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中,個股永遠重於大市,而在過去五年中,建築材料板塊中牛股輩出,三棵樹、凱倫股份、東方雨虹偉星新材等個股在過去五年中漲幅均遠遠超越大盤。

分析人士認爲,裝修建築材料曾被一度當做無差異的工業品,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功能性建築材料所具有的強大的“消費品基因”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正是這一基因讓建築材料頭部公司強者恆強。品牌優勢疊加渠道優勢,帶來定價權和集中度的不斷提高,這一邏輯過去十多年也曾在調味品和白色家電板塊上演,造就了海天味業和格力電器等一批牛股。

消費建材中不可低估的“消費基因”

6月15日,某防水龍頭髮布調價通知函,瀝青卷材、瀝青塗料上調20%,高分子卷材上調15%,水性塗料上調10%,6月22起正式啓用。

這已經是該公司過去13個月中至少第五次跟隨原材料成本上漲而進行的漲價。另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東方雨虹、三棵樹防水、北新防水、亞士防水、西卡藍盾、雨中情等30多家防水企業紛紛發佈漲價函,漲價幅度在10%~30%。

擁有提價權是消費品行業的重要屬性,也是企業能夠保持基業長青的重要原因。消費品因爲直接面對衆多的消費者,一旦一種消費品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和渠道優勢,那麼即使提價也不會喪失市場份額。“即便在產品需求平平,產能未充分開工的情況下,無懼由於提價導致市場份額和銷售數量的大幅下降。”這也是巴菲特偏愛消費品的重要原因。

消費者並不會因爲防水材料的價格上漲退而求其次,選擇價格低廉的替代品。在日常生活中,洗手間漏水是一個讓人再糟心不過的事情,它不僅造成自家的牆壁滲水、發黴,而且可能漏水到樓下鄰居家,最後只能重新鑿開地面的瓷磚進行補救,因此口碑好的防水材料和管材在人們心目中擁有幾乎無可撼動的地位。

一位常年在深圳從事裝修工作的師傅透露,某管材龍頭上市企業最近兩年連續提價,價格比前年已經翻倍,但是他們在裝修中還是選擇這家管材龍頭上市企業的產品,因爲這家企業對產品上門安裝,並進行終身保修,如果出現爆水管等問題,這家企業也可以根據水管排布圖進行精準恢復。

中國本輪房地產週期是1999年開啓的,第一波高峯是2000年到2007年,這波大潮中買房的業主多面臨着人生的第二次裝修。在初次裝修時,消費者會認爲瓷磚、防水和管材等建築材料是無差異的,豐儉由人。但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裏,見識過質量不好的瓷磚會沁色、刮花脫釉、碎裂;體驗過水管爆裂可能帶來的地板和傢俱泡水甚至鄰里糾紛;體驗過質量不好的牆壁開關會隨着時間推移而變色發黃甚至鬆動、脫落等等問題,這些業主在第二次裝修中對裝修材料的品牌和口碑更加在意。

由於更新頻率低,犯錯成本高,因此容錯率低,部分品牌建築材料呈現出必選消費的剛性特點,這些品牌建築材料公司的集中度和定價權大幅提升。

裝修建築材料與最終消費者之間貌似隔着裝修公司,但爲了避免返工帶來的麻煩、爲了居住更加綠色環保,爲了節省裝修時間,裝修公司和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龍頭公司所生產的裝修建築材料。具有口碑和渠道優勢的裝修建築材料也就有了強大的定價權,而定價權和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也造就了板塊中的批量牛股。

隱匿的“消費基因”也爲裝修建築材料公司帶來強現金流和高分紅,偉星新材、旗濱集團和魯陽節能等公司表現突出。偉星新材自2010年上市以來募資金額僅爲11.4億元,但累計派息金額卻高達57.7億元。三棵樹更是在五年時間,股價暴漲6倍,妥妥的超級大牛股。

消費升級趨勢下的長坡厚雪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身邊很多2008年之前買房的朋友都已經二次裝修或者準備二次裝修,一方面是因爲當裝修的時間超過10年之後,房屋裏內部會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電線老化,水管漏水、瓷磚脫落、牆壁發黴等等;另一方面是消費升級所致,比如十年之前裝修之時,當時普遍採用的三門冰箱並不具備除臭保鮮等功能,但這一功能已經成爲今天最常用的雙開門大容量冰箱的標配;十年之前裝修之時,家裏通常採用白水泥或者玻璃膠勾填縫,隨着時間的推移,白水泥或者玻璃膠會發黴發黑,甚至出現中空,但現在家中的勾填縫通常採用美縫膠,美縫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房屋裝修也是一個人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斷進行消費升級的過程。

券商中國的調查顯示,爲了更加宜居,普通的家庭一般會在主人的一生中進行兩到三次裝修,而富裕家庭爲了追趕家居的潮流,一般會十年進行一次裝修。值得關注的是,以前由於裝修材料的污染,房屋裝修完需要進行長達兩三個月的空置換氣纔可以入住,而現在隨着免漆面板、綠色塗料等接近無甲醛材料的推廣,房屋裝修完畢後基本不用空置可以直接入住,也提升了人們裝修的頻次。當前一線城市普通家庭的裝修花費一般在30萬以上,而富裕家庭的裝修更是在50萬以上。

消費建材的各個細分賽道規模均在千億以上,頭部企業的集中度仍然較低。華安證券表示,消費建材的成長屬性大於其週期屬性,衆多細分領域的市場規模都是千億級別,是建材行業“長坡厚雪”的優質賽道,中長期來看,消費建材龍頭在規模、渠道等方面優勢顯著,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的邏輯持續演繹。

中信證券表示,建材多爲隱蔽工程,且質量後驗,歷史上消費者重視程度不夠,行業集中度低,隨着房屋從新建轉存量,對房屋質量重視程度提升,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建材C端有望走出白電行業高集中度趨勢,具備渠道優勢的企業或爲最大受益者。

中信證券還表示,居住消費支出是居民各項消費中僅次於食品的第二大支出,且由於更新頻率低,犯錯成本高,因此容錯率低,消費者對建材產品品質應該有更高的要求,隨着消費者對房屋質量的重視程度提升,建材行業迎來消費升級下集中度提升的大機遇。

消費建材的頭部企業面臨中長期的機遇。平安證券認爲,從空間看,儘管新房市場逐步萎縮,但存量房翻新改造有望支撐消費建材中長期需求,且防水、管材等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仍大,從格局看,中小企業受疫情與地產困局衝擊更大,未來生產經營更趨謹慎,給予頭部企業更大空間。

(投資有風險,本文所提及的個股僅爲舉例,請勿據此入市)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