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市場上傳聞,格力電器爲限制經銷商同時代理銷售飛利浦空調,“逼迫”經銷商“二選一”站隊。

傳聞背後,則是一家空調行業大佬的無奈之選。格力電器的股價曾經在2020年底創下每股66.07元的高價,如今伴隨着業績承壓、競爭加劇,股票也被股東多次拋售減持,價格一路陰跌。

目前,格力電器的股價在每股33元左右徘徊,市值較最高點蒸發近2000億元,格力電器正一點點邁入“中年危機”。

一、賽道:核心業務面臨挑戰

空調業務是格力的基本盤,也是格力電器的核心業務。在2021年,格力電器的空調收入佔總營收比例超過70%,可謂一騎絕塵。

格力電器曾連續多年力壓美的和海爾,在空調行業長期霸佔榜首位置。這一格局直到2020年才被打破。當年,美的集團在空調領域的營業收入達到1212億元,超過格力電器的1179億元成爲行業第一。

2021年,格力的空調業務繼續被美的壓制。2021年,美的空調業務收入1418.8億元,而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收入僅爲1317億元,差距繼續擴大。

在今年的京東618狂歡節上,美的再次以超越格力5.5萬件的成績奪得空調單品銷量冠軍。

除了面對美的、海爾的強勢進攻,格力還受到一批二三線空調企業的集體圍獵。

2021年12月,格力電器被奧克斯起訴專利侵權並被判賠償1.67億元。

這已經不是格力電器與二三線空調廠商的第一次交鋒。再往前追溯,2019年6月10日,格力電器在官方微博發佈了《關於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銷售不合格空調產品的舉報信》,指責另外一家空調企業奧克斯涉嫌空調能效標識造假。

奧克斯也不甘示弱,當晚便發佈公開信,全盤否認舉報內容,並就不實舉報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表示將現場拆解空調以驗優劣。

2019年11月,格力電器在空調領域發起了價格戰,宣佈拿出精品機型和最優價格,讓利30億元打擊低質僞劣產品。隨後,海爾、海信和長虹等空調廠商紛紛發佈公告,直指某空調企業所謂的“讓利”實爲清理低效能的庫存機。

多次交鋒背後,實則是空調廠商企業之間的激烈博弈。前有美的,後有海爾、海信、奧克斯,曾經的行業老大,在消費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也不得不放下身段親自下場,與同行進行貼身肉搏。

二、短板:生活電器難堪大任

爲了擺脫對空調業務的依賴,格力電器早早就在生活電器方面進行佈局。

2004年,格力電器收購珠海格力集團的小家電業務。

2014年,設立子公司珠海大松生活電器,將包括小家電在內的生活電器業務統統收入其中。

2018年,格力電器收購晶弘冰箱。至此,格力的生活電器業務佈局已經基本完成。

格力的生活電器業務起步不晚,經營狀況卻並不理想。

根據最近兩年的財務報告,2020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1682億元 ,其中生活電器業務營業收入爲45.2億元,營收佔比爲2.69%,;2021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1878億元,其中生活電器業務營業收入僅爲48.8億元,營收佔比爲2.6%,甚至低於2020年的數據。

此外,2020年、2021年格力生活電器業務分別同比增長-18.91%、7.96%,在格力電器各大業務中排名倒數。

格力的生活電器產品序列涵蓋了幾乎所有的環境電器、廚房電器,除了冰箱、洗衣機等生活大家電,還包括掃地機器人、電暖飯盒、煙機、刀具砧板除菌機等小家電。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2021 年格力僅在電暖器、電風扇、除溼機、空氣能熱水器等產品的線上零售額勉強擠進了行業前二,且優勢產品單價較低,大都集中在與空調業務密切相關或相近的領域。

如果對標美的集團,則更能直觀反映問題。

美的除空調之外的生活電器包括冰箱、洗衣機、廚衛及品種繁多的家電。2021年,全國25個主要家電品類中,美的有7個品類線上/線下市場份額排名第1;冰箱、洗衣機、電熱水器、微波爐、烤箱等7個品類線上市場份額排名第2。

在銷售數據上,2020年、2021年美的生活電器營業收入分別爲1138億元、1318億元,早已經將格力電器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三、跨界:多元化發展前途未卜

除了家電業務,格力電器也未曾放棄對市場熱點的追逐,頻頻跨界。

2015年3月,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在達沃斯論壇上揚言,做手機分分鐘超過小米。大部分人還以爲是董明珠的逞口舌之勇,沒想到一週之後格力電器便宣佈正式進軍手機行業。

爲了研發製造手機,格力匆忙組建了研發團隊,同時建設了自己的手機組裝。

不過格力手機雷聲大、雨點小,儘管坊間滿是董明珠對自家手機的不吝讚美,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卻並沒有產生太多波瀾。少有的一次被市場熱議,還是格力手機將董事長嵌入“開機畫面”當中。

查看格力淘寶旗艦店上,格力手機的月銷量僅爲個位數。在銷量不佳情況下,格力手機也曾多次傳出被內部員工購買、當作獎品的傳聞。

高調進場,慘淡收場,格力的手機業務遭遇“滑鐵盧”。

隨着新能源汽車走入大衆視野,格力電器再次將目光轉向了這個新興領域。2016年,董明珠力主以130億的價格收購銀隆新能源汽車,從而實現從家電製造跨界新能源汽車。然而,醞釀一年多的計劃遭遇多數股東阻擊而失敗。

在格力電器收購失敗後,董明珠於年底宣佈以個人身份出資10億元,向銀隆增資。此後,又連續兩次增資,個人持股比例也上升至17.46%。

只是明珠有意,銀隆無情。被增資後的銀隆新能源開始各種暴雷。2018年,市場上相繼傳出珠海銀隆拖欠供應商貨款、園區項目被迫停工的負面新聞。

期間,董明珠與銀隆公司創始人開始反目。先是董明珠控告銀隆公司創始人魏銀倉、前高管孫國華涉嫌侵佔公司利益,後是董明珠被指控“利用國有企業領導人的職務謀取私利”“損害上市公司格力電器及股東利益”等。

最終在2021年,格力電器通過司法拍賣拍得銀隆30.47%的股權,加上董明珠原本持有的股權,銀隆新能源成爲格力電器的控股子公司,並正式更名爲格力鈦新能源,紛爭才暫告一段落。

不過,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已經從藍海變紅海,格力鈦新能源究竟能走多遠還是一個未知數。

四、渠道:線上線下左右互搏

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衝擊,格力電器的終端門店市場銷售受到限制,導致空調業務的營收大幅下降。僅在2020年第一季度,格力電器營收同比下降49.01%,歸母淨利潤下滑超過70%。

以此爲契機,董明珠帶領格力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新零售變革”。作爲配套的重要舉措,董明珠現身各大網絡平臺直播帶貨,同時還上線了“格力董明珠店”。

2020年4月24日,董明珠在抖音開啓了直播首秀。首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次超過431萬人次,但是銷售額僅爲23.25萬元,並不能算太成功。

經過幾次嘗試之後,格力的直播賣貨逐漸打開了局面。2020年12月12日,董明珠帶領格力電器開始了第八場全國巡迴直播,當晚直播銷售額突破25億元。如果將全年銷售累計,格力在2020年實現了476億元的直播銷售收入,佔比約佔全年營收的三分之一。

相比線上直播的火爆,線下經銷商的卻在經歷轉型陣痛。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通過利益綁定,數量龐大的線下經銷商、代理商構成了格力電器遍佈全國的銷售網絡,這也是格力過去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新零售變革”的大旗下,這種利益格局已經被打破。直播帶貨,本質上就是一種低價促銷方式。尤其在空調存量市場的條件下,線上銷售壓縮渠道層級、減少渠道利差,無疑損害了經銷商的利益。

甚至有經銷商反映,經銷商手中同型號產品的進價比直播間售價還高。此外,爲了控制貨源、提升直播帶貨額,更有經銷商只能在董明珠的直播間中提貨,極大影響了經銷商的積極性。

2022年6月,格力電器的第三大股東京海互聯宣佈減持格力股份1.1億股,套現金額35億元。京海互聯是格力電器爲深度綁定經銷商利益而成立的公司,代表着格力電器與經銷商的利益聯盟。

儘管公告依舊正常,但在格力“新零售變革”的進程中減持仍不免讓市場浮想聯翩。

五、結語

格力電器成立於1991年,到今天已經走過了31個年頭,正式進入而立之年。在經歷高速增長之後,格力電器的各種問題也開始一一浮現。

危機面前,有的企業轉型失敗,墜入深淵;有的企業則向死而生,再創輝煌。在發展的十字路口,格力電器向哪個方向轉彎,方向盤還是在董明珠手裏。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