目前中國單層最高的廠房

廠房的大廳兩側密佈着鋼架活動平臺

是垂直總裝測試廠房最核心的設施

在文昌的廠房內

這些平臺還可以進行上下升降

技術人員可以依據工作需求

調整平臺位置

直接面對火箭進行測修

爲了讓數十米的神箭站着出港

建造者們還設計了

亞洲最大的鋼鐵之門,高81米

它由左右各5扇

重達30噸的鋼桁架鐵門拼裝

加上巨型門軸和液壓設備

這一套門的總重量達到了784噸

接近4架空載的波音747飛機

04

建太空港圓千秋夢

一組時間數據

可以感知半個世紀以來的

“中國加速度”——

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第一飛”

截至2021年12月10日

長征系列火箭共發射了400次

前三個“100次”

分別用時37年、7年半和4年

而最近的“100次”

只用了33個月

發射技術的創新

支撐着中國更快、向更遠處啓航

這也是火箭馳向深空的前奏

——如此細微,卻如此偉大

建太空港,圓千秋夢

除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之外

在文昌、太原、天津……

中國建築共參建了

全國3/4衛星發射中心

建設者們用建築烙刻

逐夢太空的腳印

助力中國從航天大國

邁向航天強國

接下來

和小新一起走進

建設者的手繪長卷

看央企建設者用初心與匠心

築夢蒼穹

↓↓↓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