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新

在海外市場打拼多年後,中國AR初創企業Nreal計劃擴展中國市場,即將發佈消費級AR軟件產品。

Nreal創始人、CEO徐馳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稱,AR產品目前正處於拐點階段,在新的終端變革之下,中國公司的機會很大。

Nreal成立於2017年1月,創始人徐馳曾在AR早期公司MagicLeap擔任工程師。其投資陣容豪華,包括快手蔚來資本、雲鋒基金、紅杉中國、高瓴、洪泰基金、中金資本、順爲資本、CPE源峯、華創資本、愛奇藝等。3月30日,Nreal宣佈完成6000萬美元C+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

徐馳稱,當前AR市場類似2007年的智能手機行業,處於拐點狀態,底層技術開始成熟。此前,Nreal主打海外市場,面向電信運營商渠道推出AR眼鏡,定位時尚數碼產品,用於流媒體播放、健身應用等。

全球運營商的力推,爲AR設備在消費市場的普及創造了有利條件。據市場調查機構StrategyAnalytics統計,2021年Nreal在消費級AR終端出貨量份額達到75%,到2022年上半年,該數字更是上升到81%,在早期消費級AR市場佔據主要地位。

AR眼鏡一度被視爲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代移動平臺,通過屏幕把虛擬世界疊加在現實世界展開互動的AR試驗,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航空航天應用。谷歌曾於2012年率先發布第一代Google Glass,後由於效果不佳,且容易侵犯他人隱私,於發佈半年後停產。2017年,谷歌推出第二代谷歌眼鏡企業版,瞄準製造業、物流業、醫療等垂直行業,售價高達1829美元。微軟則在2015年推出第一代HoloLens,在中國售價高昂,也未能普及。

新冠疫情啓動的遠程辦公時代,正在推動AR產業春天的到來。AR近期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讓人眼前一亮,例如光刻機巨頭ASML採用AR技術進行光刻機設備的維護,微軟也發力於此。

但Nreal仍堅持消費路線。徐馳認爲,正如此前VR領域在低谷下紛紛轉向企業市場,而Facebook堅定做消費級產品,終於在近年打開了市場一樣,在AR領域,Nreal希望新產品的發佈能起到類似效果。

AR市場門檻較高,IDC曾稱,如果有初創企業想要進入這一市場,短期內需要爲企業進行定製服務,因爲消費者很難花幾千元去購買一個內容欠缺的產品。

這也是Nreal產品尚未在國內亮相的原因之一,徐馳提及,此前公司便有進軍國內市場的打算,但還是希望把體驗打磨成熟再發布。

他表示,相比歐美日韓,中國AR市場的成熟度相對較低,需要通過一些與巨頭聯手打造的應用產品,讓用戶直觀地感受到AR帶來的體驗革新,才能真正讓用戶接受AR產品。目前,Nreal與愛奇藝等內容平臺合作,針對AR眼鏡推出適配應用,以提高內容豐富度。在海外,Nreal還嘗試支持Steam等應用,進一步強化軟件應用生態。

但徐馳也強調,AR設備領域的供應鏈還不夠完整,專業人才稀缺。和電腦和手機相比,AR眼鏡既要透過鏡片看到真實世界,又要將虛擬影像清楚地投射上去,需要顯示技術的不斷提升。

對此,徐馳稱Nreal旗下AR設備光學性能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目前Nreal的AR眼鏡能夠實現52度視場角、1080P分辨率顯示效果。其中,支持設備顯示的自研光學模組被Nreal視爲核心競爭力。有Nreal工程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Nreal建立了光學模組生產線,能夠實現97%的生產良率。

除光學模組外,在消費級AR設備技術有關的計算處理能力和通信技術上也有新進展。

高通於今年5月推出無線AR設備參考設計,由高通與歌爾股份、視涯技術合作開發,大幅改善AR眼鏡的體積重量和舒適度。根據高通此前公佈的AR/VR設備演進路線圖,目前各自發展的VR頭盔和AR眼鏡兩大設備,隨着無線連接技術和芯片算力進化,最終將融合成爲“XR設備”,並脫離本地設備與雲端交互,可獨自提供AR/VR功能。而在AR眼鏡側,眼鏡與電腦、智能手機等計算設備無線連接的形態將是未來1至4年的主流趨勢。

但此類設備進步,仍需要基礎設施進一步發展。“在不遠的將來,或將看到支持5G連接的智能眼鏡推出。”高通技術公司副總裁兼XR業務總經理司宏國告訴界面新聞記者,5G、Wi-Fi等無線連接技術將驅動未來AR智能眼鏡發展,但若要實現雲端交互,未來還需要在基礎設施層面實現雲端的分離式處理。

徐馳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對於無線AR設備參考設計方案,Nreal已有前期預研,但產品化仍存在挑戰,“消費者能接受多大的重量,電池的待機時長是多少,這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技術迭代。”

在消費市場,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雲集,近年則將技術積累轉移至軟件以待風起:2017年,蘋果推出AR開發平臺ARKit,軟件開發人員可以藉此打造AR應用;谷歌也在同年發佈了對標的開發平臺ARCore,用於安卓系統。在消費級市場上,也有消息稱蘋果將在明年一季度正式推出消費級AR眼鏡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