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在新一輪豬週期曙光漸現之際,“養豬大戶”正邦科技何時能夠翻身,成爲縈繞在投資者們心頭的疑問。

8月上旬,正邦科技披露了2022年7月生豬銷售情況。公告顯示,該公司7月銷售生豬數量與銷售收入均同比大幅下降,其中銷售生豬88.25萬頭,同比下降49.60%;銷售收入7.42億元,同比下降77.51%。

值得一提的是,7月中旬,正邦科技曾發佈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稱,預計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38億元至46億元,同比下降165.72%-221.66%。

在此之前,正邦科技已出現鉅虧,去年淨利潤同比下降427.62%至-188.19億元,在頭部上市豬企中虧損額居於首位,蠶食了其自2007年上市以來的盈利總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兩個月前,一紙超5億元商票逾期未兌付的公告,將正邦科技正身陷資金鍊危機暴露在公衆的視野。而自此之後,正邦科技動作頻頻,試圖通過控股股東減持、出售閒置資產及跨界新能源等方式來緩解資金壓力。不過,此番自救效果究竟如何,或還需時間來驗證。

曾陷“斷料”風波

目前,包括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等多家上市豬企披露7月份生豬銷售簡報。

受商品豬價格整體回暖影響,7月,牧原股份銷售收入104.91億元,較去年同期52.07億元增長101.48%;唐人神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亦實現翻倍,生豬銷售收入合計3.41億元,較去年同期1.65億元的銷售收入同比上升106.75%;溫氏股份生豬銷售收入亦同比增長50.97%。

相比之下,相同報告期內,正邦科技的生豬銷售卻稍顯落寞。2022年7月,正邦科技銷售生豬88.25萬頭,環比增長17.54%,同比下降49.60%;銷售收入7.42億元,環比增長12.18%,同比下降77.51%。此外,公告還顯示,2022年1-7月,該公司累計銷售生豬572.76萬頭,同比下降34.52%;累計銷售收入56.54億元,同比下降73.13%。

正邦科技在公告中解釋,報告期內,公司生豬銷售數量及銷售收入同比降幅較大,主要是由於國內生豬價格下降及公司調減產能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7月份,因被曝出對代養戶進行斷料,導致生豬出現餓死,甚至出現豬喫豬的現象,正邦科技深陷風波之中。7月下旬,財聯社曾報道稱,根據多地調查發現,最近一個月,廣西南寧、江西贛州、四川江油、湖南湘潭等地的正邦科技代養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斷料問題,並且還面臨結款難、退押金難等多重問題。

隨着“斷料”風波的持續發酵,7月25日,正邦科技公告解釋稱,截至7月初,因物流配送與飼料廠的協調問題,少部分區域出現了偶發性斷料現象,目前已通過資源協調解決。該公司同時表示,本次斷料主要受6月份豬價低迷及疫情因素影響,公司資金相對緊張。

實際上,早在6月上旬,正邦科技資金喫緊的困境就已暴露於衆。6月8日晚間,正邦科技發佈關於部分商業承兌匯票逾期未兌付的公告稱,受豬週期影響,公司及子公司江西正邦養殖有限公司等近期因流動資金緊張出現部分商票逾期未兌付的情形,截至公告披露日,逾期未兌付餘額合計5.42億元,其中逾期金額最多的爲5.17億元,正是正邦科技本身,而逾期金額最少則爲54.37萬元。

這並非是今年正邦科技首次逾期。根據公開信息,今年4月,正邦科技首次出現在商票持續逾期名單之上,逾期金額爲1.02億元。5月末正邦科技商票逾期金額進一步擴大至4.79億元。

作爲國內養殖龍頭,正邦科技的資金壓力在此前就已出現端倪。財報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正邦科技非流動負債合計120.06億元,流動負債高達286.81億元,其中應付票據及應付款爲42.24億元,佔比14.7%。

大幅擴張後半場

成立於1996年,由創始人林印孫以飼料生意起家的正邦科技,主營業務爲飼料、生豬、獸藥的生產與銷售。2007年,正邦科技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成爲江西第一家農業上市公司,如今已是國內養豬行業的龍頭之一。

2021年,正邦科技1492萬頭的生豬出欄量,在全國排位第二,僅次於“豬中茅臺”牧原股份,主營業務銷售收入475.68億元,其中養殖收入佔比超六成,爲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

7月15日,正邦科技發佈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38億元-46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4.3億元,同比虧損增長。

對於業績變動原因,正邦科技方面表示,2022年上半年,國內生豬平均價格依然處於較低水平。報告期內,公司生豬出欄共計484.52萬頭,同比下降30.75%,商品豬銷售均價12.74元/公斤,同比下降37.49%,且疊加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使得公司上半年依然承受了一定的業績壓力。此外,公司因縮產導致現有產能與出欄規模的階段性不匹配導致整體產能利用率較低,致使折舊攤銷費用提高。

記者梳理正邦科技自上市之後的歷年年報發現,2007年至2020年,其營收呈現高速增長趨勢,但盈利能力卻緊隨週期大幅波動。例如2016年正值行業週期波峯,正邦科技歸屬淨利潤由2007年的不足1億元攀升至超10億元,銷售淨利率亦從2.55%大幅增長至5.49%;而在週期低點的2018年,正邦科技的營收雖已達到221.13億元,但銷售淨利率下降至0.87%,歸屬淨利潤暴跌至1.93億元。2019年是生豬價格進入新一輪上漲週期的起始之年,在非洲豬瘟疫情的持續影響下,正邦科技營收同比增長10.88%至245.18億元,淨利潤增長751.53%至16.47億元。

春風得意“豬”蹄急。自2019年起斥巨資進行產能擴張,幾乎成了各大生豬養殖企業的“基本操作”,正邦科技也不例外。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生豬出欄量最大的依次是溫氏股份(1851.66萬頭)、牧原股份(1025.33萬頭)、正邦科技(508.4萬頭)、新希望(354.99萬頭)。而至2021年,這一排名已發生改變:牧原股份以4026.3萬頭的出欄量拔得頭籌,正邦科技以1492.67萬頭的出欄量躍居行業第二,溫氏股份與新希望分別排名第三、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經營規模的擴大以及項目建設的推進,正邦科技負債規模也不斷增長。同花順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正邦科技的流動負債從91.77億元飆升至315.73億元,非流動負債從不足50億元上漲至115.49億元,截至2021年底,該公司負債合計高達431.21億元。

豬價高位時的激進擴張卻遭遇了“最慘豬週期”。在經歷兩年的大漲之後,2021年,養豬行業進入寒冬,正邦科技的生豬出欄價格從2021年初最高32.62元/公斤跌至最低10.66元/公斤。受此影響,這一年,正邦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476.70億元,同比下降3.04%;淨利潤虧損188.19億元,同比下降427.62%。今年第一季度虧損態勢仍未得到扭轉,淨利潤虧損達24.33億元。

如今,隨着新一輪豬週期的開啓,正邦科技能否如願化解當下的危機?答案或許只有時間知道。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