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評級機構更加重視迴歸業務本源,積極優化升級評級方法體系,級別上調大幅減少,級別序列合理性有所提升,預計未來發展將會越來越規範。

“誰給的評級高,項目就給誰做。”由於債券評級行業的這條“潛規則”,以前國內債券評級存在“虛高”的情況。

爲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規範發展,提升我國信用評級質量和競爭力,助力債券市場健康發展,《關於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在發佈一年後於近日正式施行。《通知》要求,信用評級機構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加強動態風險監測,及時掌握信用風險因素的變化情況。

近一年來,信用評級行業迎來哪些變化?相關機構評級方法體系的修訂主要涉及哪些內容?

級別上調大幅減少

近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行及合規情況通報》顯示,二季度,評級機構共對87家發行人進行了評級調整,同比減少3.33%;佔總存續家數的1.90%,同比減少0.64個百分點。其中,正面調整9家,負面調整67家,另有9家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分機構看,聯合資信、中證鵬元和中誠信國際調整家數較多,分別爲28家、18家和16家;遠東資信和聯合資信的調整家數佔其存續發行人家數比重較高,分別爲5%和2.28%。

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邢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二季度數據表現來看,《通知》發佈一年來,通過強化市場約束機制、提升監管力度,評級行業的外部引導效果已經顯現。評級機構更加重視迴歸業務本源,積極優化升級評級方法體系,級別上調大幅減少,級別序列合理性有所提升,預計評級行業的發展將會越來越規範。

記者從聯合資信處瞭解到,根據有關法規要求和聯合資信有關制度,爲適應債券市場發展變化,結合評級業務實踐,其已對所使用的工商企業評級方法總論、各行業企業評級方法和評級模型進行了修訂。

具體來看,相關修訂主要涉及以下內容:一是進一步完善了調整項因素及相關評價標準,將包括ESG(環境、社會、治理)相關因素、發展韌性等可持續發展能力因素納入調整項。二是對矩陣進行了適當調整,提高了分佈的合理性。

除了評級方法和模型的整體調整之外,部分行業的評級方法和評級模型也根據其行業特徵及外部環境變化,修訂了相應的指標、權重、閾值等參數。

發行主體四大特點

有信用評級機構人士告訴記者,面對日趨嚴格的監管政策、不斷突變的信息科技革命、市場開放下國際同業和國內新型參與者加入競爭、國內外機構投資者對高區分度評級的強烈需求等,國內的信用評級行業正在面臨一個“強監管、市場化、高競爭”的經營環境。總體來看,評級行業目前正在重塑。

邢軍告訴記者,從評級機構角度結合目前經濟形勢來看,當前發行主體有以下幾個特點需要關注:

一是發行主體結構趨於集中,城投類發行人的各項指標占比明顯佔優;二是房地產行業及相關領域信用風險仍然有很大影響,信用債違約規模還在增長,而近期境外債的實質性違約依然出現,風險傳染仍需重視;三是綠色債券發行主體迎來新機遇,《中國綠色債券原則》正式建立了國內初步統一、與國際接軌的綠色債券標準,根據近期統計數據,我國綠色債券發行總和同比大幅增長;四是發行主體的企業性質分佈仍欠均衡,非國有發行人佔比不高。

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爲了更好地維護投資者信心,評級機構還需要注意母公司較弱但是合併報表裏子公司很強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子公司優質資產所沉澱下來的現金和流動資產可能會掩蓋實際發債主體母公司的真實情況。

“爲加強信息披露,繼續引導和擴大投資人對於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的瞭解和認可,提升評級行業公信力,我們在原有指示級別、發行人最終信用級別的基礎上,優化了評級報告模板。”聯合資信方面告訴記者。

據悉,在新的評級報告中,將詳細披露受評主體個體信用級別(即BCA級別)、外部支持因素(如有)和最終主體信用級別。

服務債市健康發展

中債資信數據顯示,2021年,受益於前期低資質主體的逐步出清及債券展期的風險緩釋,債券市場違約情況有所緩和,全年新增公募債券違約主體24家,較2020年減少4家,公募債券違約金額爲1705.59億元,較2020年微降。

從時間分佈看,2021年債券違約規模呈現先高後低趨勢,受“海航系”企業破產重整影響,去年一季度違約規模佔全年違約總規模的一半以上;從債券品類看,2021年違約債券仍以公司債、私募債居多,兩者合計佔比約62%。

況玉清告訴記者,國內債市風險等級整體上還是不錯的,無論是在銀行間市場還是交易所市場,都是比較穩的。以交易所市場爲例,對發債主體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債市違約的概率也比較低。

“評級機構作爲承銷商之外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發債參與主體,其所承擔的中介責任也是很重的。未來,在監管方面的約束也會有所加強。”況玉清進一步指出。

記者注意到,根據《通知》要求,信用評級機構應當切實提升初始評級和跟蹤評級的有效性和前瞻性,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加強動態風險監測,及時掌握信用風險因素的變化情況。受評對象發生影響償債能力或償債意願的重大事項時,信用評級機構應當及時啓動不定期跟蹤評級,並在評級報告中充分說明評級結果調整或維持的理由。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方面告訴記者,在政策穩增長的同時,各項防範風險的政策也進一步落實,地方債常態化管理不斷推進,隱性債務問責力度加大。

其中,顯性債務方面,各地積極達成專項債穿透式監測全覆蓋目標,支出進度預警、違規處理處罰等機制持續落地。隱性債務方面,中央及多地通報隱債問責案例,城投企業積極化債、高壓反腐。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