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13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石睿) “2015年我在浙江麗水做調查的時候看到一個現象,一個古村落有很多綠化樹木,上面掛滿了紅色的柿子,柿子已經熟了,我去的時候是12月,浙江山區蠻冷的,爲什麼這些柿子還掛在樹上不摘下來呢?”

近日,北大國發院、北大社會行動與創新實驗室、北大國發院公益委員會聯合舉辦了鄉村振興“村長工作坊”第二期活動。期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說起這樣一個故事。

他說,“當地村民告訴我,這些柿子不摘是因爲村裏辦了民宿,吸引了浙江美術學院的學生來寫生,山區、雲霧、古村、柿子紅紅的掛在樹上,構成了很好的寫生對象,所以浙江美院的師生就請求村民不要摘柿子,而民宿的收益比柿子摘了去賣錢的收益還要高。”

周其仁坦言,這個故事給他很大的啓發。鄉村振興一定要動員資源,沒有資源的投入要改變鄉村面貌是很難做到的。

但資源從哪來?周其仁指出,每個鄉村本地都有資源,但是遠遠不夠,全國還有幾十萬個行政村,要振興鄉村,要達到現代建設水平,要動員的資源量是非常巨大的。

他認爲,振興鄉村的時候視野要放大,對外部世界瞭解多一點,就會容易跟外部的人合作,就能把外部的一些需求、技術、以及商業的可能性帶到村莊來。

在麗水松陽,一間開在古村落的“懸崖上的書店”令周其仁印象深刻。這是當地政府引入外來資本的案例之一。書店的經理提到,年輕人喜歡到這裏來旅遊,住下以後還希望有點文化活動,這就是書店開在這個村落的原因之一。

周其仁認爲,思路要寬一點。“山區裏的人思路OK的話,想把民宿做好的話也不難。”

“我們很多農村人去打工,出去走走看看,見多了纔會有認知,纔會鑽研技術,纔會籌措資金,纔會想要幹一番事。” 周其仁覺得,村裏人如果走出去闖一闖,再回鄉就可能帶回很多意想不到的想法。

文旅產業之外,發展農業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周其仁介紹了“菠蘿的海”開拓菠蘿市場的故事。

公開資料顯示,菠蘿種植於上世紀引進徐聞,現在菠蘿種植面積有幾十萬畝,以“菠蘿的海”而聞名。不過,此前徐聞菠蘿產量雖大卻賣不上價格,當地拓展了思路,先了解全中國哪裏菠蘿喫的最多、哪裏經銷菠蘿量最大,發現中國北方城市的菠蘿消費量很大,甚至再往北的蒙古國、俄羅斯也是好市場。

但是誰有能力可以把菠蘿賣到那裏去呢?當地就找到各地銷售菠蘿最多的公司,一個個上門做工作,邀請他們到徐聞來,培育當地經紀人對接。此外,還開通“徐聞菠蘿”高鐵專列,到武漢等城市舉辦“菠蘿節”,目前徐聞菠蘿的銷售價格已經漲了十倍。

後來廣東省對徐聞賣菠蘿的思路做了總結,一是建立信息地圖和數據庫,也就是當地生產的農產品是“誰在喫、誰在買、誰能銷售”;二是把經銷商引到產地來,配備本地的經紀人。周其仁強調,把外部力量引進來之後,才發現生產做什麼改變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

周其仁指出,鄉村振興不要以村爲本,要以人爲本。因此不一定侷限於本地資源,要善用城市的消費力、投資力、科技力等,借城市之力來更好的發展鄉村。(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