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小昭

一般來說,經濟發達的城市,就業機會較多,工資水平較高。那麼,在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之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的普通地級市主要在哪裏?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梳理了各個地級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後發現,2021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10個普通地級市分別是蘇州、無錫、紹興、東莞、佛山、珠海、舟山、嘉興、湖州和常州。從城市羣分佈來看,10個城市全部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其中長三角7個、珠三角3個;從省份分佈來看,10城來自江蘇、廣東、浙江這三個東南沿海經濟大省。

蘇州居首位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

其中,蘇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6.8萬元,緊追廣深兩大一線城市,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五,在普通地級市中領跑。蘇州2021年GDP達到了22718億元,比地級市第二名的無錫多了8000多億,在地級市中遙遙領先,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列第六,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四個一線城市和直轄市重慶,蘇州也被稱爲“最牛地級市”。

近年來,在上海的輻射和帶動下,蘇州的轉型升級不斷加快。數據顯示,2021年蘇州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393家,累計達11165家,數量僅次於四大一線城市,位列全國第五。全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42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公司35家,年末全市共有境內A股上市公司175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五。新增科創板上市公司18家,累計38家,居全國第三。北交所上市企業4家,位居全國第二。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集聚,也帶動了居民收入快速增長。

同時,蘇州下轄的幾個縣域經濟也十分發達,崑山、張家港、常熟、太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位居全國縣域前十。

蘇州之後,同爲蘇南的無錫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3014元,在普通地級市中位居第二。無錫的GDP總量在地級市中也僅次於蘇州,位居第二。

位居第三的是浙江的紹興,數據顯示,2021年紹興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09元,在浙江省內普通地級市中位居第一。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01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36元。

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紹興的柯橋區輕紡工業十分發達,紹興有著名的“三缸”,即紹興的酒缸、醬缸和染缸,也就是說酒、醬製品和紡織三個行業十分突出。同時,紹興每個鄉鎮基本上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塊狀經濟,支撐了經濟發展。比如諸暨、上虞都有十分發達的產業集羣。同時,人均收入與個私經濟的發展也有很大關係,紹興的個私經濟十分發達,居民收入高。

江浙粵各具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十城中,浙江的4個城市(紹興、舟山、嘉興、湖州)全部來自杭州灣沿岸和浙北地區。湯海孺說,杭嘉湖平原和寧紹平原的自然地理條件好,平原比較多,基礎條件好。另一方面,這幾個城市靠近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也更容易受到大城市功能的外溢和輻射帶動。

相比之下,浙中地區的金華雖然下轄的義烏市人均收入位居全國縣級市第一,但在地級市層面,金華位列浙江普通地級市第五,沒有進入到全國普通地級市前十。一方面,金華距離上海、杭州的距離更遠,受到的大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更小。另一方面,金華市內,其他市縣與義烏的差距不小。

上述十城中,江蘇的三個城市(蘇州、無錫、常州)相互之間的差距比較大,比如位居第一的蘇州,比位居第二的無錫人均收入高出5177元,比位居第十的常州高出11294元。整體上,蘇錫常的收入與距離上海的遠近緊密相關,距離最近的蘇州收入最高,距離較遠的常州,在三個城市中收入最低,幾個城市相互之間差距明顯。

但在浙江的四個地級市中,杭州灣南岸的紹興收入最高,但紹興比舟山、嘉興、湖州的領先也不多,相互之間的差距不大。

湯海孺說,這也體現浙江經濟發展與江蘇經濟發展的一些差異。蘇南地區的外向型經濟很突出,外資企業多,外源型發展更多一些。而浙江民營經濟、個私經濟更突出一些,內源型經濟更多一些。

不過,無論是走外向型還是內源型的發展路徑,都各具優勢。作爲地級市,應該根據各自的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揚長避短,將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此前對第一財經分析,一個地級市的發展,在產業發展上一定要揚長避短,與中心城市實現市際分工,重點發展一些製造業和有自身優勢的產業。

江浙之外,人均收入前十的地級市中,有三個來自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分別是居第四到第六的東莞、佛山和珠海。這三個珠三角的地級市中,不僅有“世界工廠”東莞和製造業大市佛山,而且也有珠江西岸的老牌經濟特區珠海。不過儘管同處珠三角,三個城市的發展特點存在一些明顯差異。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分析,珠海整個城市相對比較年輕,新興產業也比較多,因此居民收入也比較高。東莞和佛山不僅製造業發達,而且專業市場和個私經濟十分發達,比如佛山的傢俱城,佛山南海區的鋁型材、塑料市場等,一般有專業鎮,就有專業市場,整體的收入水平高。

雖然東莞和佛山都是同處珠三角的製造業大市,但兩者的產業結構存在較大不同。佛山以本土企業爲主,包括家電、金屬製品、傢俱等,內生性更強。相比之下,東莞則外向型經濟爲主,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大,生產與消費都更加國際化,外向型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