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仰琳

過去十年,吉林、福建、陝西三地銀行業保險業發展有何亮點?

8月11日,銀保監會舉行了“銀行業保險業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會上,吉林、福建、陝西三地銀保監局局長,圍繞當地發展特色介紹了各地十年來銀行業保險業發展情況。

吉林:地方特色產品保險已覆蓋人蔘等40個品類

作爲農業大省,吉林銀保監局如何引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實現“三農”的全面發展?吉林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徐春武從五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是強化政治責任,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聯合有關方面出臺金融支持精準扶貧等政策措施,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9.4億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5.4萬戶;面向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推出扶貧產業收入保險,保費全部由財政負擔,爲19.1萬戶次貧困戶提供保險保障金額27.1億元,賠付1.1億元,助力吉林省在2020年底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隨後,吉林銀保監局按照相關部署指導機構鞏固扶貧成果,脫貧不脫政策,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支持脫貧人口通過發展生產增收致富。截至今年6月末,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餘額較年初增長23.8%。

二是強化金融供給,優先支持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大金融對吉林省“千億斤糧食”工程、種業振興、黑土地保護等支持力度,助力端牢“中國飯碗”。組織開展“備春耕資金服務攻堅戰”,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種子、農藥、化肥、農機等農資生產供應和購置;聚焦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導機構與科研院所、種業基地、企業加強對接,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持;向產糧大縣傾斜信貸資源,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白城、松原等地區鹽鹼地改造。截至今年6月末,支持種業振興、黑土地保護、耕地保護等貸款餘額合計205.3億元;政策性和大型銀行支持水利工程等農業基礎設施貸款餘額282.6億元。

三是強化政策引領,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吉林銀保監局制定出臺多份政策文件,推動機構傾斜資源,主動對接融資需求,降低融資成本和財務負擔,大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截至今年6月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餘額480億元,同比增長9.21%。

四是強化資源整合,打造服務“三農”特色品牌。在產糧大縣梨樹縣試點“4+N”銀保聯動,以保單、糧食收儲訂單爲主要增信手段,有效解決抵押擔保難題。在白山、通化等地創新開辦動產抵押專項貸款,助力打造長白山黑木耳、吉林梅花鹿等“吉字號”品牌。聯合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出臺《吉林省推進畜禽活體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方案》,助力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大力支持吉林省優勢特色養殖業發展。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肉牛貸款餘額171.7億元,提供保險保障124億元,保額由2020年的每頭5000元、8000元、10000元統一提高至目前的15000元。

五是強化探索實踐,協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吉林省是全國首批開展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六個試點省份之一。近年來,吉林銀保監局會同相關方面積極推進農業保險發展,不斷滿足農業產業多元化風險保障需求、解決“三農”發展“後顧之憂”。

2022年,吉林省主要農作物保險費率同比下降了12%至28%;6種作物種植成本保險和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險的相對免賠率由30%統一降至25%;玉米、水稻保額由2012年的每畝200元、267元提高至目前完全成本保險的750元、1100元;完全成本保險實施範圍擴展至全部產糧大縣;地方特色產品保險已覆蓋食用菌、人蔘、雜糧雜豆等40個特色品類。

從總體來看,徐春武指出,十年來,吉林省銀行業各項貸款增長1.8倍,總量接近2.6萬億元;各項存款增長1.5倍,總量超過3萬億元;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3%,保障金額年均增長32%,保險深度由2.7%上升至5.2%,保險密度由856元每人上升至2911元每人,實現了金融對經濟社會民生高質量發展的精準滴灌。

面對上半年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徐春武介紹,吉林銀保監局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強化窗口指導,發出行業倡議,持續加大金融對疫情防控支持力度,做到應貸盡貸快貸、應賠盡賠快賠。本輪疫情以來,通過線上“無接觸方式”辦理銀行貸款371萬筆、956億元,線上辦理企業和個人保險理賠26.3萬筆、理賠金額14億元,有效保障了廣大企業、居民等基本金融需求。引領銀行機構主動向醫療衛生防疫、“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等民生領域發放貸款437.2億元;推動保險機構將意外、疾病等保險責任擴展至新冠肺炎,提供保險保障2941億元、惠及179萬人次,爲疫情防控和重點民生物資保供穩價領域提供保險保障125億元。

徐春武進一步表示,本輪疫情以來,吉林銀保監局引導全省銀行保險機構主動對接各類企業4.6萬戶次,累計投放貸款3498億元,爲企業支付保險理賠13億元。累計對1694億元貸款本金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10.6億元。上半年,全省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等貸款餘額分別同比增長11%、18.1%、14.8%,普惠型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較年初下降0.7個百分點。

福建:打造全國性沙縣小喫數智化平臺

“近年來,福建局深入貫徹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將進城務工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新市民羣體作爲普惠金融重點支持對象,出臺系列政策措施,積極助力新市民全面融入城市。”福建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叢林表示。

叢林進一步介紹,福建銀保監局出臺金融服務新市民綜合行動方案,引導銀行保險機構針對“難點”“堵點”推進新市民金融服務創新。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探索輸入地、輸出地跨空間協同,破解抵質押品和信用不足難題。新市民羣體存在共性特點,即可抵押資產在輸出地,而貸款需求在輸入地,面臨抵押物空間錯配、信用不足的困境。

對此,福建銀保監局從輸入地和輸出地雙向發力,創新探索“城鄉聯合貸”,以輸入地機構爲主辦行,輸出地機構爲協辦行,主辦行牽頭開展貸前調查、審查審批、貸款發放和貸後管理,協辦行協助辦理背景調查、抵質押登記和風險處置,主辦行與協辦行分工協作、分享收益、分擔風險。轄區部分機構已落地實踐這一模式,比如,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的“新市民貸”已累計授信8.1億元。

二是依託供應鏈服務產業集羣,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福建新市民羣體總量大、佈局散,但在輸入地又呈現一定產業聚集性,如三明“沙縣小喫經營羣體”、福州永泰“建築產業工人羣體”等。

對此,福建銀保監局推動銀行機構與輸出地政府合作,選擇產業鏈條清晰的行業,搭建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新市民“集中上網”,建立產業集羣經濟活動“數據庫”,銀行機構配套提供“供應鏈+訂單”“供應鏈+流水”等供應鏈金融服務。

以沙縣小喫爲例,福建銀保監局推動打造全國性沙縣小喫數智化平臺,目前,已推動沙縣農商行、沙縣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完成全國性沙縣小喫數智化平臺一期建設,選取杭州、深圳、上海、福州、廣州等5個地區作爲試點,鏈接約30家主要小喫配料供應商、2000家小喫門店及物流企業,共享廚倉存貨、訂單情況、物流配送、資金結算、營業報表等數據,將日常經營活動數字化,實現信息流、現金流、物流“三流合一”。銀行機構根據“物資流”“現金流”推出“線上集合貸”,配套創建“新市民遠程金融服務中心”,提供遠程調查、電子簽約等服務,實現“在他鄉也可獲貸”。目前已初步爲1200餘名沙縣小喫經營業主提供1.45億元純信用信貸支持,有效緩解資金週轉壓力。

三是從覆蓋面、契合度、便捷性多角度發力,破解保險觸達率低難題。覆蓋面上,福建銀保監局指導推出“八閩保”“惠閩寶”等保費低廉、不限年齡的定製型普惠醫療保險,部分產品不與戶籍掛鉤,累計覆蓋全省243.8萬人次,賠付支出4487萬元。契合度上,針對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新市民集聚羣體,指導推出“安業保”“騎手保”等意外傷害險和醫療險,創新“按日投保、隨工隨投”的靈活投保方式,並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便捷性上,針對新市民異地業務辦理難問題,推動實現保險客戶信息修改、繳費賬戶更改、生存金領取、理賠報案等業務線上辦理,同時提供事故地機構上門查勘等服務。

“新市民的金融服務需要多部門聯合協同發力,近期我們也正在聯合多個部門進一步完善工作措施,推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風險補償機制,用好金融工具,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助力新市民在城市安居樂業。”叢林表示。

數據顯示,十年來,福建銀行業總資產增長了2.8倍,邁上十萬億新臺階,銀行業各項貸款年均增長13.5%,保險業賠付支出年均增長13%。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普惠型小微企業、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26%和19%;今年製造業貸款增速25.8%,創下近年最高水平。保險業總資產增長了2.9倍,保險密度從1162元/人上升至3091元/人;大病保險和職工補充醫療保險覆蓋3300餘萬人;長期護理保險覆蓋204萬人;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從十年前的545億元增長至1376億元。

陝西:推出“蘋果貸”等特色金融產品

“陝西是一片紅色的熱土,革命老區遍佈全省,全省區縣有7成都是革命老區,所以說無論是支持‘三農’還是助力鄉村振興這些工作,在陝西都有更爲特殊的意義和更加沉甸甸的責任。”陝西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黃晉波表示。

在鄉村振興方面,黃晉波介紹,陝西銀保監局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扭住特色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積極爲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增加對帶動脫貧人口比較多的產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轄內銀行機構推出了“蘋果貸”“生豬貸”“木耳貸”“茶業貸”“新社區工廠貸”等50多款特色化的信貸產品,轄內保險機構也推出了蘋果、設施蔬菜等460餘款特色的農險品種。截止到今年6月末,陝西省的革命老區縣各項貸款餘額近萬億元,保險保障金額3.9萬億元。

黃晉波指出,陝西的果業、畜牧業、設施農業等一系列產業爲老區人民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現在陝西的蘋果、獼猴桃產量都是全國第一,延安、照金等很多革命老區成了網紅打卡地。

在民生領域,陝西銀保監局還指導銀行機構助力老區改善交通、飲水、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條件。比如說國開行陝西省分行就通過直貸等模式重點支持全省革命老區基礎設施項目,信貸規模超過了1000億元。農發行陝西省分行重點支持生態修復工程等項目建設,6月末貸款餘額近600億元。陝西銀保監局督促保險機構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助力兜牢民生底線,防止老區羣衆因病、因災、因學返貧,在榆林佳縣、安康漢陰縣等革命老區落地防貧保項目。同時還鼓勵信託業設立慈善信託,關愛農村“三留守”羣體,爲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崗位,爲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提供關愛服務。

過去十年,陝西省銀行業和保險業取得哪些成績?黃晉波列舉了一系列數據予以說明。

十年間,陝西銀行業保險業服務質效顯著提高。全省科技型企業貸款、綠色貸款、製造業貸款持續快速增長,近幾年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年度累放超過3000億元,普惠型涉農貸款年度累放超過2000億元,69萬農戶得到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資金支持。全省產業鏈核心企業總體信用支持餘額1.2萬億元。陝西自貿區區內各項貸款餘額超過1.6萬億元。

十年間,陝西銀行業保險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銀行保險機構和網點增加了1417家,全省的基礎金融服務實現了村級全覆蓋。銀行業、保險業資產規模分別是十年前的2.7倍和3.6倍,各項貸款餘額4.73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3%。保險深度由2.53%上升到了現在的3.92%,保險密度由973元上升到了現在的2956元,保險業賠付支出年均增速15%。

十年間,陝西銀行業保險業改革化險深入推進。65家農信社改制重組爲農商行,西安銀行成爲西北地區首家在A股上市的銀行。同時,陝西作爲全國車險改革首批三個試點的省區之一,率先啓動改革。目前車均保費已較改革前下降近50%,累計爲全省車險消費者節省保費支出195億元。大病保險服務項目已覆蓋全省3000多萬城鄉居民。

在推進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方面,陝西銀保監局近十年來累計處置不良貸款2396億元。法人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900多億元,風險抵禦能力持續提升。清理不規範保險中介機構1006家。機構改革以來,累計處罰銀行保險機構600餘家次,處罰金額超2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