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婷   

編輯/劉雪梅    

繼低調的一季報之後,8月11日晚間,叮咚買菜交出了一份超出預期的2022年第二季度業績。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叮咚買菜第二季度總營收爲66.34億元,同比增長42.8%。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淨利潤爲2060萬元,2021年同期淨虧損爲17.29億元。淨虧損爲3450萬元人民幣,而2021年同一季度的淨虧損爲19.37億元人民幣。

叮咚買菜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長三角區域營收同比增長47.9%,並實現了3.7%的正向經營利潤率。此外,截至該季度末,叮咚買菜資金充足,包括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等在內的餘額爲60多億元。

幾個關鍵數據值得關注。

在GMV方面,叮咚買菜在該季度同比增長32.3%,達到71.15億元人民幣。

這一季度,叮咚買菜商品銷售成本爲45.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叮咚買菜解釋稱,這主要是受總收入增長的推動。此外,關鍵的毛利率爲31.6%,較2021年同期的14.6%有顯著提高。

這一季度,叮咚買菜的履約費用有所降低,爲15.42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下降9.0%,實現費用佔總收入的百分比從36.5%下降到23.2%。叮咚買菜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平均訂單價值的提高和一線勞動效率的提高。

另外,這一季度,叮咚買菜大幅降低了銷售和營銷費用。財報顯示,這一季度叮咚買菜的銷售和營銷費用1.47億元人民幣,下降64.2%。對此,叮咚買菜解釋稱,產品開發能力成爲其主要的增長動力。

與此同時,叮咚買菜這一季度的產品開發費用爲2.55億元人民幣,增長了23.7%,主要是由於對產品開發能力、農業技術、技術數據算法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增加。

這一季度,叮咚買菜有意縮小了規模。

6月13日,叮咚買菜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複稱,當時個別報道中出現的關於叮咚買菜“大規模撤城”等信息不實。叮咚買菜在天津、安徽等區域的個別前置倉變動爲正常業務調整,調整規模較小,並未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叮咚買菜在上海創立並開城,2019年1月,叮咚買菜進入杭州,該年8月,叮咚買菜走出長三角,進軍深圳,2020年4月,叮咚買菜進入北京,2021年3月,叮咚買菜正式入駐天津,天津也成爲其在2021年新開拓的第一個城市。

近年來,叮咚買菜的發展方向也有所變化。2021財年第三季度,叮咚買菜主動調整了戰略方向,使其成爲了“效率第一,適當考慮規模”。第四季度,叮咚買菜開始頻頻強調商品力的重要性。

在本季度財報後電話會議上,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比較疫情前和疫情後的數據,虧損率是在不斷改善的,“所以我們非常有信心在今年期末叮咚買菜可以實現全面盈利。”

本次電話會議上,梁昌霖強調,叮咚買菜會專注在生鮮和食品的事業上,“有人比較過叮咚買菜和我們的友商,這幾年友商們幹過了很多業態,而叮咚買菜五年如一日,死磕前置倉商業模式。”他表示,叮咚買菜有一種笨拙精神,這種笨拙精神還體現在另一方面,“當友商們紛紛拓寬到生鮮食品以外的其他品類時,叮咚買菜一直堅守在生鮮和食品,一直堅持不會動搖。”

近期,每日優鮮關閉極速達引發外界對於前置倉模式的質疑,電話會議中,梁昌霖雖沒有對每日優鮮公開進行評價,卻也間接強調了其和每日優鮮的區別,即始終堅持在前置倉這單一模式上,並不打算轉變賽道。

7月29日每日優鮮“地震”引發業內外強烈關注,物傷其類,叮咚買菜亦壓力重重,可以說,後者不但是眼下前置倉模式的最突出代表,其後續表現的好壞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着外界對於前置倉模式成立與否的判斷。

雖說二季度在Non-GAAP口徑下首次實現階段性盈利,但叮咚買菜距離全面盈利尚有距離。記者瞭解到,截至該季度末,叮咚買菜資金充足,包括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等在內的餘額爲60多億元。

截至發稿,叮咚買菜(NYSE:DDL)股價爲4.96美元,漲10.58%,市值11.69億美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