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經濟參考報

儘管汽車行業的進入門檻之高令人咋舌,但產業轉軌帶來的巨大想象空間仍吸引了衆多跨界者。在科技大廠蜂擁而至之後,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大廠也來了,ODM造車模式一時間成爲業界熱詞,令汽車的“軀殼”和“靈魂”之爭再起。而在這樣的喧囂背後,不難窺見的是汽車產業形態的變革。

簡而言之,ODM模式下,汽車廠商充當的是“貼牌”的角色,這種模式在手機行業一度盛行,譬如榮耀、小米等手機都是交由其他企業進行ODM生產。當汽車成爲下一代移動終端,“用造手機的模式造汽車”也成爲汽車業創新的一種思路。然而,“隔行如隔山”,造車遠比造手機複雜,儘管ODM造車仍然集中在智能電動車賽道,而隨着汽車純電動化的飛速發展,汽車不再需要發動機、變速箱等複雜的機械結構,這也意味着造車的門檻大大降低,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ODM造車模式本質上還是重資產、長鏈條,僅僅在資金方面,蔚來汽車的李斌說至少要400億元,而小米計劃10年投入100億美元。實際上,據業內人士分析,除了資金外,ODM造車企業必須擁有設計能力、技術水平、生產資質和能力,還需要協調整車企業、零部件供應商等多方資源,且受整車客戶量產規劃和市場銷售情況等多因素影響。

不難發現,ODM造車模式在汽車產業鏈條上扮演的是“一手託兩家”的角色,在打造汽車產品“軀殼”的同時讓“靈魂”更好地融入。對汽車產業而言,ODM造車模式除了可以讓汽車產能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更重要的是其將帶來產業形態的變革。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汽車將會轉變爲高度模塊化開發,汽車硬件可以像積木一樣按需組裝,並作爲軟件載體的形式存在,交給代工方來研發。而在汽車硬件高度同質化的情況下,未來車企的主流將轉變爲全力攻克軟件技術的科技企業,讓軟件技術成爲汽車的核心競爭力。

正如業界資深專家羅清啓所言,汽車作爲一個完整的實體實際上已經開始解體,基於汽車作爲一個實體的產業競爭理論也已經開始融化,未來的汽車是半導體和軟件的附件。而當下急需某種機制去組織到目前爲止我們業已沉澱的汽車工業資源。不論是華爲的“幫助車企造好車”,還是小米的親自下場造車,抑或是百度阿里和車企的聯手造車,再加上如今新進的ODM造車……百花齊放的造車模式,事實上都是在探索對汽車工業資源的重新組織,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將要誕生的是我們強大的汽車產業競爭力。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